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粮草间,轮作种植效果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南方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近年来,我们对粮草结合,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农业和畜牧业双丰收,两不误。我们开展了粮草间套,轮作。目的在于寻求既稳定粮食生产,又能为畜禽的发展提供大质优的草料。同时探索种草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经几年的多点,多种牧草间,轮作试验证明:间,轮作地的粮食产量和同等条件下的草种地差异不显著。亩产鲜草4855。75公斤,同时对土壤的含氮量和有机质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2.
1979年以来,四川省昭觉县坚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广粮草轮作,加速绵羊改良工作,促进了全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近两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完善,粮草轮作取得新进展,走出一条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新路子。 1.粮草轮作已在全县推广。1988年推广面积已达到18.3万亩,占全县常耕地面积52.3%,年可产鲜草达2.5亿多公斤,猪牛、羊、马年平均占有鲜草450多公斤。全县62个乡都已推广粮草轮作,并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耕作制度固定下来,做到了群众自觉自愿地种植饲草。经过近十年大力推广粮草轮作,初步扭转了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恶性循环的局面,为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凉山州二半山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光叶紫花苕与其  相似文献   

3.
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耗粮型畜禽比重大,畜牧业结构不合理,是农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贵州省思南县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农区在水稻收割后,利用稻田种植多花黑麦草面积达到当年种植多花黑麦草面积的60%以上,优质高产的牧草用于饲养牛羊猪兔鹅等,节粮增效,深受广大养殖场(户)的喜爱。稻田免耕种植多花黑麦草技术,是近年来四川省农区粮草轮作广泛应用的一项种植模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区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和草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在“粮改饲”等政策的推动下,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农区饲草间混套作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我国农区具有代表性的饲草间混套作模式及其生产力。其次,综述了间混套作饲草的营养价值、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展示了农区饲草间混套作在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最后,对饲草间混套作在农区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因地制宜开发饲草种植模式,以期为农区饲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信息,GIS技术分析了东北土地资源,结合统计资料,研究了东北草食牲畜发展的关联要素,并根据粗饲料的主体来源和饲养方式,总结了草食牲畜生产模式.根据植被类型和草地、农田、林地的比例,对草食牲畜生产模式进行了区划.东北草地资源匮乏,草食牲畜发展能力饱和,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农区和林区.草地畜牧业区,发展草食牲畜的潜力在于发展高产饲料作物,并提高饲养效率;秸秆畜牧业区、草地-秸秆畜牧业区、林地-秸秆畜牧业区,草食牲畜发展的潜力是充分利用粗饲料资源,发展数量型畜牧业,在此基础上提高出生率、生长率、出栏率、产肉率,发展效益型草食畜牧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种草养畜既能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相结合的"三元种植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土地的单位经济效益,是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区畜牧业的需要.现将种草养畜的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牧草及秸秆类粗饲料加工 --干草的调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种植业由单一的粮食作物一元种植向“粮、经、饲”三者混播或轮作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节粮型草食类畜禽、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廉价的、新的饲料资源,扩大饲料原料的来源,也成为畜牧业发展新的视点和趋势。我国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其发展一直在走以消耗粮食为基础的耗粮型畜牧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董俊  白滨  郝怀志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5):30-32,38
通过分析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为探寻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向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充分利用的新途径,为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对2015年草食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农区和沿海区如何利用农副秸秆,实行农牧结合,发展草食家畜,争取畜牧业有一个新的突破,”为发展畜牧业指出了战略方向。因而,探讨农副秸秆和作物藤蔓在农牧结合中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多地少,拿出较多的粮食发展畜牧业是不可能的,广大农区不能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饲料,这就便发展养殖业与缺草缺料的矛盾明显地突出起来。本人仅就几年来各地粮草间作的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草食畜牧业是以牛羊生产为主的畜牧业,主要产品包括肉、奶、毛、皮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食畜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过去以牧区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到如今以农区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从传统放牧型畜牧业到如今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畜牧业。我国人口众多,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增加畜产品供给,节省谷物消费,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本刊特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郭安国就湖北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机遇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湖北省草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发展草地畜牧业势在必行的理由,提出了以"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为引领,走出"粮草争地"误区,大力发展农区现代草地畜牧业的战略设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农业生产要满足畜牧业生产对饲料的要求,合理安排种植作物,以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畜产品产量.本文通过分析农区种植苜蓿的效益,使人们充分认识苜蓿生产在饲料生产及至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促进粮草并举协调发展,提高耕地生产效益,生产更多更好的畜产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畜牧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广大农牧区的各级政府,对发展畜牧业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目前国内一些地区提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区畜牧业,实施养殖富民,推进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种植紫花苜蓿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哈阳农场位于黑龙江省甘南县境内东北部,嫩江的西岸,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6℃。年降水量平均为443.27毫米,无霜期为115—120天,适宜水、旱田作物生长。自1987年开始在新立分场四队种植紫花苜蓿,实行粮草轮作肥田养牛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199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现已发展到15个生产队,参加轮作的种草面积达2.5万亩。全场奶牛发展到6500头,其中成母牛3560头,产奶12336吨。人工种草,为农区草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经过六年种植紫花苜蓿的实践,取得了发展奶牛业,农业增产的效果。产生出较大的增产和增值  相似文献   

19.
饲草是畜牧业的基础,饲草生产数量和质量的多少优劣,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目前草畜矛盾已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和导致草原生存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环境,由传统的粗放型畜牧业向现代集约型畜牧业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1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及管理 人工草地生产力相当于天然草地生产力的10~20倍,草原牧区进行人工草地建设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减轻天然草地载畜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人工草地也是农区实行草粮轮作,培肥土壤,发展草食家畜,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算2012年和2020年全国发展主要草食畜牧业的饲草料需求量,分析草食家畜饲料资源需求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得出我国农业结构向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