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彬 《农技服务》2009,26(8):103-103,140
雏鹅精细的饲养与护理,是提高鹅生产力的关键和保证,因此做好雏鹅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从饲喂、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管理及疾病预防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雏鹅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饲养技术篇     
目前将种鹅按生长发育的特点分为雏鹅、后备鹅、产蛋鹅三个阶段。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种用雏鹅与肉用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对雏鹅的选择更加严格。雏鹅一般要从2~3年的成母鹅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鹅中挑选,除体型外貌要符合品种特征外,体重与增重,(尤其是早期的  相似文献   

3.
鹅饲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品种选择、育雏、雏鹅饲养管理、中大鹅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与保健等方面介绍了鹅的饲养技术,以供养鹅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森 《农技服务》2015,(2):134+133
从品种选择、雏鹅的饲养管理、鹅饲养管理、鹅病的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肉绒兼用型鹅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学道  王永  李培英 《农技服务》2007,24(11):76-76
从雏鹅选择、温湿度控制、饲喂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雏鹅的饲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皖西白鹅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堃 《农技服务》2009,26(7):89-90
从鹅舍场地的选择、雏鹅的饲养管理、中鹅饲养管理、肉鹅育肥及活拔鹅毛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皖西白鹅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小鹅。这个阶段由于雏鹅体弱,抗逆性差,所以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饲养人员特殊照管。养育好雏鹅,提高其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十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小鹅,这个阶段由于雏鹅体弱,抗逆性差,所以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饲养人员特殊照顾。养育好雏鹅,提高其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八项技术措施。1.育雏室的准备与消毒。育雏室是提供雏鹅生长发育的场所。对育  相似文献   

9.
织金白鹅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介绍了织金白鹅的饲养技术,包括饲养场地与雏鹅选择、育雏准备、雏鹅饲喂管理、中鹅饲喂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鹅的品种及鹅苗选择、育雏前准备、雏鹅饲养管理、青年鹅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介绍肉鹅养殖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养鹅中最细致的技术环节。提高维鹅成活率,重点应抓好几项技术:(1)保温降湿.在南亚热带地区,早春育雏舍内温度第1周为25—26℃,以后每周降2℃,至第4周为20℃;秋季白天以常温(24—27℃)即可,夜间控制在22℃(2)提供充足营养.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20%、代谢能12.12MJ·kg-1的饲料可满足雏鹅生长的营养需要.(3)做好疫病防治.雏鹅出壳后24h内,每只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3mL或1%小鹅瘟疫苗0.1mL.(4)适时放牧.初次放牧时间秋天为5-7日龄,早春10—14日龄.(5)避鼠兽害,防止应激.在试验中严格按照上述技术进行操作,获得较好育雏成绩,成活率达90.6%-97.78%.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择刚出生的本地鹅雏和杂交鹅雏各130只,采取放牧加补饲的方法育肥至63日龄。结果本地鹅平均体重328750g,胴体重285410g,半净膛率8018%,全净膛率7376%,料肉比为331∶1;杂交鹅平均体重348269g,胴体重296192g,半净膛率7863%,全净膛率7264%,料肉比为304∶1。说明该方法育肥效果理想,且杂交鹅优于本地鹅。结合经济效益分析证明,在北方地区利用本地品种资源,适当进行杂交,抓住其生长发育的有利时机,采取放牧加补饲的方法发展肉用仔鹅生产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姜宁  杨海明  王志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12-5514
[目的]确定0~8周龄扬州鹅适宜的日粮苏氨酸水平。[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选用体重相近的1日龄扬州鹅雏鹅3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苏氨酸设5个梯度水平,分别为0.54%(基础日粮组)、0.64%、0.74%、0.84%和0.94%,研究了日粮苏氨酸水平对0~8周龄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日粮苏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了0~4周龄仔鹅的体重(P〈0.01),显著影响了0~4周龄仔鹕的饲料转化比(P〈0.05),但对5-8周龄鹅体重和饲料转化比的影响不显著。苏氨酸水平对8周龄鹅屠宰性能的影响不显著,8周龄鹅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腹脂率在苏氨酸水平为0.74%时达到最大值,腿肌率则在0.84%时达到最高。[结论]综合0~8周龄鹅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各指标,建议日粮苏氨酸水平为0.74%~0.84%.  相似文献   

