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斑驳病是我国北方花生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病毒由种子带进田间,形成病苗,通过蚜虫传播,在干旱少雨和多蚜虫条件下造成严重流行。本地花生生长后期的发病率达80~100%,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幅度超过20%。因此,搞清种子带毒率的影响因素,对于培育无病毒种子,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子带毒率的鉴定 1983和1984年,大豆在接种后7~10天幼叶上表现花叶症状,苋色藜的接种叶呈现3~5毫米的白色半透明斑,而菜豆(Topcrop)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甜瓜种子携带黄瓜花叶病毒(Cucumher mosaic virus,CMV)状况,以5个品种甜瓜种子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甜瓜种子、胚芽中CMV带毒率和带毒量。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种胚带毒率分别为80%~96.6%和5.0%~25.0%,带毒量分别为6.62×10~4~5.47×10~7拷贝/粒和3.78×10~4~1.00×10~6拷贝/粒;种苗传毒率为0~6.6%,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子的带毒率高而传毒率低,表明CMV主要存在于甜瓜种子的种皮上。试验比较了5种处理方法对带CMV甜瓜种子的脱毒效果。干热(65℃)、湿热(100℃沸水)、温汤(55℃)、干热+湿热(65℃干热+100℃沸水)、干热+10%Na_3PO_4(65℃干热+10%Na_3PO_4)处理甜瓜种子,均能降低种子带毒量。干热、湿热、干热+湿热和干热+10%Na_3PO_4处理后种子脱毒率可达96%以上,显著优于温汤处理(P0.05),并能促进种子发芽。干热+10%Na_3PO_4处理甜瓜种子后的种苗中未检出病毒,对CMV的脱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2004-12~2005-01,从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随机采集3个线辣椒品种的28份种子样品,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RT-PCR法检测发现,28份种子样品中,与烟草花叶病毒(T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14.29%,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2.86%;与黄瓜花叶病毒(C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7.14%,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6.43%;仅有1份种子(占3.57%)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出现弱阳性或可疑反应,其余均为阴性反应。线辣椒苗期生长观察试验表明,只有对TM V表现强阳性反应的3份种子样品,在出苗后40 d出现轻型花叶症状,其他对TM V,CM V和PVY表现弱阳性和阴性反应的样品均未出现可见症状,直至出苗后70 d依然如此,说明种子带毒量较低时不足以引起幼苗发病。RT-PCR检测结果表明,随机抽取的5份样品播种后,均未从其幼苗的叶片中扩增出蚕豆萎蔫病毒(BBW V)的CP基因,说明这5份种子样品的幼苗中均不存在BBW V。研究结果还表明,采自宝鸡地区的种子样品TM V带毒率和带毒量较高;采自咸阳和渭南地区的种子样品CM V带毒率较高,但带毒量较低;采自宝鸡地区凤翔县的3份样品3种病毒均未检出;不同品种种子带毒率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我省各地征集150个大豆品种,通过种子带毒情况的测定,从中选择种子带毒率最高表现花叶和皱缩症状的“陈寨大豆”,进行了种子带毒毒源的分离。该分离物,能侵染大豆、菜豆、决明。陈寨大豆种子带毒率为27.59%。桃蚜、蚕豆蚜和棉蚜均可传毒,麦长管蚜不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3—70℃;稀释限点为10~(-4)—10~(-5);体外保毒期为3—4天,可与S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初步认为我们所鉴定的毒源分离物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相似文献   

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甜瓜种子的带毒率和传毒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强种子带毒检测,防止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通过种子传播而导致该病害的扩散和流行.[方法]以感染CGMMV的西瓜、甜瓜病株收获的种子为材料,应用DAS-ELISA检测感染CGMMV的种子带毒率和传毒率.[结果]250粒西瓜种子全部为阳性,带毒率达100%;623株西瓜幼苗14株为阳性,传毒率为2.25%.130粒甜瓜种子122粒为阳性,带毒率达93.85%;2 050株甜瓜幼苗58株为阳性,传毒率为2.83%.灵敏度检测种子带毒量在感染种子研磨样体积与健康种子研磨样体积为1/1 000时仍检测是阳性;叶片带毒量在病叶研磨样体积与健康叶研磨样体积为1/10 000时仍检测是阳性.[结论]感染CGMMV西瓜、甜瓜种子带毒率高而传毒率相对较低,说明CGMMV主要以种子表面带毒为主.灵敏度检测表明DAS-ELISA能进行大批量的种子检测.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携带矮花叶病毒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几年来对240个玉米品种(系),62841株的调查,从中发现54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平均带毒苗率为0.56%,最高的6174×墨黄二为27.03%。后经过对25个品种(系)进行田间种子带毒苗率的测定,有16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带毒苗率为1.23%~6.90%。经过种子存放时间、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带毒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存放31个月后,所携带的矮花叶病毒仍具有侵染活性,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也不能使病毒失去活性。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带毒测定结果证明,地膜覆盖种植可大幅度降低种子带毒苗率。因此,地膜覆盖种植对降低初侵染源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子带毒一直对烟草生产危害较大.烟草品种K326、云烟85和云烟87在不同时期分别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收集烟株种子,采用三抗体夹心法(TAS-EKLISA)检测TMV带毒情况,结果表明,接种TMV后病株上采收的种子的平均带毒率超过50%,但不同时期接种和不同品种间烟草种子带毒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5,(5):9-9
近年来,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防治蚜虫、药剂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一、发病原因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  相似文献   

