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述了湿地松的营林特性后,对生长在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的湿地松与其它生长树种进行比较与分析,表明湿地松是理想的优良树种,并结合沿海基岩海岸实际,系统地提出了营造湿地松一整套技术措施,将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主要树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现有主要造林树种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湿地松、木麻黄、桉树,香樟、枫香、柏木6个树种生长良好,林分生产力大,可逐步替代黑松或马尾松,显示了混交林优于纯林,为沿海基岩海岸因地制宜地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沿海基岩海岸不同林分土壤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气象因子与沿海基岩海岸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土壤含水率存在差异,气象因子与各林分土壤水分相关显著性出现频度排序为荒地>湿地松>枫香×湿地松>杨梅,而影响各林分土壤含水率的第1主气象因子为气温,其次为降水量;②沿海基岩海岸立地件下,营造杨梅林和混交林对于提高立地土壤的水源涵养性能具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沿海岩质海岸不同地形条件下湿地松生长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初步研究了沿海岩质不同地形条件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坡湿地松生长较南坡发,且发育均匀,树高,胸径等因子变异较小;位于山谷的湿地松生长优于其它地段湿地松。同一坡位上湿地松生长也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位于南坡各坡位上的湿地松。相关分析表明,地形等立地条件与湿地松胸径生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为树高,冠幅,松针长度。不同地形条件湿地松胸径生长变异大于树高生长变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基岩海岸的几个主要树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香樟、湿地松、柏木这3个树种在该地区生长良好,胸径、树高、蓄积的年生长量均大于马尾松及黑松,林分生产力较高。这3个树种的胸径生长呈正态分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因此,在基岩海岸发展这3个树种有很大潜力,可作为替代马尾松及黑松在基岩海岸造林的优良树种,为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和营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沿海沙地湿地松主要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湿地松实验林的林分生长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沙地上湿地松实验林在幼林阶段,林分历年生长量已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且其生长量略高于山地的生长量;经预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引种栽植可改变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单一、同一树种连栽生长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宜林地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基岩海岸地区树种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大地貌(不同类型的基岩海岸)、坡位、土层厚度和石砾含量为树种生长的主导因子。极据这些立地主导因子,将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宜林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区、9个立地类型组、30个立地类型。为适地适树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五年生湿地松人工林整枝试验表明,适度整枝对湿地松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整枝三分之一最好,整枝二分之一次之,整枝三分之二则湿地松生长明显下降。文中分析了影响湿地松生长的机理,阐述了湿地松整枝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闽东沿海山地香椿湿地松混交林生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义 《防护林科技》2012,(4):26-28,36
通过对不同混交比例的香椿湿地松混交林与香椿、湿地松纯林的生长比较,并进行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椿与湿地松混交后,不同的混交比例,其生长量不同,在混交比例为1∶2时,香椿湿地松生长量明显提高;在混交比例为1∶1时,香椿的生长量提高,而湿地松的生长量受到影响。香椿湿地松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混交造林,因种间关系协调,改善了林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且混交比例在1∶2时,其生长效果佳,是闽东沿海山地理想的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从7年生的沙地湿地松实施林调查材料表明,实施林历年生长量均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证实了湿地松适宜沙地生长,且长势好、生长快。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湿地松分布区内222个气象站点的10a气候资料的平均值,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湿地松栽培区划分为4个立地气候区,即:Ⅰ.南亚热带、热带沿海立地气候区;Ⅱ.中亚热带丘陵立地气候区;Ⅲ.暖温带、北亚热带丘陵、平原、岗地立地气候区;Ⅳ.湘、鄂、川接壤山地,四川盆地,黔东南立地气候区.再在各气候区内实测有代表性的8~10a的湿地松标准地171块,分别采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证实各气候区内湿地松生长差异.这4个立地气候区可作为湿地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等经营数表编表单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13.
立地因子与湿地松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立地因子与湿地松优势高进行数量化I和数量化Ⅲ分析,得出在湖南省内立地因子影响湿地松生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母岩>海拔>坡度>坡形>坡向>土层>坡位,从而确定母岩,海拔,坡度为湿地松的主要立地因子,其它为次要因子,确定立地因子各等级与湿地松生长有的相关性,揭示了立地因子与湿地松生长的规律,为作业设计做到适地适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湿地松在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营造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生长趋势,对莆田沿海湿地松3~10年生幼林的胸径、树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培育6个月的湿地松容器苗,采取科学规范的造林措施,设置密度2 505株·hm~(-2),湿地松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能速生丰产,10年生的林木平均胸径达13.11±0.09 cm、树高达8.58±0.03 m,林下的生物多样性高,物种近20种。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与收获量表茹正忠(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广州510520)根据湿地松人工林整体生长模型[1]似及估测材种出村量的有关方程[2,3],并借助湿地松人工林经营模拟系统[4],导算出广东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与收获量表,供营...  相似文献   

16.
滨海砂地湿地松防护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福建沿海砂质海岸,立地条件较差,从50年代起木麻黄引种获得成功,而后迅速得到推广,很快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城。由于树种单一,病虫危害突出,防护效能逐年减弱。近十几年来,有些地区采用湿地松来更新改造第一代木麻黄防护林。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海岸带砂土上营造的湿地松普遍生长良好,不仅从立木蓄积量上比同等条件的木麻黄高出20%~40%,而且有较强的抗风、抗病虫害、耐旱以及耐瘠薄等特性,是海岸带造林较为理想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7.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依据树木年代学方法,以江苏农博园湿地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年轮宽度资料,建立年轮宽度年表,探讨影响该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结果表明:湿地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比较敏感,适合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相关函数分析表明,湿地松径向生长与上年和当年5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5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滑动相关进一步表明,升温导致的干旱胁迫是限制湿地松生长的主要原因,如果未来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将对湿地松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湿地松标准地调查材料及标准木材性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湿地松生长效应和纤维变异规律,提出了营造湿地松纤维材林是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森林经营模式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湿地松纸浆材原料林模式林分的最适经营密度模型,编制了湿地松纸浆材原料林模式林分的生长过程表,以期为现实湿地松纸装材原料林的经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