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探索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山区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细菌数量最多,均占85%以上,放线菌和真菌相对较少。从总量上看,灌草丛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最大,分别为37.88×106cfu/g、26.70×106cfu/g,自然林地、灌丛地和旱地次之,退耕地和人工林地最小,分别为8.78×106cfu/g、7.74×106cfu/g。自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461、0.459,灌草丛地、草地、灌丛地和退耕地次之,旱地最低,仅为0.155,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酶活性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分别为0.195mL/(g·min)、1.2mL/(g·min)、0.753mL/(g·min)和1.5mL/(g·min),均高于其他用地类型,退耕地和旱地最低,人工林地、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居中。  相似文献   

2.
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稻草编织物覆盖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上的作用,笔者于2008-2010年在雨季对不同覆盖方式下径流小区径流量、侵蚀量进行监测,以及对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各种生物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雨强越大,径流量越大,侵蚀量也越大;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稻草编织物覆盖的小区年均径流量为295.98 m3/hm2,侵蚀量为3.95 t/hm2,分别比无覆盖小区减少64.11%、94.01%;在中强度降雨下,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蓄水保土的作用更为显著;稻草编织物覆盖对玉米生长有增产效应,2010年覆盖种植玉米理论产量为11.14 t/hm2,实际产量为10.42 t/hm2,比无覆盖种植分别增产47.5%、45.7%。说明坡耕地玉米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RS/GIS的中尺度地区退耕变化及其坡度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办法,提取了黄土高原中尺度地区(延安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数字图,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坡度图结合,对其土地利用及退耕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a前后,坡耕地、疏林地、造林地、草地类间发生了用地调整。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幅度为35.9%;园地增加比重达28.1%;造林地面积增大到了3a前的2.03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研究区坡度分异表明,沟沿线上以8~15°、15~25°的缓坡和稍陡坡地居多,沟沿线下以>35°的陡沟坡和<3°的平地比例居多。2003年的各利用类型中,70.73%的基本农田面积<15°,63.61%的园地集中在<25°,78.18%的乔灌林地分布在>25°,草地则集中在>25°的陡坡地,比重达75.49%,在地形上的分异比较合理。但是2000年坡耕地仍有64%未退耕,32.75%的面积大于侵蚀临界角25°,形成水土流失隐患。依据地形自然分异判定其合理性,加强科学规划和科技支撑是未来退耕中必需要解决的首要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 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不断减小;对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88542水平沟>人工草地>鱼鳞坑>天然草地;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草地>灌木地>林地;对于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并且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微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微团聚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总量:天然草地>灌木林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对于不同的用地类型,灌木林地及天然草地有利于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颗粒,而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形成的团聚体颗粒粒径较小。土壤微团聚体:灌木林地和草地土壤1~0.01mm微团聚体含量较高,果园偏低;灌木林地和草地对于土壤微结构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果园表层土壤的微结构水稳性最差,灌木林地和人工草地最好。  相似文献   

6.
辽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不同坡度、降雨量、耕作方式对辽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x)与土壤流失量(y)之间遵守y=aebx的指数曲线变化规律,且有a〉0,b〉0的回归特征,说明土壤流失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加剧;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顺坡垄农田的侵蚀量>等高垄农田的侵蚀量;流失量(y)和降雨量(x1)、坡度(x2)的回归方程为:Y=2.49-1.83 X1+ 2.13 X2+ 0.02 X1X1-0.162 X2X2 + 0.13 X1X2,降雨对流失量的影响要大于坡度对流失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 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湿地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湿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段的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测定数据,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苔草地营造杨树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一个骤变过程,可以引起土壤40 cm甚至以下土层有机碳的损失;造林8年后,原来储存在土壤中的有机碳损失了33.89 t/hm2;每年取走地上产品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主要影响土壤表层尤其是0~10 cm深土壤碳的积累量,与未受人为干扰的苔草地相比,8年内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量只少1.95 t/hm2。不论何种人为利用方式都减少了湿地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量以及减少养分流失的马尾松林下套种模式,以马尾松林下不同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尾松对照,马尾松林下套种油茶,马尾松林下油茶+花生以及马尾松林下油茶+大豆,对其产流产沙量和养分流失进行全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雨季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约占全年的84.47 %和86.08%。产流产沙还受到降水多寡的影响,在旱季比雨季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更为明显。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与马尾松对照相比,套种油茶后年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略为增加,而在油茶林下套种花生和大豆后,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明显减少。表明在马尾松林下仅采取套种油茶的模式,可能会促进产流产沙,增加养分的流失,而在油茶林下增加种植绿肥的模式,能有效拦蓄径流泥沙量,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0.
