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目前已在棉花、加工番茄、马铃薯、果树、大棚蔬菜等作物上大面积应用……A示范一定要一炮打响选好示范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一定的灌溉设备作支撑,特别是依赖于滴灌和喷灌的先进设备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期的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很多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经济效益之前,都是持观望或  相似文献   

2.
正"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水肥管理水平与农业生产和农户收益息息相关,如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让农民种地更轻松、管理更简单、收入更丰厚。日前,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上,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福祥透露,水肥一体化在全国应用面积超过了1亿亩,已成为设施农业的标配技术、园艺作物的高效技术、大田作物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导致的地下水缺乏、面源污染等问题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的关键技术。它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滴灌施肥技术方法是影响作物水肥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当前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对于华北平原夏玉米滴灌技术刚刚起步,还缺乏相应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山东滴灌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滴灌设备、水分管理、养分管理、设备维护等管理技术要点,适用于山东省夏玉米滴灌栽培,以期为推进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根据作物需求对农田水分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不同区域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滴灌技术上进行了创新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本文简介以下4项技术,供实际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滴灌施肥技术方法是影响作物水肥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当前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对于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区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还缺乏相应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因此,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山东省为例,提出了山东滴灌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冬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滴灌设备、水分管理、养分管理、设备维护等管理技术要点,适用于山东省冬小麦滴灌栽培,以期为推进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冬小麦高效滴灌施肥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肥一体化黄沙基质温室番木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引种的番木瓜穗中红48号为供试材料,黄沙作为栽培基质,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栽培系统作为技术手段,详细阐述了温室水肥一体化黄沙番木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番木瓜定植前的准备工作、栽培管理、水肥运筹及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肥一体化黄沙基质温室栽培番木瓜技术的推广以及"南果北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在日光温室番茄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起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现结合工作实践,对番茄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冬小麦节水节肥节药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耗水量偏大、用肥量偏多、农机作业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引进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使用的圆形(指针式)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备,研究提出喷灌条件下限量灌溉高效用水量为1 650m 3/hm 2,研发出用于大田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系统,筛选出高巧和酷拉斯等4种复合拌种药剂和施用配方,引进了河南豪丰2BMSF-16/8带状免耕旋耕播种机并根据京郊播种要求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水、肥、药利用效率和农机作业效率,形成了北京市小麦节水节肥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包括选用抗旱品种、采用圆形喷灌机等节水灌溉,采用水肥一体化或缓释复合肥一次底施(或缓释尿素返青期一次施用)技术以减少肥料用量。该技术体系已在京郊得到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栽培上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20%~30%以及增产15%~30%,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0%~60%和30%~50%;同时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减少100cm以下土层NO3--N积累,降低氮肥淋失风险,以及缓解土壤中N2O气体向大气排放。本文概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及水肥运移规律、N2O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水肥一体化技术从“高端农业”走向普遍、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丹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马铃薯施用不同水溶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巡天969为对象,研究了地膜覆盖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玉米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相辅相成,在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提高群体整齐度、玉米穗行数和穗粒数等方面效果明显。每667m~2增产达到1167.1kg,比常规种植增产了34.6%,节本增收575.4元,纯收入增加490.6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节肥、节省劳力、减轻病虫害、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的作用,相对于地面灌溉而言,微灌条件下的土壤水肥运行规律与大水漫灌条件下的有很大不同,其灌溉和施肥的理论及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一种全新的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地域辽阔,种植结构复杂,农民知识水平不一,因此农化服务也应该是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存。目前农化服务模式总体上可归纳为两种:一是技术培训模式,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科学施肥、用药技术,从而实现安全、高效使用农资;二是技术物化模式,即通过生产推广各种配方肥、控释肥,将科学施肥技术物化在产品中而实现平衡施肥以及通过推广高含量农药实现科学使用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模式都遇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是陇东地区主要夏秋蔬菜栽培品种,为解决由畦灌冲肥造成的水肥浪费、土壤盐碱化酸化以及蔬菜硝酸盐含量增高问题,开展甘蓝水肥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产量最高可达10 143.85 kg/667 m~2,比漫灌增产2 161.31 kg/667 m~2,增产率达27.08%。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落后、过剩的氮肥产能逐步退出舞台,水溶肥、液体肥、增效肥料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正走向产业应用的台前。日前,权威化肥专家预测,水溶肥、液体肥、增效肥将成为肥料行业变革的"三驾马车"。供给侧狠抓过剩产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供给侧改革内涵,牢固树立"优化供给结构和加快要素升级是供给侧改革两大核心任务、提升创新能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 7500~8250kg/hm2 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 + 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长效肥与速效肥配施”为原则,以“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三攻追肥为核心,生长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少量多次、全程化滴灌追肥的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运筹技术模式,为河西灌区玉米制种水肥高效利用提供指导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玉米高产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近年来,随着小麦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粮田产量和水分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节水高产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从周年水资源高效利用出发,建立区域特色的两熟一体化节水高效技术模式,十分必要。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港及鲁北平原区小麦玉米减蒸降耗农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得到的结论是:最少水肥投入模式最优,节水省肥模式次优,传统高水肥模式最差。节水省肥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吉林滴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滴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中的材料及设备、选地整地、播种、铺带覆膜、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内容,适用于西部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此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稻的米质好,食味佳,无污  相似文献   

20.
水肥一体化对新疆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水肥一体化对新疆膜下滴灌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确定膜下滴灌水稻最佳水肥一体化模式,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施用对膜下滴灌水稻的增产效应、产量结构及养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高肥处理可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施用配方肥可显著提高水稻千粒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