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粳9号是江苏省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连嘉粳1号为母本、(日本晴×早丰9号)F1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系统选择于2006年育成的常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2.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71×盐粳94173)F1为母本,以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品种宁粳4号、连粳7号、连粳11号、华瑞稻1号和连粳15号为试材,考察了机插秧栽培的水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机插秧水稻品种。结果表明:江苏淮北地区稻麦二熟区较适宜的机插秧水稻品种为连粳15号和连粳11号。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盐粳10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宁2-271×盐粳94173的F_1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5.
选用近2年刚通过审定或即将通过审定的15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适应性筛选研究,考察丰产性、综合抗性及稻米品质等特性,旨在筛选出适宜江苏省盐城市机插秧栽培条件下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农粳1402、南粳9036、南粳9108、南粳5718、淮稻5号等品种产量潜力较高,综合抗性较好,稻米品质较优,适宜在盐城地区机插秧栽培模式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优质品种五优稻1号和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两个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密度和品种裂区试验设计以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插秧密度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11(0.36m×0.15 m)密度条件下,优质品种五优稻1号ADPG(ADPG焦磷酸化酶)、GS(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表现较高;在M9(0.30 m×0.15 m)密度条件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ADPG、GS活性表现较高;在相应的条件(M11和M9)下,五优稻1号和松粳9号分别表现出较高的产量;这为相应密度条件下五优稻1号和松粳9号形成高产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一、品种选择根据近年引种实验研究和示范,选用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郑稻18、新稻18、宁粳3号等作为主导品种。二、播种安排豫南稻区种植粳稻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按照齐穗期在8月底至9月初的技术要求,宁粳3号等中熟晚粳稻品种5月15—20日播种,郑稻18、宁粳4号等中熟粳稻品种5月25—30日播种,其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在5月20—25日播种。三、机械插秧、育秧技术(一)育秧按照泥质法育秧技术分别培育机插秧适龄壮秧。机械插秧秧苗4~5叶移栽。(二)移栽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评价中粳品种在桐城的适应性、产量水平和综合抗性,确定桐城市中粳主导品种,2019年在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宁粳9号”“皖垦粳11036”在桐城种植,表现为产量高、抗性好、成熟期适宜,适合作为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9.
绥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1997年以龙粳10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杂交,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117.5 kg/hm2、插秧密度30.0 cm×10.0 cm时产量最高,为9 516.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朱大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02-103,148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1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以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抗性表现等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产量水平排在前4位的品种分别为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8%以上,全生育期在146~148d,较对照品种增减幅度在1d.由于2020年的气候异常,多数参试品种的综合抗性一般,其中以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常农粳151等品种的抗性表现相对突出.根据此次展示试验结果,建议在庐江地区推广应用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等4个品种作单季晚粳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连粳9号品种来源及其特征特性,运用秸秆全量还田和机插秧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规范技术的运用和对连粳9号新品种示范情况的性状分析,为种植该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进行了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粳05-45产量最高,为9 302kg/hm2,晶粳1号产量最低,为8 447kg/hm2;各品种抗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13.
王春林  王文相  陈雨  杨雪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7-13887,13960
2012 ~2013年对安徽省256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一般,杂交籼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中粳稻、单季晚粳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807、两优160、两优560、两优831、扬育粳2号、丰糯1246、皖垦糯1号、明粳1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在桐城市对13个作单季稻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存在差异,产量为6 274.5~8 275.5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1.97,F_(0.05)=2.18)。宁粳7号、徐稻9号、武运粳27、皖垦糯1号、宁粳5号和南粳9108为早熟品种,镇糯19、镇稻18和皖稻68为中熟品种,镇稻16、当粳8号、华粳40和嘉花1号为迟熟品种。武运粳27、镇稻18、镇稻16和镇糯19适合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抗穗颈瘟能力,以69份水稻品种为寄主,210株稻瘟病病菌菌株为接种体,按照积温带通过人工接种方式完成鉴定。结果显示,以抗性频率80.00%为阈值,共筛选到松836、中科804等抗穗颈瘟品种11份。应用联合抗病性分析,共预测出中科804&中科发5号、中科发5号&松836等10个组合适合搭配种植。以相似系数0.70为阈值,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及以上品种分别划分为3、2、3个抗性类群;各积温带抗性相似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科804和中科发5号、绥粳8和龙粳21、龙粳3047和龙粳3407。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机插、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以连粳7号为对照,开展了10个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粳稻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全生育期在137~165 d,在淮安种植能够正常成熟;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种植迟熟中粳应以南粳52、扬粳805为主,可继续示范种植淮香粳15;中熟中粳以连粳10号、连粳11号、武运粳27、金粳818号为主,搭配种植盐丰稻2号;试验中连粳12号突出表现早熟,全生育期在参试品种中最短,适合作为机插秧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常规稻品种松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寒地粳稻不同群体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规律,探讨了插秧密度对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插秧密度范围内,松粳6号和松粳9号群体干物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运转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群体密度过大时反而降低。收获指数与抽穗期的稻穗干重和成熟期的整体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的稻穗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鞘物质输出率与成熟期稻草干重和稻穗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整株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鞘物质运转率与成熟期稻穗干重和整株干重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地区,松粳6号和超级稻松粳9号的最适插秧密度分别为30cm×13.3cm和30cm×16.7cm。  相似文献   

19.
以铁粳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插秧密度和插秧株数研究其最佳的栽植模式。结果表明,插秧密度为30 cm×13.3 cm和插秧株数为3株时,由于铁粳9号具有较高的亩有效穗数及每穗总粒数,同时其他产量构成因素也达到适宜优化,群体结构合理,使得其产量达最高为706.2 kg/亩,较其他各处理提高4.1%~19.0%,因此可以作为铁粳9号的最佳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云南粳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感或高感穗瘟,占鉴定品种(系)的77. 66%;利用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室内进一步接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病的32个材料,发现楚粳13号、凤稻16号、岫03-8和合系20号等13个品种表现良好的抗性。楚粳23号、楚粳25号和凤稻21号等12个品种表现出抗叶瘟但感染穗瘟;而昌粳8号、昌粳9号、昌粳11号和丽粳4号等4个品种则感叶瘟但抗穗瘟。【结论】田间表现抗病且室内接种表现良好抗性的品种,可用作开展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叶瘟表现感病,但穗瘟表现抗病的4个品种是否持有抗穗瘟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