滇东北退耕还草中牧草种子生产及其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伟光  毕玉芬  陈功 《种子》2005,24(3):14-17
2001至2003年在滇东北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高海拔山区,即云南昭通地区彝良县海拔2 000 m的半山区进行了植被恢复和退耕还草试验示范.试验选择了15个草种,共19个品种进行单播.对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彝良高海拔山区适宜种植的一年生牧草有高丹草和箭舌豌豆,其鲜草产量均较高.在短年生和多年生牧草中,多花黑麦草(旺饲)鲜草产草量最高,第二年鲜草产量达170 895.84 kg/hm2;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鲜草产量相近,在155 000 kg/hm2左右;鲜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多花黑麦草(旺饲)>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多丽)>鸭茅(牧友)>高羊茅>紫花苜蓿(WL-612)>紫花苜蓿(普拉多)>白三叶>猫尾草.这些牧草均可以用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2 000 m的山区植被恢复和草地建设.本研究中筛选出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2 000 m的山区进行牧草种子生产的草种,分别为:多花黑麦草(旺饲)(1 430.00 kg/hm2)、紫羊茅(760.00 kg/hm2)和苇状羊茅(733.00 kg/hm2).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鸭茅、白三叶等牧草种子产量可达400~5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与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15°坡地设置作物与牧草径流试验小区,以裸地为对照,在每次降雨之后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取样,测量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定期测定玉米和草地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差异,探索植物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玉米与草地雀麦,对坡地水土流失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是,与玉米相比,草地雀麦的叶面积指数和覆盖度可在雨季前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早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草地雀麦0~10 cm土层根系发达,地下生物量是玉米的2.88倍,可以显著提高自然降水的土壤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使坡地年径流量与土壤侵蚀模数减少98.2%和99.9%,保水、固土能力是玉米种植的5.2倍和1.5倍,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了解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在燕麦品种、施肥措施和混播水平下土壤碳氮储量潜力及垂直分布动态,为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建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个燕麦品种(A1:青燕1号,Avena sativa cv. Qingyan No.1;A2:林纳,A. sativa cv. Lena;A3:青海444,A. sativa cv. Qinghai 444;A4:青海甜燕麦,A. sativa cv. Qinghai)、4个施肥水平(B1:不施任何肥料,CK0;B2:尿素7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IM;B3:有机肥1500 kg/hm2,OM;B4: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IM+OM)和4个箭筈豌豆混播水平(C1:0 kg/hm2;C2:45 kg/hm2;C3:60 kg/hm2;C4:75 kg/hm2)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在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收获后期研究了3个因素对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的影响极其垂直分布特征,为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土壤固C、固N潜力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了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3个因素在作物生长期对土壤C储量的积累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施肥>混播>品种,收获后期表现为混播>施肥>品种;各时期对土壤N储量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施肥>混播>品种。采用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的施肥处理,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建植的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最高。施肥措施造成燕麦人工草地各时期不同土层间土壤C、N储量的差异。在3种措施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0~50cm土层土壤C、N储量潜力分别为176.78 t/hm2和11.78 t/hm2。土壤C、N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0~20cm土层土壤C、N储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typical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Xiliugou watershed for research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in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where soil erosion is most serious on rainfall and runoff as well as erosion and sediment.Based on the Landsat TM image data and measured data of runoff-sediment in that watershed,the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he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runoff-sediment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index and runoff-sediment yield by means of GIS and Fragstats.The results were included as follows.(1)Grassland was the dominant landscape.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atches and area change rate,from 1985 to 2010,cultivated land,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were most stable,followed by unused land.Unused land,grass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experienced the most dramatic conversion and maximal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2)The inter-annual difference between annual runoff and annual sediment load was significant.Compared with the annual sediment load,the trend of decreasing runoff was more obviou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unoff-sediment was 0.67,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3)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ndscape