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紫茎泽兰为桉树林下革本层的优势种,为探讨紫茎泽对蓝桉种子萌发及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用其叶不同浓度水提液(0,0.005,0.01,0.02,0.04 g/mL)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苗生长(地径、高度)及生物量(根重、茎重、叶重、总重)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苗生长、生物量受抑制作用增强;种子萌发、苗生长、生物量与处理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60 d比处理30 d对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加大,说明蓝桉幼苗生长受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大.在林下及林缘广泛分布的紫茎泽兰,可通过化感作用影响蓝桉的天然更新和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气态挥发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作用,在半透明密闭保鲜盒内分别用25,75,225 g紫茎泽兰新鲜茎叶对杉木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过程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处理质量的增加,首日发芽数量下降,达到发芽高峰的天数延迟,发芽高峰当天发芽数降低,发芽过程曲线图由对照的急升急降逐渐变缓.不同质量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发芽势、发芽率、发芽速率、萌发指数)及幼苗生长(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均有显著的影响.25 g处理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较弱,随着处理质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与处理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这些指标随着处理质量的增加呈直线下降.紫茎泽兰在林下及林缘的广泛分布,可通过化感作用影响杉木的天然更新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测定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地上部水提液对两种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一些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对独山种子发芽速率、萌发率没有影响,高浓度延迟种子发芽,降低种子发芽速率影响最终萌发率,高浓度抑制幼苗的生长;低浓度对福泉辣椒种子提高发芽速率最终提高萌发率,低浓度时幼苗根和苗生长增加,高浓度抑制根长和苗高的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特征.两种辣椒幼苗丙二醛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叶绿素a/b值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特性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对7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萌发特性和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胁迫下种子不发芽;在20~35℃范围内,白三叶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变温(20℃16 h,35℃8 h)处理可改善高温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相比变温和低温处理,高温(25~35℃)处理缩短了种子萌发所需的时间。高温处理可促进胚根的发育,变温处理对胚根也有这种作用,但抑制胚芽的生长。不同品种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不同,通过耐热性综合评价,可将白三叶品种划分为3个耐热等级,其中胡依阿属于耐热性强的品种,雷托、克劳和鄂牧1号耐热性中等,海法、路易斯安那和G 18耐热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番茄种子萌发的高温耐性诱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玲  宋松泉 《种子》1998,(5):10-12
番茄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在15℃和35℃下萌发,种子的活力显著”降。通过轻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大大提高番茄种子在高温下的萌发/生长能力;15℃和30℃分别是预处理的适宜低温和高温。番茄种子经低温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中萌发其活力提高,说明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文叉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播种深度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温度和播种深度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50℃水浸种发芽率最高为74.8%;恒温分别在20℃、25℃、30℃、变温20~30℃的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红砂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红砂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认为红砂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播深试验表明:红砂种子为子叶出土发芽类型,达到最大出苗率的播深红砂种子为0~0.5cm。  相似文献   

7.
毛竹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种子质量对毛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毛竹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中温度是主要决定因素。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低于15℃或超过35℃均不利于萌发,最适萌发温度25℃。变温处理有利于发芽整齐。在自然环境下光照不是毛竹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高光强会抑制幼苗生长。种子饱满度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显影响种子萌发进程、发芽整齐度及苗木健壮程度。GA3 处理能显著提高毛竹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加快毛竹种子萌发进程,促进萌发后幼苗生长,GA3最适处理浓度范围为100~200mg/L。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0)
高温可促进许多物种的种子萌发。以中国西南干热河谷代表物种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种子为实验材料,在萌发前用60℃(10,20,40min)、80℃(5,10,20min)、100℃(2.5,5,10min)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观测种子萌发率,以常温(25℃左右)为对照,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探讨火对干热河谷植物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处理温度为60℃和80℃时,黄茅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常温对照组,80℃20min处理的萌发率最高,为(85±4.12)%,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60,80℃以及100℃2.5min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100℃5,10min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萌发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3)经60℃10,20,40min和80℃5,10,20min以及100℃2.5min处理后,其萌发势高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了种子萌发时间;4)100℃5,10min处理的黄茅种子活力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5)黄茅种子萌发时间集中在前1周,后续虽有萌发,但萌发率较低。研究表明,萌发前高温处理可促进黄茅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明显,低温(5 ℃)和高温(35 ℃)严重抑制种子萌发,25 ℃是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最理想温度,发芽率达到68.9%。光照条件对高山龙胆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黑暗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促进作用,但过高的浓度会阻碍种子萌发,以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种子最为适宜,发芽率可达85%以上。 [结论]因此,高山龙胆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 ℃,且种子需光萌发,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
以4个唐山秋瓜品系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期进行不同温度的高温处理,研究高温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各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系间种子萌发的耐热差异,从而筛选出唐山秋瓜种子发芽期耐热性鉴定的温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26~32℃是唐山秋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当温度达到35℃以上,4个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递减趋势,38℃处理对4个品系发芽指标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35℃处理,且同一处理温度下不同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反应不同.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认为38℃是唐山秋瓜种子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适宜温度,适宜鉴定指标为种子活力指数.不同胁迫温度下唐山秋瓜各品系间的发芽能力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系中LB在高温下发芽能力最强,其次为XL,A5和S5发芽期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term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sparagus super-maleplants, a method usingN-(4-chloro-2-trifluoromethylphenyl)-N'-pro-poxyacetamidine (AM12) toinduce flowering was developed. This method is conducted as follows: seedsfrom andromonoecious flowers are treated with AM12 to induce flowersto form on the seedlings, the new male flowers are crossed with normalfemale flowers, and the progeny seeds are again treated with AM12 toidentify super-male plants from the sex ratio of the seedlings.Asparagus officinalis cv. `UC157' seeds were treated with AM12.The seedlings were induced to flower at a high frequency in 25 days. Thesex ratio of the plants was 1:1 and the male flowers had the pollengermination ability. One male flower induced by AM12 was crossed withfemale plant. This cross produced many progeny seeds. The seeds weretreated again with AM12, and induced to flower. Two super-male plantswere found among the progeny of andromonoecious flowers of the all-malecultivar `Gijnlim' within six months by this method. This method thusshortens the time for identifying super-males. Since the female flowers werefertile as well, AM12 treatment would also be effective for cross breeding.  相似文献   

12.
