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草菇10种主要病虫害,包括鬼伞、毛壳菌、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木霉菌、青霉、菇蚊、菇蝇、螨虫及线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并讨论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草菇病害发生严重会影响到草菇的产量和品质,论述了草菇7种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PDA综合培养基对3种拮抗菌和2种苗木立枯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研究3种拮抗菌对苗木立枯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桔绿木霉(Trichoderm citrinoviridevs)、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3种拮抗菌对2种苗木立枯病病原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对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最好的为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vs,对Fusarium solani抑制效果最好的为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宝珠梨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珠梨疫腐病是在云南省会泽县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恶疫霉犤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tetCohn)Schrot犦。对该病的发病情况、病害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来源及防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朱富春 《食药用菌》2013,(6):378-379
河南省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专业村,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平菇、双孢蘑菇、鸡腿菇、草菇等。因出菇方式多为覆土出菇,从而造成白色石膏霉逐年加重,不同程度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摸清其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方法。1病原菌白色石膏霉又名臭霉菌、面粉菌、粪生梨孢  相似文献   

6.
1 发生特点 1.1 霜霉病病原为莴苣盘霜霉,属假菌界卵菌.主要危害叶片,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病斑相连可使叶片干枯.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种子或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病害初侵染源.温度15~20℃、阴雨连绵等均可诱发和加重病害.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迅速,但病害的发生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对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猴头、毛木耳等大宗品种的菌丝体病害、子实体病害进行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控指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 1975年前后开始 ,温室网纹甜瓜果实腐败病害的发生增多 ,但这主要是收获后 ,在批发市场或商店出售过程中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受 3种新的病害为害所致。本文概要介绍这些果实腐败病害的病原菌、传染途径、发病症状及防治对策。1 陷没病病原菌为间座壳属菌和拟茎点霉属菌两种 ,发生在收获后果实表面产生水渍状圆形病斑 ,以后病斑扩大至 10cm(厘米 )以上 ,稍呈凹陷。如果实保存期延长 ,病斑增加并相互融合 ,果实将软化腐败。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还不清楚 ,但病原菌是从网纹伤口侵入感染 ,于收获后发病 ,栽培期间不发病。发病多见于 7…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合于防治苹果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gena)的生防毛壳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株材料。【方法】选择4株毛壳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量抑菌率和抑菌带宽度;通过生防毛壳菌发酵粗提物检测其抑菌活性强弱;通过离体接种苹果果实比较毛壳菌的控病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对抑菌活性强的毛壳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供试的4株毛壳菌中,菌株24-9在平板对峙试验、发酵粗提物抑菌试验和离体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稳定而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24-9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结论】该生防毛壳菌菌株可用于开发苹果采后病害生防制剂,提高植物抗性,丰富我国苹果采后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10.
从受侵泽的平菇子实体中分离出一株病原菌,经分离、培养、鉴定为腐霉。本文详细描述了腐霉对平菇侵染症状、发生规律、传统条件和防控措施,为平菇常见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草菇菇床鬼伞类杂菌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枝 《食用菌》1992,14(6):39-39
鬼伞类杂菌是草菇生产的菇床中常见的竞争性真菌.在栽培实践中我们发现,本地区的优势种为墨汁鬼伞(Coprinus satramentarius),这些鬼伞类杂菌的繁殖力强,它不侵害草菇菌丝或子实体,但与草菇争夺养分和水分.严重发生时,也会影响草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导致草菇减产.此外,当它成熟腐烂后,产生墨汁样的粘液,留在菇床上会导致其他病害发生.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群生或单生,菌盖初呈卵形,早期白色后渐变为铅灰色或灰白色,表面有鳞片毛,后平直.菌柄白色细长、中空,有菌环,孢子椭圆形,暗色.成熟  相似文献   

12.
赵丰 《烟台果树》1999,(1):42-42
防治时间防治对象防治措施1月初~2月中旬疮痂病、杏疔病等枝、果、叶病害,11.剪除病枝,清除落叶,剪掉天幕毛虫卵环。介壳虫、毛虫等越冬虫、卵。 12.用硬毛刷刷掉蚧壳虫壳体。2月下旬~萌芽前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等枝干病害。1.喷5~7度石硫合剂。2.刮除流胶病块,涂抹3~5倍康茵灵,或2~5倍苹腐速克灵。顿甍后~4月下旬桃虎越冬成虫。地面喷50%辛硫磷乳油300~400倍液。4月末~5月中旬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等果、枝病害,球坚蚧、天幕毛虫等枝干害虫。1.喷14.5%多效灵1000~1200倍液防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2.50%多霉清1200~1500倍液…  相似文献   

