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二、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为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将一定数量的小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和攻毒试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猪丹毒疫苗免疫试验的结果表明,疫苗对小鼠是安全的,但由于本菌攻毒试验没有在本猪上进行,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猪丹毒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丹毒主要是由丹毒杆菌属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季,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其他月份仅有零星发生。该病呈世界性广泛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大陆经济上重要的一种疾病,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试验从疑似猪丹毒病例病料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明胶穿刺培养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验证明,现用猪丹毒弱毒菌苗菌株的免疫原性已大为减低,即使连续通过小白鼠32代后,给猪皮下注射5亿活菌,或者间隔一周口服两次,每次喂给250亿活菌,也不能产生耐受强毒攻击的坚强免疫力。为了有效地防止猪丹毒在猪群中的传染流行,促进养猪事业的发展,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重新培育猪丹毒弱毒菌苗菌株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每年都有猪丹毒的发生和流行,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相对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主要侵害架子猪和育成猪。猪丹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慢性多发性非化脓性生关节炎及疣状心内膜炎。1病原: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倾向的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6.
范方胜 《农技服务》2014,(4):142-142,12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部分病例由急性型转变为慢性的关节炎型或心内膜炎型。本病主要侵害架子猪。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其临床特征为指部或手部的皮肤出疹,有烧灼感和刺痛感,有时剧痒,但不化脓。本病的病原体是丹毒丝菌,革兰氏阳性,呈小杆状或丝状。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露天放置7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  相似文献   

7.
为给猪丹毒的防制提供依据,分离并鉴定了猪丹毒丝菌。将发生关节炎的猪关节液接种TSA培养基,挑取透明小菌落,染色,对G+小长丝杆菌进一步用猪丹毒丝菌16SrRNA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痢特灵等完全耐药,临床上应根据上述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8.
为预测并鉴定猪丹毒丝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分子线性B细胞表位,首先通过多序列比分析已经全基因组测序的10株菌株的GAPDH一级结构保守性;然后使用在线软件Bepipred-2.0预测猪丹毒丝菌GAPDH线性B细胞表位,接下来通过人工化学合方式合成GAPDH表位对应的多肽;最后使用间接ELISA法检测这些多肽与猪丹毒丝菌GAPDH高免血清之间的反应.研究发现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10株菌株的GAPDH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通过软件预测,找到了猪丹毒丝菌GAPDH的3个潜在的表位.ELISA检测结果表明74 VLSERDPKNLPWKELGV90和178 HAYTNDQNTLDGPHAKGDLRRGRAAAQSIIPNSTGA213与GAPDH高免血清反应明显,是猪丹毒丝菌GAPDH的表位.成功预测并鉴定到2个猪丹毒丝菌的抗原表位,这些表位将为以后基于猪丹毒丝菌GAPDH表位的诊断、疫苗设计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纯度高、特异性好的抗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采用抗原反向吸附结合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SPA)亲和层析法对猪丹毒丝菌阳性血清进行纯化。结果表明,血清用量对IgG的纯化结果影响不大,而细菌的用量则与IgG的获得量成正比;用猪丹毒丝菌与阳性血清吸附,初步纯化出的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再用SPA亲和层析法特异性的浓缩和纯化IgG,获得的抗体含量为240 μg/mL,即从8 mL阳性血清中获得360 μg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其纯度接近100%,可用于噬菌体展示的靶分子。 关 键 词:猪丹毒丝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猪血清;IgG纯化;纯度;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凝胶(SP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一种急性、败血性、热性的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这种猪丹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会对养猪行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就亚急性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亚急性猪丹毒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比了猪丹毒丝菌弱毒菌株和野生强毒菌株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由于猪丹毒丝菌GC42的SpaA蛋白缺少一段含有80个氨基酸的序列,使得该菌株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二级和三级结构与强毒株的SpaA蛋白质相比均有所差异,导致这2株菌株引发机体产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强弱有所不同,推测这2株菌株中,SG7菌株的免疫原性相对GC42较强;GC42菌株的抗原性相对SG7菌株的抗原性来说较弱,而猪丹毒丝菌GC42菌株的毒力相对猪丹毒丝菌SG7菌株较弱,因此呈现弱毒菌株特性;推测2株菌株的氨基酸序列均在193~206、217~231、290~309、313~327、328~376、386~457区段具有较高的形成B细胞表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定猪丹毒丝菌临床毒株SG7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定的全基因组序列及猪丹毒丝菌表面保护性抗原A基因(SpaA)进行分析.SG7菌株的基因组全长为1834291.00 bp,G+C含量为36.3%,基因总数1846个.