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蔗常用亲本耐寒性与耐寒性评价性状的变化特点,为选育耐寒甘蔗品种及降低霜冻对甘蔗生产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2个常用甘蔗亲本在霜冻易发地区四川省资中县进行2年新植蔗(2017P和2019P)和3年宿根蔗(2018F、2019S和2020F)田间自然耐寒性测试,并进行性状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低温环境下不同甘蔗亲本受害性状的类型和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宿根蔗较新植蔗更易受害;冷害或轻霜冻时受害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甘蔗的低温受害性状受亲本、年度及其互作影响;株受害率属高遗传力性状,在冷害和轻霜冻时可用于耐寒性评价;茎长受害率和节间受害率属中等遗传力性状,受低温影响程度较小,均可用于耐寒性评价,但以节间受害率为评价性状效果优于茎长受害率;绿叶百分率在年度间变化较明显,在发生适度霜冻时可用于耐寒性评价;合并分析时亲本方差占比明显下降,遗传力有所下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7P和2019P不宜用于亲本耐寒性评价;在测试亲本中,58.89%亲本的耐寒性属较好及以上,23.53%属较差及以下。【结论】甘蔗亲本的低温...  相似文献   

2.
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对甘蔗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最近10年广西气象灾害造成农业的损失巨大,每年近百亿元。其中甘蔗是受害最严重的作物之一,对甘蔗生产造成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霜冻冷害、干旱、热带风暴、冰雹天气,本文对这些主要气象灾害提出相应的对策,给甘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甘蔗秋旱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甘蔗秋季干旱的演变特征,为提高甘蔗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61~2010年广西降水资料和甘蔗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甘蔗需水特点确定甘蔗秋旱的评价指标,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干旱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近50年来,广西甘蔗秋季轻度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桂西和桂南蔗区,中度和重度干旱的高发区主要位于桂中和桂东北蔗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1991~2010年相比1961~1990年,大部蔗区中度以上甘蔗干旱频率增加26%~45%,重度以上干旱频率增加16%~35%;中度以上甘蔗干旱强度增加0.1~5.2 d,重度以上干旱强度增加0.1~4.8 d.[结论1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甘蔗秋季中度和重度以上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总体呈增加和加重趋势,一些年份秋季干旱日数增加,干旱对甘蔗生产的影响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系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甘蔗苗期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甘蔗苗期进行土壤自然干旱胁迫,测定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及质膜过氧化产物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护酶系统的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处理15 d后SOD和POD活性达到峰值然后降低,CAT活性于11d到达峰值后下降.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的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为:轻度干旱与中度干旱时表现为积极应对,重度干旱时则为被动忍耐.根系保护酶系统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甘蔗低温灾害减灾技术措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1月12日至2月20日广西出现近50年没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结合不同阶段甘蔗受灾情况调查分析,指出甘蔗低温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灾害对甘蔗生产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受灾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与建议,以利及时进行甘蔗受害评估和指导蔗农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崇左市蔗区为研究区,基于MOD IS数据,采用植被温度指数模型对2004~2008年研究区发生的秋季甘蔗旱情进行遥感监测,并利用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进行旱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5年中,研究区2004和2006年干旱最严重,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5.4和24.4;2005、2008及2007年干旱较轻,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1、0.2和0.8。  相似文献   

7.
对廉江市10个较大面积的甘蔗生产乡镇的10个甘蔗品种遭受台风后的主要受害指标,如折茎率及倒伏程度进行调查,并提出了风害后的补救措施及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8.
