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以到户访查、座谈会方式,对浏阳烤烟生产不同规模种植主体年龄结构、成本、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家庭种烟收入以及用烤烟生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等主要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主体投入劳动力的数量、年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种植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单位面积种烟收益及家庭种烟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看待种植主体的种烟收益,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群体种植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精准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遵义县团溪站三星收购线烤烟生产情况为例,通过随机分层抽取不同种植规模烟农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烟叶生产及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该片区的烤烟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不同种植规模烟农的生产效益差异,得出该片区烟叶种植规模以1 ~2 hm2为佳.为提高烟农的种植收益,稳定烟叶生产,可适当提高烤烟收购价格,加强土地流转,提高烟农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选取邓州烟区2018—2021年烤烟种植规模、气候、经济性状等因素,并在2021年抽取邓州5个主要植烟乡镇17户职业烟农为研究对象,对邓州市近年烤烟种植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邓州地区烤烟经济效益的主要生产因素。结果表明,邓州地区光热雨水充足,适合烟草生长的生态条件。该地区主要存在烟草生产防灾体系不完善、烟农雇用人工困难且人工成本逐年增长、部分烟农对烟草施肥不合理等影响烤烟生产发展的因素。为了进一步优化邓州烤烟生产技术,应加强烟农防灾意识教育,成熟期防止采收过晚,加强多雨田间下烤烟烘烤技术能力;烟站主动与当地雇工协会开展协商合作;烟农应提高种植素养,对烟田采取因地施肥等措施,通过增加烤烟产值,减少烤烟生产成本来提高烤烟经济效益,维持邓州烟草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烤烟是碧安乡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碧安乡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常年种植面积占粮田面积的90%左右,由于烟农种植技术采用传统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烤烟质量低而不稳,亩产值常年徘徊3700元左右,因此,探索适合碧安乡山区烤烟高质量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影响烤烟高质量的因素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烤烟亩产值,从而提高烤烟种植效率,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5.
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科学安排区域经济作物用地布局与规模,推进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型化经营,根据福建省主要经济作物用地适宜性和农产品市场需求及种植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与线性规划及专家辅助决策方法对福建省规划期内(2015年)主要经济作物用地规模与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春花生、秋花生、烤烟和甘蔗用地适宜规模分别14.85万hm2、3.71万hm2、8.02万hm2和3.02万hm2,全省主要经作总产值为350382.6万元.优化后的全省主要经济作物用地形成如下区域布局:Ⅰ、闽东南沿海春花生用地区,Ⅱ、闽东南沿海、阚西秋花生用地区,Ⅲ、闽西、闽中、闽北烤烟用地区,Ⅳ、闽南甘蔗用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烟农队伍是烤烟产业发展的主体,保障烟农队伍稳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从影响烟农烤烟产业发展信心的因素入手,对比分析2018年~2020年持续种植烤烟的烟农与2018年、2019年流失的烟农在年龄结构、合同面积、烟叶交售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年龄结构上,尽管年龄超过60岁的流失型烟农同比比例更高,但横向比较依然以40-60岁年龄段为主,2018年~2019年分别占比65.11%和65.66%;在户均规模上,稳定型烟农远高于流失型烟农,同时,流失型烟农以户均规模40亩以下的烟农为主;在烟叶交售情况上,流失型烟农上等烟比例、合同完成比例、售烟收入上均低于稳定型烟农,经济效益同比更低。[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对稳定巫溪烟区烟农队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对农民种粮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逐步提高,市场粮价相应走高,但是生产成本的提高幅度远高于粮价的增长幅度,致使粮食种植效益下降,尤其种粮效益比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偏低,土地流转后,种植作物多为蔬菜等经济作物,"非粮化"趋势加剧。一、种粮效益分析根据对粮食生产价格、单产与效益、种植粮食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等多方面比较分析,当前农民种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山东烤烟生产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山东烤烟高质量发展建议,为山东烟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山东近20年全省及各市烤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等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阐述全省烤烟生产概况及产业变迁,总结烟叶生产规模、区域分布变化及其影响要素,提出产业发展对策。【结果】近20年,山东烤烟种植规模经历了“三起三落”,产业规模变化因素主要是相关政策法律的出台、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以及技术创新薄弱、种植效益有待提高等产业自身问题。【结论】结合生产实际,山东烤烟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在提高设施设备条件、推进技术创新、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及各主体培育、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以及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施泽斌 《河南农业》2016,(29):13-14
随着烤烟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已成为制约烤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烤烟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直接影响烟农的种植效益,极大地打击了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烤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保证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把病虫害所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基于此,详细地探讨烤烟种植过程中所遭受的常见病害和虫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有效控制烤烟病虫害,从而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袁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94-5697
烤烟是南平市主栽烟草类型,是主要的大田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优质卷烟的原料基地。近几年对南平市烟草种植比较效益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南平市烟草种植比较效益下降,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烟草种植的经济收入劣势更加明显,导致烟农积极性不高。针对上述因素,结合南平市烟草种植发展的实际,提出采取适时调整烟草收购体系,返还部分农特税,通过"发展生产专业户、大力推广商品化育苗"等措施,建立现代化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的经营户、提高规模经营户的素质、进行土地流转方式的改革",加快南平市"职业烟农"的培养,提高南平市烟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