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通过空间分布型参数Kuno指数、聚集指标I、m/指数、扩散型指标Iσ及α、β值分析结果,滞育期幼虫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应用空间分布型参数得抽样公式;序贯抽样累积虫量界限林间90%抽样可靠性指标;50条/m2需样地42块,200条/m2需样地22块,350条/m2需样地19块。  相似文献   

2.
稠李巢蛾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主要危害稠李、苹果、卫矛、樱桃等植物。Cassie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和M*/M的计算结果表明:稠李巢蛾丝巢和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丝巢在树冠上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幼虫在丝巢中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聚集的程度不高,并有向随机分布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相似文献   

4.
采用扩散型指数Iδ、聚集度指标I和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X*/)、Taylor的b指数、Iwao的X*—回归检验和聚集均数λ检验,探讨了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在落叶松纯林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在林间树冠不同方位都呈聚集分布。造成聚集分布的原因是该虫本身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抽样调查,运用种群扩散型指数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David和moore聚集度指标I、Cassie,R.M指标CA.负二项分布K值、森下正明的扩散指标Is、Lloyd,M聚集指数J、Iwaσ的m-x↑-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等测定了其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探讨了最适抽样数、序贯抽样中的运用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平均拥挤度、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冥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结果分析得到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在林内呈现聚集分布,并且聚集度高;采用聚集均数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聚集原因主要为生物学特性所致。同时,对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摸清松文象甲(Involvulussp。),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型指数法测定,确定了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用数量化方法,探索出影响象甲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林分组成和坡向。经象甲危害与思茅松物候期的系统观察,确定用思茅松顶芽萌发期(惊蛰节令)测报越冬成虫蛀梢期;用抽梢期(夏至节令)测报幼虫危害期。通过人工模拟法试验,确定了象甲防治指标。制定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腮扁叶蜂老熟幼虫在地表层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频次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马尾松腮扁叶蜂老熟幼虫在地表各层的空间格局;用回归分析法研究老熟幼虫在地表各层空间格局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熟幼虫主要分布在15cm以内的表土中,且以5-10cm的土层中最多(48.10%),老熟幼虫在表土中的空间分布是聚集分布,属聚集度密度制约型,种群聚集的原因是该虫的习性。  相似文献   

10.
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判断分析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为: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以平行线、对角线、五点式、Z字型4种取样方法调查,分别计算m(平均数)、s(标准差)、CV值,并与对照地进行比较,确认为对角线和五点式的取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初孵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用5个聚集指标、幂指数法回归及回归测定,结果表明,桑天牛初孵幼虫呈聚集型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为环境因素。运用Iwao的回归中两个参数α、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木兰突细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木兰科植物人工林内部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Ⅰ,Cassie.R.M指标CA等8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十星楔天牛幼虫属于聚集型分布并探讨其最适、最大抽样数,资料代换及在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用9种聚集度指标法,对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在一切种群密度下,都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是聚集分布,且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生物学特性,推出卵期和蛹期也属于聚集分布.本文将其应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计算出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确定了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桦树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危害桦树的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用马占山关于"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星天牛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根据聚集度指标确定理论抽样数,并估计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法、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法和空间频次分布检验研究皱绿柄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皱绿柄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的M*-m回归方程分别计算出了0.05、0.1及0.2允许误差水平下皱绿柄天牛幼虫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龄期马尾松毛虫幼虫在松林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在水平及垂直两个空间维度上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水平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中,马尾松毛虫在松林间均呈现为聚集分布,1~2龄幼虫主要聚集于林缘区域、3~4龄幼虫普遍分布于各个区域,聚集呈现点状现象;5~6龄幼虫普遍聚集于林中区域(中部和中心);各个垂直区段空间格局研究中,1~2龄幼虫主要聚集分布于3~5轮枝条上;3~4龄幼虫趋向均匀分布;5~6龄幼虫危害时,1~4轮枝条上幼虫呈现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5~7轮枝条上呈现聚集分布,该幼虫在整片林地分布为聚集分布,且主要聚集于1~2轮枝条上。结果可应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别在行道树和林地中对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对其空间分布型指数进行的计算也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在行道树上和林地中均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了行道树和林地中的卵块及幼虫网幕在不同虫口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为防治时调查美国白蛾数量,进而确定释放天敌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XiaoetZhou)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型及测报作了初步研究,影响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向、林分组成。用空间分布型指数法测定,幼虫在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的习性(行为)所引起。利用Lwao抽样方程推算出最适抽样数,为林间大面积虫情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