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阐明不同月份对内蒙古地区规模化牧场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2月~2016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的32个规模化牧场10万头奶牛的繁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成年母牛在3月和4月份的受胎率最高,而7月、8月和9月份最低,差异显著(P0.05);4月、11月、12月份的21d妊娠率最高,7月、8月和9月份最低(P0.05);青年母牛3月和12月份的流产率显著高于6~10月份(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月份德国牧羊犬母犬的繁殖规律,试验收集江西某犬场2013年3月份—2017年2月份德国牧羊犬母犬繁殖记录,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月份德国牧羊犬母犬发情、受胎及产仔性状的规律。结果表明:德国牧羊犬母犬全年均可发情,每年6月份及11月份出现发情小高峰;配种月份对母犬受胎率影响较大,4月份、11月份受胎率显著高于7月份、8月份(P0.05);平均窝产仔数为(5.68±0.30)只,其中5月份显著高于9月份、10月份(P0.05);2月龄仔犬平均成活率为71%,11月份出生的2月龄仔犬成活率显著高于7月份(P0.05)。说明不同月份德国牧羊犬繁殖性状差异较大,4月份、11月份母犬的受胎率以及11月份出生的2月龄仔犬成活率均优于其他月份。  相似文献   

3.
夏季由于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奶牛配种受胎率会明显下降,同时为降低热应激对奶产量和奶牛健康的不利因素,在人为调控下,夏季产犊牛只也会很少,有的牧场繁殖工作人员思想会有所放松。然而牧场好的繁殖成绩需要持续性的努力,夏季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繁殖力指在一生或一段时间内繁殖后代数量多少的能力。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很多,笔者就某牧场影响受胎率的因素逐一详述。1影响该牧场受胎率的因素1.17、8、9月份受胎率相对较低,原因是这三个月天气炎热,热应激使奶牛产奶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造成一系列繁殖机能障碍,影响受胎。1.2头胎牛膘情过肥,使胎儿相对过大,生产过程中产力不足,引起难产,该情况对奶牛生殖道造成严重损伤,使产后生殖道恢复期延长,另外易引起产科疾病,影响受胎。1.3治疗产科疾病药物的效果不明显,延误了治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不仅仅是产奶性能的降低,更严重危害着奶牛的生殖与繁殖机能。在热应激作用下,奶牛发情不明显、受胎率下降、产科疾病发病率升高。据笔者近3年对山东济南周边各中小型奶牛场和散养户在7~9月份奶牛发病情况调查发现,产科疾病发病率占暑期奶牛疾病的40%左右。可以说,热应激已经成为高热季节奶牛繁殖的拦路虎,如何做好热应激期间奶牛产科疾病的预防对于发展奶牛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热应激对奶牛繁殖性能的严重危害,我们总结了生产中一些改善和提高奶牛繁殖性能、防治产科疾病的具体措施,以便与广大奶牛养殖者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国2020年18 个省份201 个规模奶牛场月度繁殖和产奶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确定不同月份下奶牛繁殖和产奶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5—6月成母牛受胎率、怀孕率开始下降,7、8月明显下降,9月仍较低,其中7—9月,2胎、3胎及以上牛只受胎率明显低于1胎(平均低4.3~5.1 个百分点);(2)1—12月后备牛怀孕率、受胎率相对稳定,6—8月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泌乳牛单产在6月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50~0.90 kg,泌乳牛峰值产量在6月之后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经产牛下降幅度较大,头胎牛下降幅度较小。因此,为减少奶牛受不同月份热应激影响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建议不同地区奶牛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优化配种方案,改善营养与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定时输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的推广应用有效缩短了产后母牛的产间距,减少了奶牛繁殖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配种月份不同的奶牛和产犊月份不同的奶牛,采用定时输精技术配种,比较两者的受胎率和产间距,发现配种月份不同的奶牛定时输精后的受胎率较高的月份是:1月、2月、6月、7月、9月、10月;产犊月份不同的奶牛定时输精后的母牛受胎率较高的是月份时:4月、7月、8月、9月、11月。  相似文献   