index and runoff-sediment.The runoff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argest patch index,patch cohesion index,aggregation index and contagion index,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ndscape morphology index and landscape division index.And the sedim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agion index,aggregation index and plaque cohesion index,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landscape index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argest patch index,patch cohesion index and aggregation index,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capacity increase obviously and the soil erosion reduce significantly.Therefore,increasing the largest patch index,patch cohesion and aggregation index of the watershed landscape can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water storage and soil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和规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4个方面,对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总体以中度侵蚀为主,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侵蚀主要发生在600 m以下区域,其中高程位于200~400 m之间的区域侵蚀面积最大;(3)5°以下以及8°~15°坡度级土壤侵蚀面积较大,土壤侵蚀随坡度的增加总体都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4)土壤总面积越大,侵蚀面积也越大。石质土、粗骨土的土壤侵蚀率较高,潮土和砂姜黑土的土壤侵蚀率较低;(5)耕地、草地和林地侵蚀面积最大,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侵蚀率较大,水域土壤侵蚀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
选取玉米为紫色土区典型种植作物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量(750 kg/hm2)、常规施肥量的0.5 倍、1.5 倍、2.0 倍和2.5 倍6 个施肥水平,通过野外坡耕地小区试验和试验室内分析试验,分析玉米典型生育期内不同施肥量对作物产量、生长特性、淋洗液和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的影响,并基于肥料施用量与肥料中氮素和磷素的去向的试验数据,构建干热河谷区紫色土玉米协调农学、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指标和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内,施肥量为0~187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表现为前期上升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玉米生育期株高和产量均随着施肥量从较低到适中的增加而递增,且达到较高施肥处理(常规施肥量2.5倍)时株高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径流和淋洗液中的总氮和总磷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的变化呈现出同一趋势,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流出量增加。运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玉米肥料的边际产量效应和富营养化效应,得到干旱河谷区紫色土玉米协调农学、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容许施肥量为1154~1176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小五台山不同林分类型林地涵养水源机制、生态功能价值量大小,通过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笔者分析了小五台山7种主要林分类型林地水文效应,采用影子价格法估算了7种林分类型林地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19.46~293.62 t/hm2,最大持水量与枯落物储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土壤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3463.05~3941.05 t/hm2。其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持水量(3941.05 t/hm2)最大,是油松纯林的的1.14倍;综合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小五台山7种林分类型林地蓄水能力顺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叶松×云杉×白桦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亚高山草甸>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油松纯林,且在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蓄水过程中,土壤层的贡献率最大,在92%以上;通过影子价格法,估算出小五台山林地平均涵养水源价值量为14465.86元/hm2,整个河北小五台山约31583.3万元,其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涵养水源价值量最大,为15377.53元/hm2,是油松纯林1.16倍。  相似文献   

17.
崩岗侵蚀是中国南方红壤区一种特殊的土壤侵蚀形式,其危害性极大。为了规划崩岗沙化洪积扇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室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安溪县洋坑小流域崩岗洪积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性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存在一定差异。以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可知,水田、菜园、茶园和桉树林比肥力最低的撂荒地P值分别高150%、147.37%、105.26%、43.72%。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对崩岗沙化洪积扇农田区进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良均能有效促进土壤熟化,其中,水田和菜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丁菡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85-388
为了更直接、更全面、更精确地研究浙江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通过挖掘历年的土地调查数据,分析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情况,探讨了直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6-2006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0.8万hm2,减幅为9.8%;耕地变化的自然影响因素中,地形坡度起直接作用,平地及陡坡地耕地减少更为迅速,缓坡地梯田面积有所增加;社会影响因素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规模扩展及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耕地的减少,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减缓了耕地的流失。总之,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避免,要充分利用更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更严格的土地政策,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