将SG7菌株与GenBank中8条完整的猪丹毒丝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国内...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某地区暴发的疑似患有猪丹毒杆菌的猪,取其肝、肾、脾等组织进行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应用16S rRNA通用引物对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基因扩增及序列鉴定,对鉴定的猪丹毒杆菌进行SPF级小鼠攻毒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观察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鉴定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噻肟等9种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及16S rRNA鉴定的细菌有5株为猪丹毒杆菌,小鼠血清中IgM和IgG含量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感染小鼠肝脏和脾脏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获得的5株菌均对林可霉素耐药,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极度敏感,对头孢氨苄重度敏感,对阿奇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以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白念球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丹毒丝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受试菌,采用杯碟法测定乌桕叶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各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液对猪丹毒丝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制作用不灵敏,而对其余受试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尤其对...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强毒菌株腹腔接种金黄色仓鼠(以下简称仓鼠)作易感性试验,30~45亿活菌可以致死,皮下接种则不能致死.母仓鼠较公的稍易感,日龄小的仓鼠较大的易感.仓鼠用不同的猪丹毒弱毒菌株腹腔接种25~40亿活菌不能致死,但50亿以上由于各个菌株的毒力不同而有部分死亡,毒力较强的菌株接种的死亡较多,这与接种猪体的反应是基本一致的.三个弱毒菌株用猪、仓鼠及小白鼠作免疫试验,猪的免疫试验结果与仓鼠的基本符合,猪与小白鼠的免疫试验结果不相平行.根据试验结果,猪丹毒菌用白鼠作为安全试验与效力试验,虽有一定的优点,但因猪丹毒菌对仓鼠的致死量所需菌数较多,敏感性较差,在具体使用时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型三种,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对猪丹毒进行诊断,提出猪丹毒的防治措施,旨在降低猪丹毒的发生传染,为生猪养殖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主要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败血性、热性传染病。此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具有很大的危害。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实践与相关文献,对亚急性猪丹毒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为兽医更好的治疗亚急性猪丹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的病料检验,以往多用细菌培养、动物接种,有时还要用生化试验等方法,方可获得较正确的结果,费时甚长。国外虽有应用正向间接血凝检测猪丹毒抗体、诊断慢性猪丹毒的试验报告,但对急性或亚急性病猪以及尸检病料难以检出,而这些又均是临床诊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血清培养凝集试验诊断急性猪丹毒,已获得结果。现在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丹毒抗原,诊断猪丹毒病猪及其尸体的病料,也得到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猪的烈性传染病之一.Koch于1878年首先从实验小白鼠体内发现猪丹毒杆菌.Paste-ur于1882年从猪体也分离到此菌,并制备菌苗防制本病.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病菌特性、血清型分类、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免疫以及防制等都有许多研究报告.现就国内外研究猪丹毒的流行病学、菌落的形态与变异、菌的超微结构、血清型的分类、诊断、治疗和免疫等成就加以简述.一、猪丹毒的流行病学研究1.Kobe,K.(1943)以不能使健康猪发病的猪丹毒菌株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猪,结果使猪发生显著的症状.Kita,J.等(1966)发现.在气温30℃下,猪的吞噬指数下降,嗜酸性白细胞减少,对猪丹毒杆菌易感性增加.Chylinski,G.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怎样防治猪丹毒? 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引起之急性传染病,多在夏秋季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感染于3-12月龄的架子猪(克郎猪)。猪丹毒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似出血性败血症,常突然不吃不喝,呕吐,高热达42-43摄氏度,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初便秘后拉稀,带血,坐卧不愿动,或离群钻草窝,眼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