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016年7月下旬至8月初周口市出现的持续高温热害,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此次高温天气对周口市夏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区域夏玉米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探讨了高温条件下玉米热害产生的原因和对其授粉及结实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鹏 《乡村科技》2024,(1):81-83
玉米是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和第一大秋粮作物。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高温热害是制约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并对雌、雄穗造成伤害。为减小高温热害给夏玉米生产带来的减产降质等不利影响,对夏玉米品种的高温适应性及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基于此,采用多因素、单重复试验设计,研究南阳市不同玉米品种对高温热害的抗耐性,以及在玉米适宜生育期采用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微肥等栽培技术对提高其防御高温热害能力的效用。试验结果表明:中农大678、隆平638、豪玉16、内秀10、豫单9966等玉米品种可作为抗耐高温热害品种在南阳市进行推广种植,在玉米小喇叭口始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及叶面喷施漯丰王微肥+磷酸二氢钾是投入相对少、可提高产量的高温热害防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徽省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但夏玉米生长季异常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也较其他玉米产区更高,高温热害已经成为影响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灾害.高温热害不仅影响玉米的农艺性状,而且严重胁迫其生理活动,导致玉米产量降低.通过选用耐热品种、调整播期、优化栽培措施(宽窄行种植、高温发生时进行灌水、间混作及喷施化学调控剂)等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属黄淮海玉米带,以夏玉米为主,在夏玉米生产过程中常遭受高温热害危害。文章就热害发生的时间、造成的危害、出现的症状、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高温热害的防治方法和减缓措施,以期减轻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及境内20个区域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年逐站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高温气候分布特征。按照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指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水稻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对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进行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借助融媒体快速传播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南方大部地区仍将持续较大范围日最高气温在35~39℃的高温天气,局地超过40℃,高温日数5~8天。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易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造成热害。为此,农业部紧急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一是广泛动员战高温。二是及  相似文献   

7.
在夏玉米的生长期中,有五个主要生育期,即播种期、苗期、拔节抽雄期、抽雄吐丝期以及灌浆成熟期。作为一种农作物,夏玉米的生长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夏玉米在生育期受温度和水分这两个条件的影响最大。常常会对夏玉米的产量造成不良影响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涝灾、低温冷害以及高温热害这四种。那么在玉米的这五个生育期中,气象条件究竟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就此,文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气象资料,对历年高温进行了气象变化分析,统计历年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日数变化及7月和8月各旬≥35℃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次数及各旬分布。按照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统计出每年轻、中、重度热害的发生次数、日数变化及出现的时间分布,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及线性趋势变化情况。并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提出了高温热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东台市高温干旱气候特点,分析高温热害对玉米影响的表现,以及玉米生产实际情况,并阐述避免高温热害的途径,如玉米品种选用、夏玉米通过调整播期进行防灾避灾,以为江苏东台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向红  程林  查旭光  韩正英 《农技服务》2009,26(8):58-58,60
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造成的危害,称为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 d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 h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正开放的花朵受害尤重。2006年8月中旬,桐城市经历了一段高温天气,部分单季稻遭遇高温热害。通过与农业部门的合作,调查了热害损失情况,分析了热害产生原因。并时该市单季稻热害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对有效避免农业气象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更准确地掌握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2017年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商水县益鑫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品比、播种期及不同播种模式试验(均采用宽窄行种植,田间管理措施一致)。通过试验进一步掌握了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县适期套种的夏玉米普遍处于大喇叭口期,也即将进入水肥病管理的关键时期。从今年我县玉米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进入"三夏"以来,全县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多,多数地区墒情适宜,局部地区偏湿,整体对玉米生长发育较为有利。但7月19日的一场长时间的特强降雨天气,致使我县绝大多数地区玉米田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对后期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面对当前的情况,制定及时的田间管理措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周口市是典型农业大市,玉米作为该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以上。在2016年玉米开花授粉期,由于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对玉米造成中度热害。文章是农技人员在对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多点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周口市玉米热害发生情况、玉米的开花习性、高温对玉米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等进行论述,旨在为今后玉米生产如何科学应对高温热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22年夏玉米高温热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介绍了玉米高温热害的危害症状,分析了2022年玉米高温热害的发生程度,提出了今后预防玉米高温热害的技术对策,以期为种植户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天长市一季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一季稻生育期资料、产量资料、气象资料,开展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一季稻生育期高温热害特征分析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在此基础上预估未来高温减产趋势。结果表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天长市一季稻种植区高温天气最集中时段,高温出现频率超过15%;≥3 d的持续性高温事件、高温热害指数、危害热积温均呈现出南多(高)北少(低)的分布特征,天长市南部乡镇年均高温热害指数为0.09~0.14,其他乡镇普遍不足0.09。构建一季稻高温减产评估模型,模拟减产与对应年实际减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结果可为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实地调察夏玉米受高温热害的表现,分析了2018年隆尧地区夏玉米在高温条件下对其授粉和结实率的影响。对制定防御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滁州市1952-2003年的52年气象统计资料,分析连续5d及以上、7d及以上、10d及以上高温天气出现机率以及对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抽穗扬花等生育期造成高温热害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花粉活力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对高温的耐受能力,通过田间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盆栽试验对郑单958、郑单309和登海605等3个玉米品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玉米杂交种受花期高温影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登海605减产20.3%,郑单958减产17.0%,郑单309减产13.1%,花期高温造成的玉米穗粒数降低是减产的主要原因。室内高温培养试验表明,郑单958和登海605的花粉活力在35℃时随着高温时间延长迅速下降,第4天时均降为0,而郑单309的花粉活力仍能维持在70%左右,说明郑单309更能耐受高温热害的影响。以连续高温3 d时50%花粉活力为临界值确定郑单309的耐高温临界值为36.7℃,登海605为33.1℃,郑单958为34.9℃。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变暖,并且北方增温更甚于南方,而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淮海地区气温在50年(1958年-2007年)来处于上升趋势,这也加重了该地区夏玉米遭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本文以夏玉米温度三区间理论中的两个指标GDDbase,opt、GDDbase+为基础,以黄淮海地区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对当地夏玉米在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所受高温热害程度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50年间(1958年-2008年),郑州地区夏玉米在其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其所受高温热害程度趋于增加,且后者无论从高温热害的增加趋势及严重程度上均要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桓台县夏玉米播种面积2.33万hm2,整个生育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但也出现灾害性天气,造成全县夏玉米减产.通过对2016年夏直播玉米整个生产过程中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当年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下旬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夏玉米授粉不良,穗粒数降低,夏玉米"秃尖"现象偏重;8月中旬的连续性降雨天气造成田间积水和夏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影响玉米灌浆,千粒重降低;9月中旬的风雨冰雹天气造成夏玉米严重倒伏,影响灌浆,且对夏玉米收获不利,增加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