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肩负着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60年来,林业经历了奠基起步、挫折调整、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立和实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起步晚,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对限额采伐作出明确的规定,至80年代初,随着观念更新力度的加大,及对森林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对森林限额采伐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加紧对森林限额采伐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逐步构建起限额采伐的法律制度框架,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些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且亟待解决。我们必须科学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1.我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采掘林业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林业为…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义务教育得到缓慢的恢复并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历程。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部分,与全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农村教育和民族教育既有重叠之处,也有特殊的地方,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潜伏式发展期、探索式发展期和攻坚式发展期。  相似文献   

4.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肩负着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60年来,林业经历了奠基起步、挫折调整、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肩负着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60年来,林业经历了奠基起步、挫折调整、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际森林和林产品认证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十几年来,随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世界森林和林产品认证体系相继建立,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成立了森林和林产品认证机构,并逐步开展了森林和林产品的认证工作.我国的森林认证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文中介绍了国际森林和林产品认证的作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日本森林疗养资源利用与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疗养作为"健康中国"的新实践,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森林疗养基地的认证和建设工作也随之展开.但我国森林疗养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实践基础薄弱,相应的服务水平和管理体系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而日本在森林疗养产业方面起步早,产业发展模式较为丰富,已建成了颇具规模和质量的森林疗养基地.文中梳理了日本森林疗养发展历程和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生背景与发展历程,把我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规范推进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全面总结了不同阶段重要的与标志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林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建国初期,我省淮北平原林木砍伐殆尽,江淮之间到处是荒山荒丘,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只有少数交通不便的地方保存有成片森林,全省森林覆盖率仅有12.51%,森林面积168万公顷.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林业,组织群众大力造林育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但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森林采伐失控,毁林种粮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再度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10.
普洱市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北回归线横穿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土地、气候等条件,使普洱市具有丰富的森林、水利、生物等绿色资源,天然生态环境良好。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普洱市的干部群众在认识和实践上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被动地守候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土地改革时期.分山分林到户阶段。 1950年6月颁布的《土地改革法》规定了大森林、大荒山和矿山归国家所有.没收和征收的山林、茶山、桐山、竹林、果园等可分土地应按适当比例统一分配。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起步、试验、探索及应用于林业生产建设的过程,尤其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森林病虫害信息数据处理传输电子化,促进林业病虫害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森林认证中的失信行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森林认证过程中及森林认证体系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失信行为及其影响, 指出我国处于森林认证起步阶段, 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证机构、培养审核员、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确保森林认证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燃料市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专用设备也非常少.本文介绍一种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炉灶专用的新型炉箅子.  相似文献   

15.
一、林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1.森林资源破坏性利用时期(1949年-1977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森林资源很少,全国森林面积仅有8280万公顷,宜林荒山28,959万公顷,按国土面积9.6亿公顷计算,森林覆盖率仅为8.6%。  相似文献   

16.
<正> 解放前,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千百年来,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全国解放时,森林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八点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从中央到地方都普遍设立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机构沿革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机构变革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九年)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三、四年国民经济恢复阶段,随即步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林区开发建设及其前期工程——森林调查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林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锡盟的林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五十年来锡盟林业建设的成就、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一、主要成就五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盟的林业建设经历了“摸索”、“试验”、“起步”、“发展”四个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通过人工造林、飞播、封山(沙)、育林等措施,全盟有林地面积已达550万亩,比自治区成立前增长了19倍,其中天然林增长3倍、人工林增长1342倍.森林覆盖率由0.09%提高到1.16%.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据统计,全盟活立木蓄积储备效益可达20多亿元,森林庇护农田225万亩,庇护牧场360万亩,保持水土涵养水源369万亩.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对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经历了从政策制定到国家立法,再到付诸实施的渐进过程。1953年,全国开始实施育林基金制  相似文献   

20.
林业行业协会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介绍美国林业行业协会发展概况及经验,即历史悠久、法律健全、体系完整、功能众多、运作较规范;概述我国林业行业协会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即缓慢起步阶段、框架初建阶段、快速发展和规范阶段、新时代稳健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林业行业协会面临的立法缺失、政府扶持不足、数量少、功能单一、运作不尽规范等问题;借鉴美国经验提出新时代我国林业行业协会发展的主要对策,即在“后脱钩时代”应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立法、加大政策扶持、借道增能、扩大覆盖面、完善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