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开展了芦笋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以冠军、88-5改良系、硕丰表现产量高,抗寒性强,无病害,经济性状、商品性状好,适宜临夏高寒阴湿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春油菜地膜穴播技术的实践,从选茬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地膜穴播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春油菜膜侧沟播技术的实践,从选茬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期与播量、起垄铺膜、规格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750kg/hm2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甘肃高寒阴湿区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2号”(原代号941—1)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种室引进的F1代材料(组合为甘辐92-310X咸阳大穗),经多年南繁北育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抗病,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华协 1号地膜穴播制种的实践 ,从选好地快、安全隔离、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调节花期、人工辅助授粉、砍除父本、及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临夏高寒阴湿区油菜华协 1号地膜穴播较露地增产 4 5 0~ 6 0 0 kg/ hm2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临夏高寒阴湿区蚕豆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对蚕豆新品种临蚕8号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蚕豆有效分枝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指标优化明显,增产效果明显。其中以全膜覆盖平作种植折合产量最高,为5 934.0 kg/hm~2,较对照露地宽窄行种植增产21.6%,且综合性状最优,可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条件下,引进品种(系)K14-2折合亩产为483.0 kg,较对照品种(甘啤6号)亩增产26.7 kg,增产率为5.9%,其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K14-4折合亩产为456.3 kg,与对照品种相当;两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从茬口和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临夏高寒阴湿区双低春油菜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以供油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种植条件下,研究了保苗密度对春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春油菜适宜的保苗范围为25.5万~30.0万株/hm2,最佳密度25.5万株/hm2,其产量为3 939.0kg/hm2,较低保苗密度(21.0万株/hm2)、高保苗密度(39.0万株/hm2)分别增产13.29%和17.81%,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且能有效地降低株高和分枝高度,促进油菜壮苗,延缓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时间和降低发病率,提高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0.
依据张家川县的地理、气候特点,设立张家川县高寒阴湿区不同海拔高度农村户用沼气池产气效果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高寒阴湿区、高海拔区不能建设沼气池”的“定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海拔区户用沼气池持续产气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拓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区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光财 《甘肃农业》2011,(4):87-87,89
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夏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2.19%~99.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47%-39.31%,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9.31%,且苗齐苗壮、茎粗色深、长势强劲、增产效益明显,适宜在临夏高寒阴...  相似文献   

12.
杂交春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夏高寒阴湿地区,我们对引进的4个春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春油菜青杂5号亩产261.73 kg最高,较对照青杂2号亩产233.33 kg亩增产12.17%;冠油杂812亩产240.74 kg居第二位,较对照青杂2号亩增产3.18%。这两个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寒阴湿区兰州百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有代表性的康乐县八松乡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的分析,阐述了兰州百合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的适应性,并根据在高寒阴湿区百合种植试验和示范结果,结合区域特点,总结出了高寒阴湿区兰州百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兰州市高寒阴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该区农业产业化应具备扫展的途径,适宜的产业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临夏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参试的品种(系)0416-1折合亩产为529.8 kg,产量最高,较甘啤4号(CK)亩产462.2 kg亩增产67.6 kg,增产率为14.6%;品种(系)0409-23亩产为483.6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亩增产21.4 kg,增产率为4.6%;品种(系)HF-05-1-19亩产476.5 kg居第三位,较对照亩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1%。以上三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临夏高寒阴湿区冬小麦兰天26号密度与肥料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露地种植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6号进行了密度与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兰天26号在种植密度为675万粒/hm^2、施N80kg/hm^2、P2O580kg/hm^2时,农艺性状优良,平均折合产  相似文献   

17.
陇原传真     
<正>武都: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高山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由于交通不便、种植作物单一,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高寒阴湿山区耕地大量荒废闲置,针对这一现状,武都区通过引种栽培农业新品种,提升产业效益,以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高寒阴湿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武都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大坡陡,可利用土地面积少。尤其是高寒阴湿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严重制约着群众经济发展。但高寒阴湿山区土地面积大、坡度小、植被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等特点为发展高山特色农业提供了强大优势。随着引种试验栽植的多种农业经济作  相似文献   

18.
甘肃临夏高寒阴湿区 ,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缺乏 ,通过引进不同作物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 ,认为春小麦高原 4 48、蚕豆临蚕 5号、马铃薯陇薯 94 0 8、玉米冀承单 2 2号、春油菜杂油 5 9等新品种适宜该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条件,并进行了玉米适生气候区划及玉米产量的气候预测,为高寒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气候学为指导,采用1988-2008年临夏地区玉米产量资料和1971-2009年农业气象资料,结合生产调查和1988-2008年物候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甘肃临夏玉米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对该区的玉米适生种植区进行区划,并建立临夏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临夏各地玉米种植区海拔高度不同,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大,根据玉米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临夏州气候特点,确定临夏玉米种植最适宜区为海拔1 800m以下地区,适宜种植中熟、晚熟品种;适宜区为海拔1 800~1 900m,适宜种植中熟、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为海拔1 900~2 000m地区,适宜种植早中熟、中熟品种;可种植区为海拔2 000~2 300m,属高寒阴湿气候,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不可种植区为海拔2 400m以上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严重不足,难以达到玉米气候生态条件,不宜种植。建立的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的产量气候预测方程,预测准确率均达80%以上。【结论】根据预测模型和气象因子可以科学制定种植结构并调整规划,以指导临夏地区玉米的科学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发挥甘肃省啤酒大麦产品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和市场优势,加快啤酒大麦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啤酒大麦产业,带动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甘肃省已有的优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进行多年啤酒大麦试验示范,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高寒阴湿区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