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粳稻不育系的研究历史,从新胞质源的利用、不育系选育方法创新及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3个方面综述研究现状,并指出粳稻不育系存在制种产量和纯度不高、配制组合外观品质差、生态适应性不高、结实率低等问题。据此建议今后应当以早花时、柱头外露等性状为目标,提升粳稻不育系制种产量;同步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提升杂交组合的品质;加强早熟型感光性弱的粳稻不育系研究,增强其配制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开展高效株型育种,配套栽培技术,提高杂交组合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会霞  王玉文  田岗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35-1039
回顾了20 a来山西省谷子不育系与杂交种选育实践,总结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经验与体会:(1)选育优质杂交组合,优质不育系是关键;(2)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选择,应从柱头外露率和田间自然异交结实率两方面考虑;(3)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性状的遗传改良选育新的不育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选育抗病性强的不育系是非常必要的,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5)在谷子杂交制种技术试验中,利用谷子高产制种栽培技术与化控调节父母本花时花期相结合,实现制种产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杂交大豆不育系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为母本,其同型保持系JLCMS34B为父本,于2011年和2012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洮南试验站进行制种试验。试验设3个密度(10,15,20万株/hm~2)和3个底肥施氮量(64,128,192 kg/hm~2),研究了9个处理对不育系结实率、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育系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密度10万株/hm~2的结实率最高,密度15万株/hm~2的制种产量最高,并且随着密度增加结实率逐渐降低。2011年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结实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10万株/hm~2种植密度配合64 kg/hm~2底肥施氮量的结实率最高,为67.28%;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制种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配合128 kg/hm~2底肥施氮量,最高制种产量达到1 395.72 kg/hm~2;底肥施氮量对不育系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互作差异性也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析总结了香型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三香优1688在湖北武昌秋季制种的亲本播差期、肥水管理、群体结构、科学喷施"920"、提高异交结实率等高产、低耗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三系不育系G98A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花时、柱头外露率、开颖角度和异交结实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98A在湿热条件下,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增大、异交结实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使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取得高产,降低种子的生产成本;在温凉奈件下,花时迟、开花分散、枉头外露率降低、开颖角度变小,异交结实率低,开花习性差,不利于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  相似文献   

6.
对三系不育系G98A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花时、柱头外露率、开颖角度和异交结实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98A在湿热条件下,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增大、异交结实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使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取得高产,降低种子的生产成本;在温凉条件下,花时迟、开花分散、柱头外露率降低、开颖角度变小,异交结实率低,开花习性差,不利于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  相似文献   

7.
探讨汕优多系1号(珍汕97AX多系1号)杂稻组合高产制种技术,以提高制种产量,加速其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影响汕优多系1号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母本亩穗数,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增穗、保粒、提高异交结实率。应用父母本的时差,叶差合理安排播差期,采用1期父本大双行确定适宜的行比,配套培育壮秧,规格开厢插足基本苗,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科学喷施“九二0”是夺取制种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制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母本结实率的高低、。笔者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多年,通过认真观察研究,认为无论"三系"还是"两系"杂交稻制种,只有掌握"四花"特性(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花时是否吻合、花位是否适宜及父本花粉量是否充足四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一定能够取得制种高产,具体内容介绍  相似文献   