8.
选择内蒙古、宁夏、山西和美国宾州的五个牧场,在2015年7月10日~8月10日的12:00~16:00期间,采用手持式温湿度仪记录牛舍内外、待挤厅和挤奶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同时记录奶牛在牧场不同区域的分布,并逐头记录奶牛类型、热应激评分、奶产量和泌乳天数。结果表明:(1)挤奶厅和待挤厅是奶牛热应激反应最强烈的区域,分别安装风扇均可显著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2)运动场遮阴可显著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3)泌乳牛比育成牛的热应激程度更强,并且对太阳辐射的热应激反应更大;(4)随泌乳天数的增长,泌乳牛热应激程度加剧。因此,运动场搭建凉棚、待挤厅和挤奶厅安装风扇是缓解奶牛热应激有效的方法;泌乳后期牛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夏季热应激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牧场热应激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热应激对奶牛的行为、采食量、繁殖性能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探讨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以期帮助牧场管理人员制定预防热应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热应激条件下奶牛血糖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9年7月-2019年8月测定了北京地区2个规模化牧场的431头奶牛的血糖浓度,并收集了试验牛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别分析环境温湿度指数、泌乳阶段、血液类型、胎次、妊娠状态及蹄病情况等因素对奶牛全血血糖和血浆血糖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7-8月奶牛全血血糖和血浆血糖浓度分别为(3.78±0.33) mmol/L和(3.99±0.37) mmol/L;温湿度指数仅对全血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仅对血浆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妊娠状态对两种血糖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瘤胃充盈度、血液类型、挤奶情况和蹄病情况等因素对两种血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奶牛血糖浓度对包括温湿度指数等在内的环境因素及生理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可为牧场利用血糖浓度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奶牛的热应激状况和提升牧场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是一种耐寒怕热的动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0℃~15℃,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目前,热应激对奶牛繁殖和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牧场依据温湿度指数表(THI)来判断热应激的程度,当THI为65~68时,奶牛已经开始热应激了。在河北省除承德、张家口以外,大部分地区每年从5月下旬到9月下旬,近4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奶牛场2014年、2015年奶牛情期受胎率数据跟踪调查和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归纳分析,以数据图表形式总结2年来每个月的情期受胎率变化和外界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高温天气对情期受胎率的影响。奶牛场通过应用28 d早期孕检、配种时提高卵泡活性等繁殖技术和风扇喷淋设备,提高了情期受胎率。本文数据源于奶牛场的日常生产记录,对奶牛养殖者了解环境气温变化对受胎率影响、减少热应激具有参考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南方地区热应激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本文收集了南方某大型牧场一个生产年度的DHI数据、气候数据、生产数据,采用SPSS 25软件中的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热应激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脂率随热应激程度加大而升高,产奶量反之,不同热应激程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热应激月份比有热应激月份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低(P<0.05)。1胎奶牛产奶量最低(P<0.05),3胎产奶量最高(P<0.05);体细胞数随胎次增加呈上升趋势,1胎体细胞数最低(P<0.05);2胎、5胎乳脂率较高,2胎乳蛋白率显著高于1、3、4胎(P<0.05),但和5胎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4.
四川奶牛热应激程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成都市和洪雅县两地的奶牛热应激程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奶牛热应激大多属于温和应激,中等程度的热应激仅在6、7、8三个月出现(THI最高值为86.5),没有严重和致死程度的热应激。热应激从4月份开始出现,至少到9月底才结束,不同月份出现的热应激有程度、连续与否等差异,总体来看4、5、9三个月份的热应激不具有连续性,而6、7、8三个月热应激有连续性。两地相比,成都市出现热应激的时间比较早,结束的时间比较迟,应激程度也相对较大,共同点是两地热应激程度均以7月和8月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热应激会影响奶牛的各种行为和机体生理生化反应,降低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繁殖性能和免疫力,造成代谢疾病和肢蹄发病率升高等,对奶牛造成严重危害,降低牧场的经济效益。耐热奶牛品种(品系)的培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国内外学者在奶牛抗热应激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夏季开放式牛舍因无法实施有效的环境调控,容易造成热应激,对奶牛生产力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以太网奶牛场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对天津某牛场成乳牛舍的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NH3及H2S等进行了实时跟踪监测与数据采集。结果表明,7~9月份天津地区的奶牛热应激较为严重,已有的喷淋-扰流风机系统尚不足有效克服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尤以8月份的影响最为严重,其8月份的产奶量仅为同年7月份、9月份的90%和77.4%;牛舍内的温湿指数始终处于较高水平,7~9月份的日均THI值达到76.2、80.6和73.3,与奶牛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THI值每增加1,产奶量下降约0.72kg。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奶牛平均情期受胎率(母牛情期受胎头数与配种头数之比)和年度繁殖率(年末产犊数与年初18月龄以上母牛数之比)均不高(见表1),但不同牧场间差异较大。今通过繁殖疾病的基本情况调整和分析,供从事奶牛繁殖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泌乳牛的热应激性能B.S.OLDICK等著史占全摘译刘建新校热应激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因此,通过改变环境和营养来降低热应激,可以提高采食量,进而改善泌乳牛的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当环境温度在奶牛的适温区时,奶牛不经受热应激或冷应激。...  相似文献   

19.
奶牛热应激是指奶牛受高温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异常反应。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动物,饲养奶牛的适宜温度是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热应激能造成奶牛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机体内分泌机能紊乱,影响奶牛泌乳,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还能影响公牛精子质量,延长母牛发情周期,缩短发情时间,造成母牛受胎率下降和出现死胎;还能使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病原菌容易生长繁殖并侵害机体,造成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发病率增高,现将预防奶牛热应激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热应激是限制奶牛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奶牛的生产力、健康、繁殖和整体福利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随着热应激程度的加深对奶牛造成致命性影响。全球变暖加剧了热应激的负面影响。动物会通过改变其表型和生理特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动物的生存能力通常取决于其应对或适应现有条件的能力。奶牛是恒温动物,通过减少代谢热量产生与体温调节等来应对并适应热应激,但这会以牺牲掉部分生产性能为代价。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热应激下泌乳性能降低的原因、奶牛对热应激的适应机制以及牧场应对热应激的策略,为奶牛热应激的研究及生产中改善奶牛热应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