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界不断抗争中发展的.水患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从20世纪初的"黄河决口"到世纪末的"九江溃堤",都向人们敲响水患警钟,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神经麻木和见利忘义的人们并未醒悟,他们还在大大小小的排洪河道上疯狂的圈圩设障,强占河床,甚至毁坏圩堤等,致使人类生存的"绿色通"无法畅通,泄洪难保安全.  相似文献   

2.
1 绿色食品与绿色饲料的含义 在我们的星球上,“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以保护人类自身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行动”日益引起全人类的极大关注。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畜禽产品在人类食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畜禽产品要成为绿色食品,就必须用绿色饲料来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当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现代工业文明和人类的贪欲与疯狂面前日渐暗淡;当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在自身“造化”面前受到与日俱增的威胁时,人们才惊觉“绿色”对于人类自身是何等的重要。于是,人们又幡然回头呼唤绿色、追寻绿色;于是,绿色革命的  相似文献   

4.
姜洁凌  钟宁 《饲料工业》2005,26(13):25-32
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在人类的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这些动物性食品又主要来自各种饲料加工喂养的动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安全、高效和无污染动物生产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年来“口蹄疫”、“疯牛病”、“二恶英”及“瘦肉精”等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人们对畜产品的要求已经从量的满足转变为质的需求。环境毒物引起的人类和动物疾病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在饲料-饲养动物—人类这条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食物链上,饲料这一营养级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饲料安全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动物性食品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抗生素在兽医临床和预防动物疫病方面的滥用以及外源性激素和其他药物的不规范应用.使药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食以安为先”。可以说,食品安全是继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之后又一热点问题。面对“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和“速生鸡”等接踵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人们不禁要问,还有什么食物是安全的?现在的时代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简单阐述了兽药残留的原因、危害和监控对策,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人们尚对“非典”记忆犹新,而“禽流感”又成为不速之客。“非典”和“禽流感”的暴发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一方面积极与传染病进行抗争,另一方面不禁要问,为什么近年来会连续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疫情?为什么原来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禽流感”也会传播给人类?人和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不得不将防制动物疫源性疾病摆存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涂俊明 《科学养鸽》2009,(6):126-130
鸽子,是人类的朋友。是豢养者的天使,是象征着“和平”与“和谐”的友好使者。自从鸽子由野放散养引植成为家养训放,鸽子对人类作出了自己应有尽有的贡献,人们为之冠以“和平鸽”.“吉祥鸟”之美名。鸽子受之声誉恰如其分.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的健康发展越来越备受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就至关重要。我们不难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诸多媒体中发现广大城乡居民关于“绿色食品”和要吃“放心肉”、“放心鱼”、喝“放心奶”的呼吁。肉鱼蛋奶完全是用饲料换来的,要保证“吃”和“喝”的放心,就要保证肉鱼蛋奶的安全,因此饲料的安全至关重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人们关心较多的是环境与发展。环境的日益恶化,无孔不入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入口”食品的安全性,常常是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只是控制了某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人造成的危害,而动物产品的内在质量并没有使人们完全放心。某些药物、生物活性物质在动物机体中的残留,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在畜产品中的富集,往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须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环保型畜禽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环保型膨化挤压饲料——未来饲料工业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新世纪的养殖业将由现在的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人们对“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和“保健食品”趋之若鹜。因此,在养殖业生产中,要求防止污染,禁止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山羊在人类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家畜的看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山羊是穷人的“奶牛”、婴儿的“奶姆”,家庭富裕的“银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山羊仿佛损害树木、幼苗,给自然带来灾害。养羊学者和专家通过自己的实践指出,山羊对自然界不会带来破坏,相反地对人类和自然界有益。因为与其它家畜一样,它们也受人们的支配控制。山羊提供绒、毛、肉、皮(羔皮和裘皮)、乳等产品,是当今皮毛工业的高档原料和紧俏产品。令人惊讶的产品是山羊奶,有高含量的白蛋白、酪蛋白和重要的矿物盐,近似于人奶。蛋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动物群体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化药和激素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显的今天,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动物源性食品与人类自身健康安全之间的联系。为避免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各种有害残留物质对人类的危害,国内外许多仁人志士都主张和呼吁逐步减少和取消一些化药、抗生素与激素等用于动物疾病防治或作为“饲料添加剂”、“促生长剂”、“增重剂”、“防霉剂”、“调味剂”等等“添加”于饲料中,主张大力发展生物制剂,酶制剂和中草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李栋 《饲料广角》2012,(2):48-50
我们知道.一定的社会系统中.可供人类自由调配的资源大致可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在这三大资源中,物质资源是“死物”,人力和文化资源是“活物”.三者虽互为因果.但由于文化资源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或思路.因而决定着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配能否产生最佳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本应该是自然和人类的福音,然而,许多的现实已经提醒我们,有些属于历史的成果正在危及自然的完善和人类的生存。可以预言,今天的某些“科技”将是导致未来自然和人类灾害的罪魁。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在弘扬科技成果的巨大福利时,应该特别重视、系统研究科技成果的负效应,防止“科技灾害”的发生,这是科学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训犬响鞭     
《警犬》2013,(10):53-54
从理论上来说,响鞭并不是工作犬或宠物犬独有的训练工具。在人类训练动物进行工作的悠久历史中,响鞭就已经承担了不容忽视的重任。唐代诗人崔颢在《渭城少年行》中就曾有“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的诗句。只不过诗句中的“鸣鞭”针对的是“白马”。在功用上,响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娱乐或者祭祀典礼中。  相似文献   

16.
突如其来的“非典”如同一场灾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打击。随着疫情的缓解,人们的注意力从高度的紧张转入了久久的沉思。“非典”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是动物体内早已存在的冠状病毒的变体,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动物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原凶。在自然界中,  相似文献   

17.
提起癌症,人们并不陌生。这个称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杀手”不知给人类带来了多少不幸与痛苦。为了降伏这个疯狂的病魔,多少人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今天,在沂蒙山古老的热土上,“癌是不治之症、是绝症”的说法在铁的事实面前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李大夫以其多年的行医经验,证明了“癌”这一被大众认为是不治之症的恶病是不可怕的,是完全可根除的。  相似文献   

18.
高万鑫 《野生动物》2001,22(3):14-15
从人类文明历史揭晓起,鸟类就同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发现,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物方面作用很大。譬如,益鸟可以防治虫害。灰喜鹊、伯劳、燕子等都是灭虫能手,啄木鸟是“森林医生”。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祸患,而猫头医恰好是捕鼠健将。鸟类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鸟还可以向人们预报农时季节。杜鹃每年三、四月飞来南方,其叫声“快快一布谷”,似在催促人们抓紧春耕生产。鹧鸪鸣叫,则兆示当地的农事进入割麦插秧季节。人们曾用“鹧鸪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尚对去年的“非典”记忆犹新,而“禽流感”又成为不速之客,越南、日本、泰国、印尼等亚洲10多个国家和我国的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上海等省份相继暴发。“非典”和“禽流感”的暴发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一方面积极与传染病进行抗争,另一方面不禁要问,为什么近年来会连续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疫情?为什么原来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禽流感”也会传播给人类?人和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不得不将防制动物疫源性疾病摆在重要位置。1动物疫源病频发的原因所谓动物疫源病是指各种动物本身携带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科学技术由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早就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而社会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础,更是一系列学科的研究对象。但把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起来,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则是2O世纪中叶以后的事。这个崭新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也是逐步发展的。最初,人们往往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独立自主的东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们不仅是一个智力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因此开始把它们看作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认识到,不但科学技术在社会化,而且整个社会也在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就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看成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