张益民  薛泽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179-182
研究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和枸杞的化感作用,为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生物测定法,用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处理西瓜、枸杞的种子和幼苗,研究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有促进作用;(2)当蜀葵种子水浸液浓度为0.005 g/mL、0.010 g/mL时对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浓度为0.020 g/mL时对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根鲜重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综上,蜀葵种子水浸液可抑制西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园园  孙永健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 《作物学报》2010,36(11):1931-1940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羌活种子快速萌发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下提取羌活种子浸提液,并配制成不同浓度处理小白菜、黑麦和芹菜3种作物种子,以观察其对3种作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提取的羌活种子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各指标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25℃,而15℃最弱;对3种作物的萌发率、发芽势、根长、地下鲜重的测定结果均显示,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对苗高和地上鲜重2个指标的研究发现,小白菜和芹菜幼苗的生长随浸提液浓度升高,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另外,3种作物幼苗根系的SOD酶及小白菜和黑麦的POD酶活性都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表现为持续增高,而芹菜根系POD酶活性却呈“先升后降”趋势.[结论]:适宜温度下浸泡羌活种子有助于减少羌活种子的化感物质,提高萌发率,低浓度有促进小白菜和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而较高浓度对3种作物幼苗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16.
Soil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carbofuran at 3.0 and 1.5 g.a.i. metre row−1 did not have any impact on vigour and viability of the resultant seeds of sorghum. Fresh seeds from encecap 'A', encecap 'B' and furadan treated plots contained higher residues than the permissible limits and in artificially aged seeds the quantities were below the permissible limits. The degradation was evident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eedlings grown from fresh and aged seeds. Residues from lower doses dissipated faster than higher doses. The general decline in percentage germination and vigour could 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residual toxicity but only to the ageing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7.
探讨水稻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的发芽和秧苗素质情况,为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参考。以津川1号、津原45、津稻417、和越光为供试材料,对不同温度处理下粳稻种子的发芽和秧苗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年收获以及低温处理的隔年水稻种子和室温放置处理相比,发芽速度较快,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明显较高,而品种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秧苗素质方面,室温放置条件下的种子,经过发芽培养后,在苗高、叶色、单位苗高茎叶干重以及单苗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上明显较低,品种间除茎基部宽厚度、单位苗高茎叶干重和根尖数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温度与盐和干旱交互胁迫的条件下,褪黑素对扁茎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6个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溶液对扁茎黄芪种子进行浸种处理,NaCl和PEG溶液分别模拟盐和干旱环境为实验组,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处理过的种子分别置于4个温度下(15、20、25、30℃),萌发实验结束后进行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扁茎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降低(P<0.05);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各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一温度下,胚根长和子叶随着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渗透势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渗透势胁迫下,胚根长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30℃下胁迫为-0.7 MPa时,扁茎黄芪在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干旱胁迫下某些处理组种子未发芽。25℃和20℃分别是本实验中适合扁茎黄芪在盐和干旱条件下萌发与生长的最适温度;在相同温度下其耐盐性大于耐旱性,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其生长受到抑制;褪黑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胁迫对扁茎黄芪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磁场处理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20.9mT和42.5mT两个剂量的磁场对紫苏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h、1h、2h、3h、4h、5h。结果表明:20.9mT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处理3h时发芽率最高,可达89%;在42.5mT磁场强度处理下,不同处理时间内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说明42.5 mT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种子萌发;在42.5mT的磁场强度下,3h的磁场处理对株高、根长和须根数的增加都有明显促进作用;POD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3h时相对增幅最大,说明42.5mT的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时,3h为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秸秆中化感物质对玉米种子萌芽和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丁香酸和香草酸混酸液为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CK),培养玉米种子及幼苗并测定其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混酸液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100 mg/L、200 mg/L和500 mg/L混酸液处理极显著降低胚轴长和玉米苗期根系活力。混酸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CK,无显著差异。随混酸液浓度升高,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50 mg/L以上浓度混酸液对玉米种子及苗期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