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马铃薯种植现状及发展进行调查,针对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夏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从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宁夏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为了切实做好晚疫病监测预警工作,自2011年开始,该总站先后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30套,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为指导全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14年申报了外专局"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引进项目"。为此,8月5~6日,特邀请比利时专家对中部干旱带及固原地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比利时马铃  相似文献   

3.
宁夏灌区主要包括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扬水灌区和南部山区库井灌区。在引、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要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今年前期持续干旱、高温,3月下旬至5月上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压砂地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针对宁夏区中部干旱带压砂西甜瓜苗期病虫害,进行了三次大范围的系统监测和普查,根据系统监测和普查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宁夏高酸苹果生产基地规划的科学性,分析‘澳洲青苹’在各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调查国内‘澳洲青苹’种植区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宁夏各地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无霜期、活动积温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分析‘澳洲青苹’对宁夏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由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适合,加之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生态条件适宜栽植‘澳洲青苹’;中部干旱带的北部地区热量资源略显不足,加之土壤相对贫瘠,较适宜栽植‘澳洲青苹’;而中部干旱带南部和南部山区由于无霜期短、活动积温显著不足等条件限制,不适合种植‘澳洲青苹’。研究结果可以为‘澳洲青苹’生产基地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而中部干旱带又是宁夏的农牧交错带。当前,农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畜牧业为主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区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主要表现为团状、串珠状、环状、树枝状、星点状等形式。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具有“整体分散,相对集中”的空间结构特征。移民点是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平原灌区及山区库井灌区移民点规模最大,而山区、丘陵及台地移民点规模较小。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区域环境关系密切,地形地貌、交通条件、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同心县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域,由于引水灌溉干旱区耕地利用方式、作物结构调整、施肥管理措施的变化土壤肥力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自第二次土壤普查已经历30年,科学评价土壤肥力变化特征,明确该区域当前土壤肥力状况,以实现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2008—2012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2000份土壤肥力指标数据采用One-anova统计描述、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并与第二次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农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明确同心县农田土壤肥力现状。【结果】目前,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农田土壤的pH 平均为8.77,与土壤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全盐含量平均为0.30g/kg,土壤全盐与土壤有效磷呈正相关,但无显著差异,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08 g/kg,与土壤全氮、速效氮磷钾养分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全氮含量平均为0.57g/kg,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36.07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4.77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70.63mg/kg,速效氮磷钾之间均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同心县农田土壤有碱化趋势,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下降12.2%,全氮下降降低10.5%,碱解氮含量基本持平,有效磷提高121.4%、速效钾下降4.8%。【结论】干旱气候条件下,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农田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显著。建议该区域在作物栽培过程中选择酸性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碱化程度,重视生理酸性肥料的应用,强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实现区域农田土壤肥力的提升和养分的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9.
宁夏干旱半干旱区谷子渗水地膜精量机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谷子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区,春季干旱少雨。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宁夏深度贫困地区转化,制定和规范渗水地膜精量机穴播栽培技术,为宁夏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和精准扶贫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引领支撑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宁夏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鉴定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上白粉病病原菌。【方法】通过观察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分生孢子梗、萌发管、纤维状体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上白粉病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单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Sphacelotheca fuliginea)。【结论】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侵染是造成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上白粉病病因。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人工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草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资源,是宁夏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种植甘草必须充分围绕提升甘草的地道性而进行管理。采用乌拉尔甘草原产区的乌拉尔甘草种子,实施无污染地带种植、精细播种 、培育壮苗、分级移栽、配合施肥、三水灌溉、及早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种植,可有效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胡麻优良新品种宁亚2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秀霞  钱爱萍  张炜  陆俊武  剡宽将 《种子》2019,(8):111-112,160
宁亚21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根据宁夏胡麻生产和产业发展对优良新品种的需求,母本选用定亚19号和抗38杂交选育品种,父本选用宁亚10号,通过人工杂交、系圃法选择新品种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宁夏胡麻品种区域试验,2年4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637.40kg·hm^-2,较对照品种宁亚14号增产13.42%。2013年参加宁夏胡麻品种生产试验,4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082.40kg·hm^-2,较对照宁亚17号增产23.34%,增产极显著。宁亚21号生育期112d,2年区试平均植株高度51.35cm,单株产量0.72g,单株果数17.30个,平均每果6.35粒,千粒重7.24g。该品种耐寒性、抗旱性、抗胡麻枯萎病较强,耐瘠薄,田间生长整齐,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含油率为36.46%。适宜种植在宁夏南部山区旱地、水浇地、宁夏中部干旱带以及周边省区。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院自主研发项目"宁夏主要经济作物病害种类研究"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在宁夏全区范围内对主要经济作物病害进行系统普查,鉴定出宁夏主要经济作物病害种类306余种,发现枸杞黑斑病、枣褐斑病、甘草叶霉病、甘草链格孢叶斑病、洋姜斑点病、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马铃薯白绢病、马铃薯坏疽茎点霉等宁夏新纪录病害8种,马铃薯丛枝植原体病中国新纪录病害。将宁夏经济植物病害划分为引黄灌区分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日前,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承担的宁夏农科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马铃薯主要有害生物灾变规律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监理。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的工作汇报,并审阅了项目材料,经质询和讨论,监理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搞清了马铃薯黑痣病发生规律并筛选出了对马铃薯黑痣病有控制作用的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马铃薯种薯有害生物监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近日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该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现状,制定了宁夏马铃薯甲虫疫情阻截和应急控制技术预案,掌握了马铃薯病毒分子检测技术,明确了宁夏马铃薯种薯晚疫病初侵染源及病害成灾流行规律,鉴定了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改进应用了比利时马铃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展,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尚存在着水资源严重短缺,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层次低,龙头带动力较弱,产业链条未形成,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不适应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壮大龙头、创建品牌、搞活流通、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近日,该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行业专项"宁夏灌区菜田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的登记备案,获得成果登记证书(登记号:2016016)。项目提出的水肥管理技术体系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风蚀严重、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分别选择典型压砂农田、沙质旱作传统翻耕农田、人工灌木林地、封育草场和流动沙地5种风蚀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灌木林地的抗风蚀性能最强,其Ci值为0.674257,其次为压砂农田、封育草场;抗风蚀性能最弱的是翻耕农田、流动沙地,Ci值分别为0.087007和0.003552。可见翻耕农田和流动沙地是当地主要沙尘来源。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同心圆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顺利通过了宁夏科技成果管理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红枣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的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同心圆枣是我区特有的三大枣树之一。该课题针对影响宁夏同心圆枣安全生产的病虫害问题,首次摸清了同心圆枣病虫害发生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摸清了食芽象甲的发生规律,确定其在宁夏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同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探明了温度对桃天蛾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控制作用研究(NZ0979,执行年限2009年至2011年)"和"宁夏本地白僵菌菌株对枸杞蚜虫致病性研究(NZ12263,执行年限2012年至2014年)"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针对宁夏枸杞蚜虫生物防治技术薄弱的现状,开展了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对枸杞蚜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