14.
鹅细小病毒(GPV)侵染引发机体酶或酶蛋白的变化,扰动平衡的代谢网络,调节多种代谢生理活动,其变化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研究病毒基因型与宿主遗传易感性互作病理学机制的有效标记物。通过鹅细小病毒YZ毒株(GPV-YZ)感染雏鹅,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脑、心、肝、肺、脾器官组织的蛋白酶、淀粉酶及转氨酶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鉴定同工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受GPV感染雏鹅的各器官组织中,3种消化酶的活性分别增强1.6~6倍、1~2倍、2~3.6倍。淀粉酶同工酶存在4~7条不等的谱带变化,肝和脾新增1条慢区主带,而心脏缺少1个慢区谱带;转氨酶同工酶在慢区显示1条谱带,酶蛋白在慢中区谱带增多2~3条,而脑和脾脏的快区酶蛋白谱带减少1~2条。提示:慢区淀粉酶同工酶可能是GPV感染的敏感同工酶,酶蛋白/同工酶基因不同程度表达差异变化,直接或间接控制感染雏鹅的调节代谢生理机能,增强对入侵GPV的防御应激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采用山羊研制抗小鹅瘟高免血清获得成功,抗体琼扩效价达1:8;雏鹅皮下注射血清 1 ml,经强毒攻击,保护率为 100%;在疫区内免疫接种 25000 余只雏鹅,调查了 394 只,成活率为 92.8%,而 103只未免疫的雏鹅,成活率仅 55.3%;血清对病鹅的洽愈率为 74.3%,证明山羊抗小鹅瘟血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杂交后代雏鹅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特征变化。[方法]利用莱茵公鹅与四川白鹅母鹅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后代雏鹅的外貌特征变化,并研究其生长速度和产蛋性能。[结果]从杂交后代的外貌特征看,绝大多数雏鹅的绒毛颜色、额瘤大小、体形特征与四川白鹅相似,仅有20%左右与莱茵鹅相似。少数后代雏鹅的绒毛颜色为灰色,可能与莱茵鹅的固有特征有关。后代雏鹅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4周龄杂交鹅平均体重比四川白鹅高8.37%,而7和10周龄杂交鹅平均体重比四川白鹅分别高16.49%和15.22%。成年杂交鹅的平均产蛋量为42.35个,远低于四川白鹅。[结论]利用莱茵鹅作父本、四川白鹅作母本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雏鹅感染鸭瘟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老七  牛桂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94-2294,2296
用患病雏鹅的肝、脾、肾作病料分离病毒,经致病性试验、被动免疫试验、中和试验证明了分离病毒为鸭瘟病毒;并用此病毒研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结果表明该油乳剂灭活苗对鹅的鸭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两种饲养方式对0—3周龄雏鹅夜间采食行为的影响,分析夜间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中安排饲喂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体重基本一致((97.78±2.67)g)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两组(公母各半),即网上平养(net rearing,NR)组和地面平养(floor rearing,FR)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于2016年8月在西南大学畜禽养殖基地进行,试验期共21 d,平均温度为(28.72±2.16)℃,相对湿度为(85.76±8.73)%。参照美国NRC(1994)鹅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代谢能为11.97 MJ·kg -1,粗蛋白质含量为20.43%,试验期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日采食量,于7、14和21日龄称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测定试验期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在试验结束前3d,利用红外高清监控摄像系统进行录像采集,将视频采集后,利用视频软件,参照鸡和小鼠夜间行为观察的方法加以改进,每间隔10 min设定为一个视频段,共72个视频段,重复观察鹅的夜间采食行为,观察时间为18:00至次日6:00,记录鹅夜间采食行为时间。【结果】N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为19.07 min,F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14.26 min,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饲养方式下雏鹅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NR组鹅末重显著高于FR组(P<0.05),NR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FR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FR组(P<0.05),料重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可知,N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5),与平均日增重也呈显著正相关(r=0.807,P<0.05),与料重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6,P<0.05);F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0,P<0.01),与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与料重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573,P>0.05)。通过建立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间回归方程可知,NR组平均日采食量y1(g·d -1)、平均日增重y2(g·d -1)和料重比y3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1(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22.70+29.96x1-0.78x 21R 2=0.956,P=0.009)、y2=6.73+1.46x1R 2=0.650,P=0.043)、y3=2.83-0.05x1R 2=0.654,P=0.050);由于FR组料重比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固不能建立回归方程。因此,FR组平均日采食量y4(g·d -1)、平均日增重y5(g·d -1)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2(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10.10+4.13x2R 2=0.904,P=0.004)、y5=-39.82+4.83x2R 2=0.644,P=0.045)。【结论】两种饲养方式下,NR组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高于FR组,且夜间采食行为的增加提高了鹅的生产性能。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网上育雏方式,同时要保证夜间饲粮的供应,满足雏鹅的夜间采食活动。  相似文献   

19.
用患病雏鹅的肝、脾、肾作病料分离病毒 ,经致病性试验、被动免疫试验、中和试验证明分离病毒为鸭瘟病毒 ,并用此病毒研制成油乳剂灭活苗 ,用于鹅鸭瘟的预防和治疗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本地鹅和杂交鹅的产肉性能及胴体分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刚出生的本地鹅雏和杂交鹅雏各 130只 ,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至 6 3日龄 ,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本地鹅平均活重 32 87 50g ,胴体重 2 854 10g ,半净膛率 80 18% ,全净膛率 73 76 % ,头重 12 9 3g ,颈重 2 4 3 2g ,翅重 157 6g ;杂交鹅平均活重 3482 6 9g ,胴体重 2 96 1 92g ,半净膛率 78 6 3% ,全净膛率 72 6 % ,头重 136 2g ,颈重 2 57 5g ,翅重 16 6 2g。表明该方式育肥效果显著 ,且杂交鹅优于本地鹅。通过与全放牧方式育肥的同龄本地鹅对比 ,说明品种、性别、育肥方式对育肥效果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