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在对门头沟区雨洪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区雨洪利用的主要方式和建设情况,总结了存在问题和建设经验。为提高雨洪利用效率,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实施统一管理、健全法律规范、强化后期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加大监测力度。雨洪利用工程必将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与水土保持雨洪利用的理念相似,雨洪利用措施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以房山区阜盛东街新建道路为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后期城市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变更时应注重结合建设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措施,以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达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水保措施的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规划和执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水保措施的各类效益及其计算方法国标给出了详细的方法,然而因重复计算、可操作性低以及评价指标较多等因素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对水保效益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地分析,以朝阳县六家子小流域为例,在遵循避免重复、可量化分析和有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生态效益和调水保土效益评价指标,并对其生态效益价值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评判。结果显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预计可实现年均减少侵蚀厚度2.0 mm,降低径流深度10.0 mm,可实现年均总生态效益达106.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种类不同,在园林中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各异,对长治市常用园林植物各项生态功能进行量化研究并进行分类,是北方合理利用园林植物的重要参考指标,为北方新农村园林建设中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环境质量的综合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有力推动长治市乃至北方地区农村生态园林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暴雨洪水的现状,提出雨洪资源化的研究课题。限定了雨洪资源化利用的概念,并从我国雨洪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城市、平原及山区的雨洪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表明,我国雨洪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庆阳市是黄土高原地区董志塬上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为控制城市水土流失而兴建雨洪径流集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庆阳市在雨洪径流集蓄利用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庆阳市的五湖工程,尤其是已建成的天湖工程在变雨洪危害为雨洪资源,促进旱塬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南流江流域上游水资源严重匮乏、水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造成的水污染、水质恶化、水环境恶化问题,探讨利用适宜南流江地表水环境修复的调水补水、恢复湿地、雨洪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等技术措施,对南流江流域水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我国北方石质山区的3个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了AHM-关联分析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筛选,然后对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并建立各指标的关联系数矩阵。结果表明:基于AHM-关联分析理论的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在综合考虑了各指标因素对生态效益影响的基础上,可对综合评价指标值进行定量分析;基于AHM-关联分析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生态效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避免了传统的利用主观评价法进行定性分析的缺陷,可为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效益进行定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治长江中下游岸线大型临江港区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以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工程为例,分析了设计和施工中面临的平面布置制约因素多、土石方工程量大、生态环境敏感性强、施工组织复杂、水土流失风险高等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工程布局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采取蓄、渗、滞、排的雨洪集蓄利用技术等建议。经多年运行,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设计思路可为同类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是进一步评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可为该地区耕作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已有研究对南方红壤坡耕地区耕作方式评价存在评价指标片面和评价系统粗略等问题,以裸露措施(CK)为对照,以顺坡耕作(DT)、顺坡+植物篱(DT+HR)、横坡耕作(CT)和稻草覆盖措施(S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立了保持水土效益(B_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B_2)和提高土地生产力(B_3)3个效益指标类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个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农民普通耕作(主要是顺坡耕作)为主的南方红壤区,稻草覆盖措施能明显地减少土壤侵蚀量、控制养分流失,各措施效益大小为顺坡耕作顺坡+植物篱横坡耕作稻草覆盖;不同耕作措施的综合生态效益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效益均较顺坡耕作明显提升,其中稻草覆盖措施最高;不同措施效益指标较顺坡耕作增幅也不同,其中保持水土效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分别增加66.3%~87.7%,36.2%~45.4%。评价结果表明在南方红壤区坡耕地提倡稻草覆盖的耕作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农用地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水资源特点,以最基本的地形单元——塬面和沟道为基础,提出了塬面雨洪资源村社高效管理集中收集利用技术模式、"高效净化型庭院经济式"管理利用技术模式、生态水箱式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利用系统技术模式、道路雨洪高效收集生态灌溉技术模式,以及沟道雨洪资源单坝利用技术模式、多坝利用技术模式和坝库联蓄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通过对各技术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使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40%、蓄水效率提高40%、保土效率提高34%、水资源保障程度提高26%,这些水资源用于灌溉可使粮食产量增加20%、产值增加20%。这些技术模式的应用为区域提供了安全、经济的水资源,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区域雨洪资源高效管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量化评价"丹治"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的总体生态效益,为中国水土保持工程决策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灰色关联度的TOPSIS评价模型,并采用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丹治"工程初期,水保措施尚未完善,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生态效益较低;随着各项功能措施的逐步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大幅度提升,与初期相比"十二五"末期的生态效益总体增长3.48倍。[结论]"丹治"工程项目区总体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发展,与项目区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的TOPSIS模型对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各指标对应权重、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兴隆山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进而为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人工调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地区泥石流野外调查中发现,泥石流形成区下限下延至流域中游、流通区沟道形态复杂、沟道交汇等现象明显。因此,基于全流域特征参数的雨洪法计算难以得到准确的泥石流设计参数。针对此类泥石流沟道,采用了子流域叠加雨洪法计算的方法。以西藏山南地区某泥石流沟为例,针对支沟面积>25%的沟道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利用三角形概化泥石流流量过程线,计算了交汇后主沟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比较了全流域雨洪法和划分子流域雨洪法的计算结果,认为子流域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支沟泥石流在整个流域内的影响和作用,可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城市水土保持的必要要求,同时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的一个重要解决途径,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北京市顺义区某新建小区的雨水利用方案为例,分析了新建住宅区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结合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的技术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建议政府在城市住宅小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建筑企业和小区居民对雨洪资源进行收集利用,最终达到优化城市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优劣是人民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生态条件、生态平衡性、环境质量、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AHP法、熵权法对黑龙江省2000—2011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及其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值总体呈波动性上升,其中2006年和2008年出现2次波动;哈尔滨市、鹤岗市、佳木斯市、伊春市和绥化市在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值增长最快,2011年其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值均达到了0.75以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协调性状态先升后降,尤其2004—2006年全省及城市的协调性皆比较高,且研究期末的协调状态好于研究初期;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煤炭等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评价生产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量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效果,旨在为今后开发建设项目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与经验。[方法]以陕西省子长县永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为例,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计算了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建设时期的隶属度值,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综合,最后采用生态效益指数对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考虑了主客观信息在内的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得到的综合权重能够反映出开发建设项目各建设时期不同指标的特点;基于综合权重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益指数显示该项目在建设前期生态效益指数最高,而试运行期的生态效益指数0.392高于施工期0.318,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在试运行期开始发挥了水土保持效益。[结论]提出的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行,可以为其他生产建设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睿  杨国靖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5):174-179,188
[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为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建立了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评价指标,植被因子在沙漠化治理中较其他因子更为重要,植被恢复状况对库布齐沙漠化治理的影响显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值为53,属于一般状况。当地农户普遍认为防沙治沙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多数农户对沙漠化治理工作认同度较高。[结论]随着生态政策和治理措施的推进,治理效益将呈现良好态势;农户生态环保意识较差,还需加强农户生态环保意识,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