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早穗原因 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长叶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不少农友以为这些种子纯度有问题,其实这并非种子有杂,而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在生产上,移栽超龄秧极易引发早穗,特别是全生育期短,感温性强的品种,在秧田期间温度过高,加之秧苗密度较大,正常的营养生长(如分蘖)受到抑制,易提早转入生殖生长.由于移栽后营养生长不足,使经济性状变劣,穗小粒少,抽穗极不整齐,其结果是产量很低.  相似文献   

2.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剑叶,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分析水稻早穗发生原因,提出防御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早穗是说水稻秧苗在秧田期间幼穗已开始分化或发育,移栽后早则10 d,迟则1个月就开始抽穗的现象.早穗已成为水田地块常出现的现象,一般减产10%~40%. 一、早穗原因 1、本田管理不当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水稻生育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当田块肥力很差,插植密度大,移栽后肥水供给不协调,施肥较少,营养供给不足,在预期内没有达到足够的苗数,导致水稻群体过小,群体较弱,不封行,生育进程加快,秧苗不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造成早穗.  相似文献   

4.
晚稻出现早穗(一般在移栽后10天~15天抽穗)的现象时有发生,早穗又称“早产”,是指在秧田期间秧苗就已开始分化或幼穗已经形成,移栽后过早抽穗的现象。出现早穗的晚稻苗由于分蘖迟.分蘖与分蘖之间、分蘖与主茎之间个体发育差异大,田间表现出齐穗迟,稻株高矮不一,成蘖较少,稻穗小,空秕率增多.而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产上同一时期的水稻品种多,种子经营户多,种子价格高低不一,农户在购种时常常犹豫不决,有时听信经销商的片面宣传,可能会给水稻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建议农户在选用水稻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根据前后作选用品种前作是小春作物的田块,应当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如果选用早熟品种,由于其营养生长期短,我地一般在3月初播种,到5月上旬移栽大田,秧龄期过长,秧苗在秧田里个体生长环境差,容易促使提早进入生殖生长,形成早穗、小穗现象,引起减产。要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应当选择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生育期适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日本水稻旱育秧与本地水育秧栽培技术不同移栽叶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叶移栽的旱育秧亩产368.4kg,比同期移栽的水育秧亩增47.7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矮健,分孽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增加,穗大粒多,成熟期提早1至3天,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的外源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其阶段生长发育,并有显著的增产效益。移栽前3天,对秧苗施以九二O、KT、NAA等,可促进本田分蘖早生快发,早够苗,早成穗,易形成大穗而增产;抽穗前3天叶面喷施10ppm九二O,可降低分蘖消亡,增力。有效稳,提高成穗率,同期喷施粉锈宁、KH2PO4可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而显著增产;齐穗后7天施用CEPA,可增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早成熟3天左右。  相似文献   

8.
从移栽到拔节,为水稻的分蘖期,在黑龙江省一般是指从移栽结束到7月上中旬这段时间.分蘖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苗壮、根多;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及时转入幼穗分化,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本文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寒地水稻分蘖期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杂交中稻秧龄不同期移栽,运用不同施氮肥的方法进行比较试验,从而得知,在生产上应该适当增大秧龄,以提高秧苗素质,蘖肥早施,能促进有效分蘖增加,抽穗前25d增施穗肥使得穗粒数、千粒重皆增加,从而达到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移栽,经过返青、分蘖、拔节营养生长阶段,晒田复水后,水稻进入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生殖生长阶段,这一时段的肥水管理对早稻的最终产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幼穗分化、抽穗灌浆、成熟落黄阶段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1水稻早穗发生的原因水稻早穗是指在秧田期间水稻主茎、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移栽后10 d以上,迟的不到1个月就开始抽穗。早穗植株表现为瘦弱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子小,穗型异常,有的稻穗不能全部抽出剑叶,因此造成产量损失。水稻早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一、育苗。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豆角以往多采用直播,近几年大棚内实行育苗移栽法,便于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应市场,还能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实践证明,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可比直播增加产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主茎在秧田期间,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后过早抽穗通常称之为“水稻的早穗现象”。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插秧后10多天,迟的在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抽穗,植株变矮,且高矮不齐,剑叶特长,形成鸡尾状。株叶形态大变,在同一丛内的蘖,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正在长蘖。  相似文献   

14.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兰 《吉林农业》2009,(11):26-27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移栽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20个早籼品种观察了移栽对生育的影响,并用其中4个品种通过多种移栽方式、不同播量不同叶龄期移栽、剪根移栽和去叶移栽等处理,研究了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移栽能加速出叶进程,延缓生育转换时间,每移栽一次,幼穗分化大致延迟一个叶龄期,总叶数多一张左右,而抽穗时间略有提前。并且发现产量—移栽期曲线为一单峰曲线,其高峰因播量不同有很大差异。本文提出了移栽效应的概念,证明了移栽效应在水稻中的普遍性和品种间的特异性。文中对移栽效应的原理作了分析和讨论,并联系生产上经常出现的早穗、小穗和迟抽头、翘稻头等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实10粒以上的分蘖;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1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1.1秧苗营养。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早穗指的是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因为水稻是高分蘖作物,仅是主穗出现早穗现象,分蘖正常生长的水稻,一般减产幅度不大.而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普遍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稻穗明显缩小,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气整根营养钵育苗方法研究了身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培育的秧苗移栽后不缓苗,植株生长健壮,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量大,分蘖发生早,分薛数多,根系发达,根体积大,根系数量多,活力高。群体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产量比普通秧苗增加5.75%。  相似文献   

20.
<正>一、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