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电商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厘清农村电商和农村产业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方法,对2013~2021年山东省农村电商和农村产业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发展趋势看,农村电商与农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皆呈上升态势;从发展阶段看,2013~2021年农村电商与农村产业的耦合度从良性耦合发展到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也从2013年的基本协调逐渐发展到2021年的高度协调,耦合协调状态不断优化,系统间的相互促进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水水平。本文主要根据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中投入进行研究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国从东部到西部农村中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直接影响这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呈现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效果。农村金融的稳步发展会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进行良性的沟通和互动,在发展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达到供需上的相对均衡。因此,本文试图找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多方面原因,力求解决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环境、生态居住环境、文教科技环境、卫生环境4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选取我国2018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与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大致正相关关系,但呈现拮抗态,两者关系不稳定;大多数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阶段,且经济环境发展滞后。建议从政策宣传、增加投入、引导消费、完善法律等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农文旅三元产业系统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康市农业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安康市农文旅三元产业系统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的变化趋势,农文旅三元产业融合发展历经了萌芽、起步、形成3个阶段,呈现出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5种演进状态;农文旅产业两两间的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鉴于此,提出了提升安康市农业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水平,采用熵值法、GIS技术和障碍度模型,基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大目标层,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北京市2015—2020年整体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各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从2015年的0.591 4提高到2020年的0.719 2,处于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初期阶段,两大目标层和九大准则层也有明显提高,但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远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北京市各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高值地区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低值地区发展后劲不足。除顺义区处于起步阶段的后期,其他区多处于初中期阶段;3)空间分布非均衡性明显,从零星分布转变为集群分布,高水平和低水平区域同时出现扩散的态势,并逐步形成“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分异逐年增强;4)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是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据此提出坚守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条底线、高水平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低水平地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7.
甘肃农村产业之间利益调整及比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产业之间利益调整及比较效益,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社会自然、经济资源在我省农村各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最佳配置,合理组织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肃农村产业之间利益调整及比较效益的研究,分为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农林牧渔业之间和种植业内部之间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何晔  王方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83-20085,20092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四川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2003~2008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不高,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等化现象非常突出。2003~2008年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均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程度持续降低;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缓慢上升,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急速下降,公共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稳定在低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相似文献   

10.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