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乾县枣子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影像,经过分析解译、专题制图,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试验研究。提出了小流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遥感分析方法和工作程序,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同时,对监测区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和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制定并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以河北省为例,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个等级,对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模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结合外业调查,编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并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快速、准确、实时地掌握了土地利用现状。对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该研究区域今后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67-10670
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前人口日益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的形势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总体形势,探寻了典型平原农业区和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吉林省未利用土地资源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了加强未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动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乾县枣子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影像,经过分析解译,专题制图,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试验研究。提出了小流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遥感分析方法和工作程序,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解标志。同时,对监测区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和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面对我国人口资源众多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并充分利用显得十分重要。面对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统计与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土地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浅述了土地管理中应用测绘技术的必要性以及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环县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环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的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高产化利用、高效化利用、优质化利用、综合利用的途径及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扩大和巩固还林(草)的成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系统改造;充分利用零散土地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和地边地埂经济。  相似文献   

9.
美国土地,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地、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部教育司陈立丰李水山美国的农业资源极为丰富,但是政府非常注重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土地政策的转折点。从这时起,美国政府的注意力从单纯的公有土地的分配明显地转到了...  相似文献   

10.
增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增城市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增城市土地利用按地区分布和利用方式的差异归纳为城镇密集区,农地开敞区和生态建设区3种用地发展模式,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策略,并从规划,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的区别与联系。在简要概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编制与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31-132,157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1996年与2009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托克逊县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胡雪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96-14998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集中化指数、组合类型、区位指数等多个生态学指标,对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丰都县沿江10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选取的生态学指标间呈现有规律的相关性,且能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加强生态规划理念,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后续工作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蒲春玲  余慧容  李晓龙  王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46-19049,19065
伊宁市是新疆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具有相对的典型性。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得出伊宁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特征与缺陷:自然条件优越,但资源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增长快且需求量大,用地矛盾加剧;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情况严重;资源利用结构与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借助GIS技术划分出4个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生态景观区、平原农业区、山地牧业区和建设保护生态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构建出4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绿洲生态农用地利用模式;特色生态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集约节约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和保育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值化和百分比法,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值法能增强评价指标间的显著性,真实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全省开发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较合理,但仍有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利用DEM数据,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和坡向对浏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广东省新兴县东成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叠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东成镇在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有利于为城镇规划的改进和提供高效管理土地资源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小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74-2005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速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30多年来,小江流域耕地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林地面积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草地面积相对变化不大,未利用土地面积研究期间共减少12.9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速度在下降,1974-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同时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一直在增加,表明小江流域土地利用仍然处于发展期。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深受该地区历史原因、人口增长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组分贡献率入手,剖析景观组分对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程度,实现对土地利用突变情景识别,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与城市等人为景观竞相作用、农业比较效益差异与农业市场竞争、农户宜人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土地利用意识逐步成熟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突变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和覆被生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LUCC(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机制,以乌鲁木齐为例,选取2004、2008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及统计年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幅度变化、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4方面探讨分析3个时期LUCC的转移变化情况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政策法规因素3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以牧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园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最多,耕地、未利用土地和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004—2013年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先增后减,土地利用由发展期转变为调整期;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政策法规因素,其中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2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