13.
从感染病害的卵孢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phanipes)子实体中获得1株真菌CG01,采用平板培养观察该菌的菌落及镜检其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采用ITS、RPB1、RPB2及TEF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另外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此外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35℃)对该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卵孢长根菇蛛网病的病原菌是与Cladobotryum paravirescens及C.asterophorum亲缘关系较近的葡枝霉属(Cladobotryum)真菌,病原菌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本研究首次鉴定出引起卵孢长根菇蛛网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凌海波  单勇 《蔬菜》2001,(11):24-24
“果蔬”采后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采前田间带病、采后机械损伤、温湿度条件及管理不当造成的生理失调等等都是促成发病的因素。病害的防治措施则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据调查发现,多数采后病害和田间病害是同一个病原菌。如果腐病、灰霉病、软腐病、疫病和绵疫病、绵腐病、炭疽病等,发生这些病害的地块收获的“果蔬”往往带有大量病原菌,虽然收获时看不出有病,但很可能病菌已侵入而暂时处于潜伏状态,这种果实采收之后则大量发病。也有的病原菌如根霉在田间不引起病害,只在采后引起腐烂,但这种病原菌在田间也可大量繁殖。据试验…  相似文献   

15.
烂筒是近年来香菇菌筒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危害脱袋转色阶段和出菇管理阶段的菌筒。在潮湿高温的气候条件下,仅3~5天就会爆发危害。针对烂筒现象,笔者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把防治措施应用于大生产,取得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病原菌:采集不同地方的烂筒样品,取发病部位进行分离培养和镜检,发现引起烂筒的病原菌,尽管其菌落上绿色孢子的颜色深浅稍有差异,但均是木霉属  相似文献   

16.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L.)在贮藏过程中,洁白的花球表面常常发生灰黑色的霉点,影响花椰菜贮藏的鲜度和品质。据报道采用塑料薄膜单花球套袋技术[2],可在保持鲜度,减少重量损失和发病率方面收到明显效果,但仍有较多的霉点发生。国外有关文献报道[1],此种灰黑色霉点为Alternaria brassicicola菌所致的花椰菜拟黑斑病。 本试验针对花椰菜贮藏中花球表面发生霉点问题,进行了病原菌的调查和几种防腐保鲜剂的处理试验,为减轻和防治该病,提高花椰菜贮藏的鲜度和品质提供依据。 试验材料与方法 1.病症和病原菌的观察 调查花椰菜在贮藏中的主要病害症状,选典型的病部,采用组织分离法(’)(**A培养基(’》分离到病原谈,同时于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自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显微摄影。 2.防腐保鲜剂的抑菌圈试验 供试的防腐保鲜剂(由河北农业大学试制和提供)为:B8(仲丁胺衍生物)、B卜(苯甲酸衍生物)、*M(克霉灵一50%(1{体丁胺)和氟水(含有效氯100/O),用无菌 水作对照。采用纸碟法(‘)在无菌操作台上, 用灭菌毛笔将分离得到的病菌剧到盛有无菌水的容器内,制成抱予悬浮液...  相似文献   

17.
何石兰  刘增亮  刘晓妹  蒲金基  谢艺贤 《果树学报》2011,(3):474-478,后插2
于2009年在云南发现一种杧果新病害,搞清其病原菌与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通过常规鉴定和rDNA-ITS序列克隆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lose-um),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杧果粉红聚端孢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  相似文献   

18.
介绍草菇栽培过程中子实体生长阶段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包括菇蕾枯萎、死菇、群菇丛生、早开伞、子实体长白毛、脐状菇等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乌海市植物园和甘德尔山景区内的林木病害作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本区的园林树种病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共发现11种病害,包括2种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菌隶属于6属。其中,烂皮病、锈病、黄化病发病较为严重,病害在6-7月份大规模发生。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凋萎病是温室甜瓜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病早,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引起温室甜瓜急性凋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和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