阴雨霜冻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阴雨霜冻条件下甘蔗性状变化特点及评价品种的耐寒性,选用国内外35个甘蔗品种(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阴雨霜冻甘蔗的受害表现不同于干旱霜冻,在低于0℃的积温仅为干旱霜冻1/3左右的条件下,叶片受害最重,基部蔗茎中度受害,梢部蔗茎受害较轻。相关分析发现阴雨霜冻性状仅与出苗率、甘蔗锤度和绿叶数等少数前期性状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低;梢部茎长冻损率与绿叶百分率、基部节间冻损率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选用基部节间冻损率、+1~+4叶绿叶百分率进行阴雨霜冻耐寒性评价较为适宜。聚类分类后的耐寒性评价表明:在南亚热带和热带选育的甘蔗品种,未经过耐寒性鉴定;选用耐寒亲本,选育的甘蔗新品种其耐寒性表现较好以上的几率将不低于40%;选用非耐寒亲本,选育的新品种其耐寒性表现较差以下的几率将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形复杂,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天气和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共同影响,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气候多变,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广西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近百亿元。其中甘蔗是受害最严重的作物之一,对甘蔗生产造成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霜冻冷害、干旱、涝害、热带风暴、冰雹天气,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对策,给甘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蔗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对甘蔗产业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分析干旱胁迫下甘蔗生理生化变化,总结甘蔗的抗旱鉴定技术,并对甘蔗抗旱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蔗区降雨分布与甘蔗需水及加肥灌溉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季节性干旱对我国甘蔗生产影响较大。在甘蔗种植区进行甘蔗需水量及加肥灌溉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降雨的时空分布在春季和秋冬季不能满足甘蔗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以甘蔗生长的物候期计,出苗期降雨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74.4%,分蘖期降雨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68.6%,而秋季干旱少雨,成熟期降雨也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35.7%,秋旱已限制甘蔗产量;加肥灌溉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甘蔗产量,并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甘蔗的株高、茎粗、公顷有效茎数、单茎重及蔗糖分均有所提高,与习惯施肥方式增施钾肥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但加肥灌溉条件下施钾量不宜超过正常施钾量的30%;推广甘蔗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甘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2010年秋冬连旱成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该次干旱的3个主要成因:①La Nina事件在干旱中伴有主要角色;②秋冬季特殊的环流特征及其异常的演变阻碍了低纬度海面上的水汽向北方陆地输送,秋季盛行高指数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的纬向环流指数异常偏低,有利于强冷空气频繁爆发南下,导致了秋季干热和冬季干冷即秋冬连旱;③降水量分布极端的不均匀也是秋冬连旱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3个成因可作为今后干旱预测的着眼点和预测因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甘蔗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目前对植物生物膜结构、渗透调节及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的研究,概括了干旱胁迫对甘蔗的伤害及甘蔗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对甘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分析及对抗旱性指标进行的综合分析可以较好地评价甘蔗的抗旱性。要解决甘蔗旱害问题,除了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和选育耐旱品种外,还可通过栽培措施与化学调控改善甘蔗自身的耐旱能力来实现。科研上应加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作物抗旱性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理功能,进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育出甘蔗抗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段居琦  王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09-1510
[目的]了解广西来宾市甘蔗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运用农业气象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春植蔗阶段需水特点,分析了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1965~2007年3~11月逐月降水资料。[结果]广西来宾市有2/3的年份降水不能满足甘蔗需水,特别是9~10月几乎年年发生干旱,甘蔗生长季月降水变率大,春植蔗生长季总降水有随年份减少趋势,但主汛期6—7月降雨量随年份增加,这将导致来宾市春植蔗易发生干旱,特别是秋旱,且干旱发生机率和强度变大,同时也存在着主汛期6—7月发生局地渍涝灾害的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对策与建议。[结论]该研究对科学安排蔗田灌溉与人工增雨作业,提高甘蔗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蔗区降雨分布与甘蔗需水及加肥灌溉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甘蔗种植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进行田间试验,供试甘蔗品种为“台糖22”,种植密度45000芽段/hm^2。各生长阶段降雨观测在田间试验旁进行,试验地养分测定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粉垄具“耕地水库”可破广西甘蔗单产偏低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蔗地瘠薄、秋冬季节干旱缺水和低温等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长期制约广西甘蔗单产偏低的困局,提出利用粉垄农耕新方法可深耕旋磨,具有聚集天然降水的“耕地水库”和土壤速效养分被释放增加10%-30%,甘蔗产量可增加20%以上的功效,以解决目前广西甘蔗单产偏低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广西甘蔗产业迅速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发展稻田、桑田晚秋和宿根蔗地早春马铃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市场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发展稻田、桑田晚秋及宿根蔗地早春马铃薯的可行性,提出要科学配置已有资源,合理安排各地空闲稻田、桑田晚秋和冬种马铃薯以及宿根越冬甘蔗地早春马铃薯的种植与布局,形成一个符合广西实际的、合理的、不与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的马铃薯种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苗期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及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个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并测定胁迫条件下甘蔗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甘蔗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耐旱强的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较高;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苗期干旱存活率、Fv/Fm、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可被用作抗旱性评价指标。[结论]水势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影响因子,对甘蔗抗旱性有支配作用,并验证了Fv/Fm作为甘蔗抗旱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甘蔗新品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甘蔗10个优良新品系的抗旱性能,为抗旱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处理下测定甘蔗伸长初期的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8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性。【结果】受干旱胁迫后,甘蔗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升高,叶片SOD、POD、CAT活性增强。聚类分析将包括对照品种ROC22在内的11个甘蔗品系分成抗旱性强、中度抗旱和抗旱性弱3类。抗旱性强的新品系为A6-13115和A3-1320,中度抗旱的新品系为A13-1396和A6-13122,抗旱性弱的新品系为A6-13111、A11-1390、A1-1305、A7-13120、A7-13104和A4-1316。【结论】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提高甘蔗抗旱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甘蔗新品系A6-13115和A3-13120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