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采自青岛一养鲍池中的单胞藻天敌—具沟急游虫(隶属纤毛门,寡毛目)的摄食和生态习性,对盐度、pH值的忍受限,与海生残沟虫、细菌及小球藻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研究同时还对其活体形态学及纤毛图式进行了观察和揭示,探讨了其分类地位,清理了迄今有关该种鉴定的混乱并对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青岛一养鲍池中的单胞藻天敌—具沟急游虫(隶属纤毛门,寡毛目)的摄食和生态习性,对盐度、pH值的忍受限,与海生残沟虫、细菌及小球藻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研究同时还对其活体形态学及纤毛图式进行了观察和揭示,探讨了其分类地位,清理了迄今有关该种鉴定的混乱并对其同物异名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3.
中国无尾两栖类寄生肠肾虫的分类研究已发表的4篇论文报导了26种肠肾虫,隶属于拟肠明虫属(Nyctotheroides),侧管肠肾虫属(Parasicuophra)、韦氏肠肾虫属(Wichtermania)和旋咽肠肾虫属,新属(Spirocytopharynxa n.gen)及巨咽肠肾虫属,新属(Macrocytopharynxa n.gen)。本文是前4篇论文的讨论部分,作者认为Corliss(1977)在纤毛原生动物的分类中,将肠肾虫归为5科是十分必要的,并相应地作了一些补充。还根据韦氏肾虫属某些种类左面存在无纤毛的裸露区,对肠肾虫分类位置的更动提出了讨论。文中提出了肠肾虫考种的10点依据:1.虫体形状,有无左右面或上下两片之分;2.口沟长短,占体长的比例;3.体纤毛纹的分布,有无缝线;4.胞咽管的形状及末段弯曲和谐,有无胞咽小管;5.小膜口缘区(adoral zone of membranelle,简写AZM)起止、形状:6大核的形状及大小;7.胞口区有无刚毛;8.表膜下无条文状结构;9.伸缩泡数目及胞肛裂的形状;10.寄主及寄生寄主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中聚缩虫防治效果的研究周秋白(江西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陈国华(海南大学水产系)余吉生(湖口县水产局蟹苗繁殖站)聚缩虫(ZoothamniumSp.)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缘毛国钟虫科聚缩虫属,无性繁殖为纵分裂。聚缩虫幼...  相似文献   

5.
刺激隐核虫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刺激隐核虫的取样,在湿房中24℃下培养,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其结果为离开鱼体的刺激隐核虫营养体约经8~10h发育成包囊,包囊壁厚;4~6d包囊内出现窜动的纤毛幼虫;5~8d纤毛幼虫冲撞包囊壁,出现一孔洞,由这一孔洞进入水体中;约5~9d完成营养体→包囊→纤毛幼虫的过程;整个生活史周期为8~13d。  相似文献   

6.
王礼虎 《科学养鱼》1995,(12):32-32
梭鱼卵孵化过程中聚缩虫病的观察与防治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环毛目,单细胞个体着生许多纤毛,身体后端有一柄固着于其它物体上,形成很大的群体,一受到刺激整个群体就会收缩,聚缩虫病在海水育苗的许多品种如对虾、河蟹上均有发现,而且都有资料报道,但此病在梭鱼卵的孵...  相似文献   

7.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4):31-31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为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  相似文献   

8.
刘权 《齐鲁渔业》2003,20(3):38-38
一.病原 为鲤斜管虫,隶属全毛目,管口科,斜管虫属。鲤斜管虫的身体有明显的背、腹和前、后之分。活的虫体借腹部的纤毛运动,能沿着鱼鳃或皮肤缓慢地移动。  相似文献   

9.
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eini Groliere&Leglise,1977),在生产中俗称纤毛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图见彩中插2)。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62)微米×(9.2~21)微米,胞口位于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体表有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条纹鲈(Moronesaxatilis)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症等病,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注意,要准确计算面积与剂量。现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1小瓜虫病1.1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1.2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包,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1.3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疗效显著。(2)用0.2~0.4克/米3孔雀石绿和25克/米3福尔马林混…  相似文献   

11.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人工感染的刺激隐核虫各期虫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玮 《水产学报》2005,29(5):635-642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鲹(Trachiru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肪体等细胞器,有的阶段具有粘液囊、伸缩泡、食物泡、共生细菌等。粘液囊在大小、形态和分布上与多子小瓜虫的不同。文中分析了刺激隐核虫在形态上与多子小瓜虫的诸多差异,认为刺激隐核虫的分类更适合归于原口类(Promotome),而不是膜口类(Ophryoglenina)。  相似文献   

13.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octopus vulgaris cuvier)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4.
蟹栖拟阿脑虫既可在池底残饵中、沙蚕体表和水源生活,也可在蟹血淋巴液中寄生。它主要侵害抱卵蟹,从蟹创伤侵入,是严重危害越冬亲蟹的一种疾病,发病、死亡率可达98%。一、病症及防治措施1郾病原:蟹栖拟阿脑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  相似文献   

15.
王强云 《齐鲁渔业》2013,(10):43-43
1病原 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的聚缩虫、钟虫和单缩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胞口在口盘顶面,先是从口沟顺时针方向盘曲,口沟边缘各有一行纤毛,口沟末端进入细胞内,即为胞口。体内有1个带状大核,大核旁边有1个球形小核。  相似文献   

16.
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Leglise),在生产中俗称纤毛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62μm×9.2-21μm,胞口位于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体表有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体内中部稍后有1个伸缩泡和大小核各1个。该虫由二分裂繁殖,生活水温0-25℃,适宜盐  相似文献   

17.
海水小瓜虫生活史及白点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集约化海水养殖过程中,很多寄生性原虫都能很好地生长繁殖,其中,海水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形成针头大的小白点,所以生产上俗称“白点病”。该寄生虫会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菌的继发感染。在自然情况下,野生的海洋鱼类很少受到海水小瓜虫的严重感染,因为宿主的聚集密度不够,虫体的繁殖量不足以达到严重感染的程度。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的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虫体就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致病。  相似文献   

18.
乌鳢苗小瓜虫病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龙  艾涛 《淡水渔业》1999,29(12):28-29
小瓜虫(Ichthyophtihirius)属于纤毛纲,膜口亚目(Hymenestemat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关于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报导较多,但能快速治愈的方法不多。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如下疗效明显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时间、地点试验于1999年6月15日~7月10日在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温室进行,该温室地处新疆五家渠上渔场。1-2 试验病鱼来源该温室几个水泥池中培育的不同规格的乌鳢苗,当鱼苗陆续达到4~7cm规格阶段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小瓜虫病,轻…  相似文献   

19.
<正>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又叫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刺激隐核虫无特定宿主,几乎危害所有海水养殖鱼类,包括大黄鱼、大菱鲆、黑鲷、红笛鲷、石斑鱼、卵形鲳鲹等。近几年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主要海水鱼类养殖地区刺激隐核虫暴发频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主要流行特点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于海水鱼体  相似文献   

20.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养殖业常常面临寄生性原虫的困扰,其中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小瓜虫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鳍和鳃上,形成小白点,所以在生产上称之为“白点病”。在自然水体中,鱼类的聚集密度不高,水质环境较好,小瓜虫不易大量繁殖,因此,野生的淡水鱼类很少受到小瓜虫的严重感染。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