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尿黄1周入院。无发热和腹痛。体查:营养中等,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116g/L,WBC7.8×109/L,ALT61.5U,ALP15U,γ-GT470U,总胆红素81.6μmol/L,HAV、HBV和HCV检查均为阴性。腹部B超检查示胆总管内径1.0cm。给予护肝、利服、对症支持治疗。半月后体重下降,黄疸加深,进而呕吐咖啡样物。查血Hb68g/L,总胆红素190.6μmol/L,大便潜血规。B超示胆总管内径1.6cm,肝内胆管扩张。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姜黄素(CUR)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膜通透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CUR抑制BGC-823细胞生长的机制,在体外培养的BC,C-823细胞加CUR后光照或避光处理24h。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结果表明:BGC-823细胞避光组(O、5、20μmol/L)、光照组(D、5μmol/L)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4.71±1.81)、(4.824±1.86)、(0.47±1.42)、(4.264±1.67)、(O.55±1.36),光照5μmol/LCUR组、避光20μmol/LCUR组与相应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各处理组细胞膜通透性亦发生改变,光照5μmol/LCUR组、避光5μmol/LCUR组膜通透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光照5μmol/LCUR组较避光5μmol/LCUR组质膜通透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是一组多病因的婴儿常见临床症候群,主要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收治IHS资料完整病例54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4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晚期和婴儿早期发病,均有黄痕、肝大或肝质变或伴脾大和肝功能损害,符合IHS诊断标准。男25例、女29例。发病年龄wt1月龄48例,~2月龄6例,均为足月儿;无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史。1.2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黄疸,其中轻度黄疸15例,中度27例,重度几例。全部病例均有肝功能损害。肝大在右肋缘…  相似文献   

4.
对ISSR—PCR扩增荔枝基因组DN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0ng的模板DNA,0.15μmol/L ISSR引物、1.25U Taq DNA聚合酶,0.15μmol/LdNTP,以及50~54℃的复性温度为荔枝1SSR。PCR扩增条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食品中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17种氨基酸的含量.以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AQC)为衍生试剂,醋酸盐-磷酸盐缓冲液、乙睛、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ccQ^*Tag(Waters)氨基酸分析柱为色谱柱,紫外检测.结果显示,氨基酸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10~80μmol/L,最小检出限为0.23μmol/L,相关系数均在0.9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1.8%~4.9%之间,回收率在89.3%~115.8%之间.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不同粒重、不同叶形的大豆品种与CO2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粒大豆中长叶形品种CO2吸收率是19.66μmol/m^2.s,它比小粒大豆圆叶形的品种吸收率(18.29μmol/m^2.s)要高,而大粒大豆中圆叶形品种的CO2利用率(19.17μmol/m^2.s)要比长叶形品种CO2利用率(17.45μmol/m^2.s)高.当气孔传导率在0.14-0.15μmol/m^2.s范围内变化时,CO2吸收率在19-20μmol/m^2.s.范围内.光合效率和气孔传导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蜜蜂DNA提取纯化与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研究了蜜蜂DNA的提取以及对RAPD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模板浓度、Mg^2 、dNTP和引物,建立了适于蜜蜂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0mmol/L Tris—HCl(pH8.3)、50mmol/L KCl、20~60ng DNA、3.0mol/L MgCl2、0.2mmol/L dNTP、0.5μmol/L随机引物和1.5unit Taq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2min,4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文对18例有4年以上糖尿病病史发生神经病变者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与分析1.1病例18例患者中17例为1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1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62岁。糖尿病病程4~13年,平均10年。18例的神经病变主要症状、体征有:肢体麻木18例,反射减弱消失18例,浅感觉减弱17例,颅神经损害2例,神经源膀优2例,双足无痛性溃疡、足底烧灼感各1例。1.2并发症本组18例均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1.3实验室检查人院时空腹血糖7.2~16.smmlo/L,餐…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在血小板聚集、蛋白磷酸化、肌动蛋白聚合中的作用。方法:以32P-Na2HPO4标记血小板;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以SDS-PAGE分离蛋白质,进行放射自显影;以TritonX-100抽提法沉淀骨架蛋白。结果:(1)1μmol/LStaurosp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部分抑制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2)1μmol/LStaurosporine几乎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或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40kD和20kD蛋白磷酸化。(3)1μmol/LStaurosp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结论:Staurosporine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多菌灵质量浓度与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3种解毒酶活性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为多菌灵的安全使用及对相关动物的毒害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赤峰周边地区蔬菜大棚的蚯蚓,进行多菌灵0.75 g/L、1.00 g/L、1.25 g/L、1.50 g/L、1.75 g/L 和2.00 g/L 6个质量浓度对蚯蚓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多菌灵对蚯蚓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整体起抑制作用,在多菌灵浓度为1.75 g/L 时酶活性最低,为105.625μmol/L;对谷胱甘肽 S-转移酶整体起诱导促进作用,在多菌灵浓度为1.00 g/L 时酶活性最高,为17.343μmol/L;对羧酸酯酶活性,在多菌灵浓度小于1.25 g/L 时表现为诱导促进作用,大于1.25 g/L 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4个品种猪血清中sLAIR-1表达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证实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杜洛克猪血清中可溶型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含量,筛选出血清中sLAIR-1表达量最低的猪品种,为异种移植提供一定参考指标。