9.
以崇明水仙露地栽培中出现的褪绿、斑驳、花叶和黄条等多种症状的植株为样本,以水仙试管脱毒苗为参照,采用DAS-ELISA法定量检测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水仙潜隐病毒(NLV)、水仙花叶病毒(NMV)和水仙黄条病毒(NYSV)5种病毒病。结果发现全部样本带毒率共计50.8%,复合感染带毒率11.1%;54份露地栽培的样本中TMV、CMV和NYSV带毒率分别为38.9%、14.8%和1.85%;组培苗中TMV和CMV带毒率分别为88.9%和11.1%。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呼吸器官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炎症。其病原体为猪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猪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即AHlNl型)可引起人的流感的大流行。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  相似文献   

11.
利用dot-ELISA法检测了安徽省凤台县蔬菜产区茄科、葫芦科和豆科蔬菜中5种主要病毒(TSWV、TMV、CMV、CGMMV和BBWV)的带毒率,检测结果发现,5种病毒的带毒率分别为1.52%、13.64%、31.89%、54.32%和20.39%。CMV与CGMMV和BBWV分别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分别为29.63%和50.00%。另外,辣椒、瓜类和豇豆带毒率较高,菜豆未检出病毒。本研究结果可为凤台县蔬菜主要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大豆种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豆、健株正反交和病、健株自交的方法,以间接ELISA检测其后代种胚的带毒率。试验结果表明:♀(S)×、♀(S)×♂(H)两组合子代的种胚毒率较高,在结荚初期均超过60%;♀(H)×♂(S)子代种胚带毒率较低,仅25%左右;在自交组组合中未检测到病毒。说明胚珠在发育早期受到病毒的侵染可能是种子带毒的主要因素,而带毒的花粉使种胚受到的病毒侵染的作用较小。对大豆花前期病、健株子房组织进行免疫胶体金  相似文献   

13.
大豆花叶毒种子带毒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试验、Top-crop枯斑反应,免疫电镜,A-蛋白包被微板酶联免疫法等4种方法对大豆不同品种种子带毒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吻合。检测种子带毒部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的胚部和子叶都有病毒,同品种内种传率与种皮斑驳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不同大豆品种种传率表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种子传毒率的检测主要应用生物学(如苗期症状观察、局部枯斑反应等)和免疫学(如E L I S A.免疫电镜,放射免疫等)两类方法。这两类方法在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学方法测得的是种子传毒率,而免疫学方法测得的是种子带毒率、二者具有不同的意义:以上方法均需逐粒检查种子  相似文献   

15.
<正> 花生病毒病是一种以种子带毒为主的初侵染来源,以蚜虫为主要传毒介体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其病状类型分斑驳型、花叶型、矮化型。病原病毒分别为花生条纹病毒(PSt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斑驳型的症状特点是:病叶呈深绿与绿色相嵌的斑块状,重病株叶组织稍僵硬,但叶形及叶大小不变,植株不矮化。此病发生普遍,但为害相对较轻,一般减产5—10%。花叶型的症状特点是:病叶呈现明显的黄绿相间状的花叶叶片两缘稍向上翅,但大小一般不变,病株轻度矮化。接化型的症状特点是:病株明显矮化,叶面黄绿相间,且绉缩窄小,叶组织僵硬,叶缘呈波状扭曲而上卷,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和须根极少,荚果变小,可产生爆裂果、畸形小果。花叶型和矮  相似文献   

16.
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是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而病毒病尤其是种传病毒病是造成葫芦科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就常见的葫芦科病毒病、主要种传病毒病及其种传率、种传机制、带毒种子处理方法等进行综述,为葫芦科种传病毒防治提供相关基础知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马铃薯主要病毒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颜谦  黄萍  丁映  雷尊国  范士杰 《农技服务》2010,27(4):480-481
为摸清贵州省马铃薯病毒的种类和分布情况,2006~2009年对贵州马铃薯主要病毒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马铃薯受危害较重的病毒依次为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总带毒率为46.95%;根据病毒的基本特性及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能有效地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花生萌发种子和幼苗中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两个品种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萌发种子(萌发3 d)和幼苗(萌发5 d)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萌发种子的PAO活性主要分布在胚根,其次是子叶;幼苗中PAO活性主要分布在胚轴和根,其次是初生叶,子叶的PAO活性最低.另外,萌发率高的花生粤油79品种萌发种子各部位的PAO活性均高于萌发率低的湛秋48品种,显示PAO活性的高低与种子活力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简称TY病毒)2002年传人我国南方,2008年在全国多个省市发展蔓延。 1、病害特点和发病原因 该病是由一种单组份双生病毒浸染所致,主要危害番茄、青椒、烟草、菜豆、苦苣菜及多种花卉等数十种植物。主要由带毒B型烟粉虱为害传播和带毒种苗远距离人为传播。北京郊近期迅速传播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