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学军 《兽医导刊》2022,(5):116-117
蓝舌病是一种经济上重要的反刍动物病毒性疾病.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属于我国一类动物传染病,对多种反刍动物健康造成威胁,并可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本文对蓝舌病的历史和世界分布、经济影响、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进行综述,旨在为蓝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蓝舌病在养殖牛、羊、鹿等动物的时候,是应当值得注意的。1病原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正>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 tongue vires,BTV)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病畜口鼻、胃肠道黏膜出现溃疡性炎症变化。该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幼畜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给反刍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反刍动物蓝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1病原学本病的病原为蓝舌病病毒(BTV),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相似文献   

4.
蓝舌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本文从蓝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及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由昆虫库蠓传播.该病能严重引起绵羊发病死亡,水牛、黄牛、山羊易感性低于绵羊.我国自1979年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动物蓝舌病以来,先后已在29个省区检出蓝舌病抗体.楚雄州山羊饲养量位居云南省第一位,因此,了解蓝舌病在本州反刍动物中的感染流行情况,对今后制定该病的防制措施意义十分重大,为此目的,笔者对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牛、羊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从对蓝舌病血清学调查中发现不少地区都存在蓝舌病阳性山羊、绵羊、牛.有些地区山羊的检出率达45%.为了弄清蓝舌病与山羊流产的关系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在我省蓝舌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侵害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蓝舌病病毒系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主要引起山羊、绵羊发病和死亡,牛及其他反刍动物常为隐性感染.但可通过媒介昆虫传播,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张念祖等(1979)在我省首次发现该病,近年来,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报道在本国发生该疫情。  相似文献   

8.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发于反刍动物的虫媒传染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多种动物共患病之一。牛和山羊对部分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也易感。2006年以来欧洲地区不断暴发蓝舌病疫情,给当地畜牧业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介绍近年来欧洲蓝舌病的流行情况以及欧盟采取的防控措施,总结了有关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对我国蓝舌病防控的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蓝舌病的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在该病流行地区,于发病季节前接种蓝舌病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蓝舌病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及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可引起高热稽留、消瘦以及口、鼻和胃黏膜出现感染性炎症等症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划定为A类动物疫病。从蓝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免疫、病理变化、诊断、预防措施等方面,对蓝舌病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鼻腔及胃肠黏膜发生卡他,溃疡性炎症。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本病毒血清型相当复杂,乞今已发现至少24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12.
蓝舌病(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以通过库朦在反刍动物间传播。反刍类动物感染蓝舌病后的平均病死率约为30%,其中绵羊的病死率则可高达80%。蓝舌病是OIE规定的上报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及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可引起高热稽留、消瘦,以及口、鼻和胃黏膜出现溃疡性炎症等症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划定为A类动物疫病。主要从蓝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9):136-137
<正>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平均为29%。19世纪后期南非就有蓝舌病发生,但直到1905年,Spreull经过系统研究确定蓝舌病这个病名。1943年前,该病仅发生于南非。此后,世界各地都有蓝舌病的报道。自1979年我国云南首次发现绵羊蓝舌病以来,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相继报道该病。  相似文献   

15.
蓝舌病研究进展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及胃肠道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87),1906年定名蓝舌病[1]。随后在塞...  相似文献   

16.
蓝舌病是一种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病,是养羊业的一大危害。在印度从1964年首次报道该病发生以来,关于此病报道一直不断。而有关蓝舌病羊的血液学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蓝舌病患羊在发热期和无热期的血液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蓝舌病(bluetongue,BT)是一种由媒介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可感染山羊、牛、绵羊和野生反刍动物。其主要通过库蠓叮咬进行传播。现如今,蓝舌病的流行感染会加剧养殖行业的养殖风险,并对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本文立足于蓝舌病的病原学特点、易感动物与传播途径、流行情况等三个方面,综合探讨羊蓝舌病的风险及危害。  相似文献   

18.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鉴于本科呼肠孤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中的某些成员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活性(下简称血凝活性),学者们推测蓝舌病病毒也可能具有这种活性,但许多年来未被证实。直至1979年,才由Hubschle和Van der Walt分别通过实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的血凝活  相似文献   

19.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库蠓叮咬在反刍动物和骆驼中间传播流行。本文对该病的流行历史,传播,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蓝舌病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OIE划定为A类,我国列为一类的动物重要疫病。本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正式命名为蓝舌病,1934年发现于牛[1],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省确定了绵羊蓝舌病的存在[2]。目前该病已广泛发生于20多个国家。蓝舌病主要感染绵羊,临床以发热、消瘦,口、鼻和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