【结果】所检测的4个不同品种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分别为:广西巴马小型猪(2.39+0.20μmol/L)〈大约克猪(3.51±0.28μmol/L)〈长白猪(3.59±0.28μmol/L】〈杜洛克猪(3.62_±0.31μmol/L),且广西巴马小型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3个品种(P〈0.01)。【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在异种移植中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可能会成为异种移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月季品种‘月月粉’为试材,利用CTAB法提取DNA,对影响SSR—PCR扩增体系的主要因子设计了多梯度的优化实验,建立了适用于月季的SSR反应体系:总反应体积为25μL,包括模板DNA溶液(20ng/μL)2μL,10×PCR buffer(Mg^2+free)2.5μL,MgCl2(25mmol/L)2.0μL,dNTPs(10mM)0.5μL,正反引物各(10μmol/L)1μL,TaqDNA聚合酶(5U/μL)0.3μL.利用该优化体系对部分月季品种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用于分析月季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新鲜肌肉中18种蛋白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为191.94mg/g,其中必需氨基酸(72.58m/g)和鲜味氨基酸含量(91.59mg/g)皆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7.81%和47.72%。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重现性好,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1%和8.8%外,其余氨基酸的RSD均在3.0%-6.5%之间;仅组氨酸的回收率较低,为72.0%,其余氨基酸的回收率皆为83%~111%,平均回收率为93.2%。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其线性范围为10-1000μmol/L,检测极限为5μmol/L。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先乐  陈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92-11894
[目的]建立马铃薯大西洋SRAP—PCR反应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马铃著大西洋基因组DNA为模板,从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方面对大西洋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适合大西洋的SRAP-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1.0μl(50ng/μl),Vaq酶1.7μl(1U/μl),引物对1.5μl(1μmol/L)×2,MgCl2 2.4μl(25mmol/L),dNTPs0.6μl(10mmol/L),10×Buffer3.0μl,ddH2O18.3μl,总体积30μl。[结论]建立的SRAP-PCR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金柑属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融安金弹(F.crassifolia Swingle)为试材,利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μL的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Mg^2+1.60mmol/L,dNTPs0.15mmol/L,TaqDNA酶1.0U,引物0.2μmol/L模板1.2ng/μL.并利用该优化对金弹等21份金柑属材料进行了ISS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由耳源性感染所致者较罕见,因无外伤史且病灶在耳内,加之受感染方式特殊,往往患者未能准确提供病史而致诊断困难。为弓I起重视,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5例,就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男4例、女1例,年龄10~78岁。病者全部来自农村,均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2月~20年),发病前都有患耳应用过“上药粉’他诱因。局部应用“土药粉”至发病时间为6~18d。主要临床表现5例均有苦笑面容、张口受限,其次为吞咽困难(3/5)及颈部(5/5)、背部(3/5)肌肉轻度强直门例出现角弓反张…  相似文献   

17.
羊草和冰草根际高效固氮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板划线法和乙炔还原法对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菌进行分离和固氮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菌种均可产生C2H4,且产生量在26.64-164.10μmol/(h·L)之间,C2H4产生量大于100μmol/(h·L)的有6株,分别为164.10、146.90、127.70、127.30、118.20、100.10μmol/(h·L)。对4种固氮活性大的菌株作回接试验,初步鉴定了其在土壤中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8.
光与IAA和NAA对拟南芥下胚轴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野生型(WT)及其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研究了光与IAA(吲哚乙酸)和NAA(α-萘乙酸)对拟南芥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及IAA和NAA都能独立抑制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下胚轴伸长。白光下。1μmol/L和10μmol/L的IAA对WT下胚轴伸长的抑制率显著大于黑暗下,但100μmol/L的1AA对WT下胚轴伸长的抑制率却显著小于黑暗;白光下和黑暗下1μmol/L的NAA对WT下胚轴伸长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白光下10μmol/L和100μmol/L的NAA对WT下胚轴伸长的抑制率显著小于黑暗;利用不同的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研究光受体的作用表明,隐花色素1、光敏色素A和光敏色素B参与调节了光对下胚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平菇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平菇黑丰268为试材,对RAPD—PCR反应体系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平菇RAPD—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平菇RAPD—PCR最优体系为:20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1.4mmol/L,模板DNA为50ng,引物浓度为0.6—0.8μmol/L,dNTPs浓度为250μmol/L,Taq酶为1.2U,10×Buffer2.0μl。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底物(植酸)、产物类似物(钒酸盐)和产物(磷酸盐)对植酸酶的活力影响。研究发现当植酸的浓度小于0.6mmol/L时,反应速度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植酸的浓度在0.6~1.6mmol/L范围内时,反应速度变化不大,维持一个平台期;而当浓度大于1.6mmol/L时,反应速度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浓度植酸对植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底物抑制常数K’。为2.0mmol/L。分别以植酸和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做底物时研究了钒酸盐对植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分别为68.29μmol/L和2.42μmol/L。磷酸盐对植酸酶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i值为1.45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