9.
瑞特姆油葵亲本种子发芽势弱、田间出苗率低、前期生长慢、父母本花期相遇难、结实率低等特点。通过抓全苗、调整父母本行比、促花期相遇、增加蜂量、提高结实率、提高单产,总结出博乐地区瑞特姆油葵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机插制种不育系的穗部结实特性,探究机插制种模式杂交水稻种子产量较低的原因,为提高杂交水稻机插制种异交结实率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雅恢2115×宜香1A、成恢727×蜀21A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崇州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机插和人工移栽2种方式;抽穗开花时通过调查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抽穗情况来判断花遇状态,成熟期考察不育系穗部结实情况,统计分析2种栽插方式下不育系各行、各穗位及不同枝梗结实特性。【结果】(1)以人工移栽花期相遇设置播栽期情况下,2个组合机插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偏移分别为3—4 d和6—8 d,花遇指数介于33.33%—55.56%,花遇程度较差;人工移栽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完全重合,花遇指数为100%。(2)不同栽插方式整体结实率表现为机插<人工移栽,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结实率降低33.45%。(3)不育系第1—6行穗部结实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同行不育系花期相遇程度高的处理结实率更高。(4)不育系穗上部授粉姿态好,叶片和穗对花粉的遮挡作用小;正常授粉条件下,不育系穗位结实率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空粒率则为下部>中部>上...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中国北方石质边坡植被恢复重建,采用了保水剂、腐殖质、草炭为种衣材料,与波斯菊、沙打旺及白蜡种子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观测种子萌发率,筛选出最佳种衣剂配方。结果表明,保水剂与草炭、种子比例为1∶10∶2时,波斯菊、沙打旺和白蜡种子萌发率分别达到90%、89%和34%,比应用田园土的萌发率分别高16%、18%和22%。其中保水剂经水稀释150倍,草炭吸水至饱和。这在干旱石质边坡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采用GA,,IAA,NAA、无水乙醇,30% H202,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紫花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浸种方式对紫花香薷种子的萌发效果不同,与对照相比均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以100 mg/LIAA浸泡24 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5.67%,比对照组分别高了27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发芽势达93.67%,比对照组提高了30个百分点,发芽势高,出苗整齐-致.  相似文献   

13.
14.
富源4号水稻幼苗旱长种子包衣剂筛选实验表明:在水稻幼苗旱长栽培模式下,稻种经种子包衣剂处理后的苗期旱长阶段抗病表现不同,整体表现为经15%多菌灵-福美双处理的种子在出苗后立枯病、盐碱死苗等发生比较轻,保苗率高,其他处理有明显效果但不显著,分蘖率、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不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选取绿豆、芝麻、高粱等3种粒径为1~5 mm的种子,运用变容量型孔轮式排种器进行排种试验,分析排种均匀性、一致性、破损率等适应性参数,确定排种器对作物种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变容量型孔轮式排种器适用于芝麻、高粱的条播,不适应于绿豆的排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转速、调节舌形式、调节舌宽度、播量调节档位对芝麻、高粱的排种均匀性、各行排量一致性和破损率的影响,当排种器的调节舌形式为圆头、调节舌宽度为8 mm、转速为50 r/min、播量调节档位为IV时,对提高芝麻、高粱的排种均匀性、各行排量一致性及降低破损率有利。  相似文献   

16.
以三倍体西瓜‘黑牛’和二倍体西瓜‘黑宝’种子为材料,对种子形态指标、种皮的透性和种皮电镜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三倍体西瓜种子中种皮平均厚度约为二倍体西瓜种子的2倍,而且三倍体西瓜种子比二倍体多1个细胞排列非常致密的硬化组织;三倍体西瓜种子内种皮平均厚度约为二倍体的10倍,三倍体西瓜种子内种皮木质化,结构明显分为3层;在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三倍体和二倍体种子内种皮结构变化的差异非常明显,表明三倍体西瓜种子的中种皮和内种皮在一定程度上均阻碍种胚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影响种子的萌发,而二倍体西瓜种子的种皮对气体交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明恢63、两优培九为材料,经包衣处理后,置自然条件下贮藏13个月,对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峰值和发芽指数等活力指标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包衣处理后贮藏5个月内活力变化与未包衣种子基本一致,但贮藏后期种子活力下降速率高于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3种冬青属植物种子解休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具有长期休眠特性的3种冬青属Ilex树种铁冬青Ilex rotunda,冬青Ilex chinensis和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种子,以无休眠的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种子为对照,开展低温层积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量分数、酶活性和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等生理变化研究,以揭示冬青属种子休眠的可能生理机制。测定结果表明,铁冬青、冬青和全缘冬青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代谢活跃,脂肪质量分数不断下降,淀粉和还原糖质量分数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大幅降低,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质量分数及与ABA的比值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低温层积前后的比较发现,铁冬青、冬青和全缘冬青种子ABA质量分数由层积前高于到层积后低于小果冬青,而GA3 /ABA比值从层积前低于到层积后高于小果冬青,这可能是解除其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测定结果还发现铁冬青和冬青种子在解休眠过程中生理变化较为一致,而与全缘冬青则有一定差异,这与铁冬青和冬青两者亲缘关系较近有关。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19.
20.
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