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两种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开发整理+优化种植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均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但第二种途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对土地的损毁,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特定的生产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并作为项目审批立项和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同一生产建设项目的这两个方案分别由水利和国土部门管理,加之编制人员大多缺少对这两个方案的共性问题进行协调,结果导致对涉及如表土剥离及保护、弃渣场复垦等问题的设计存在差异,造成重复设计和投资,浪费人力物力。为此,针对同一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方案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一是开展土地复垦工程界定,二是做好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的衔接,三是在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中互相设立专章。  相似文献   

3.
隰县半沟流域在沟道治理中,按照“一次治理,一次成地”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全面配套,高起点,超常规的治理措施,1995-1996两年一次性投资476.7万元,建成大小淤地坝50座,挖修排洪渠6.5km推成坝地67hm^2。经济效益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成地的淤地坝经济效益估于自然淤积而成的坝系工程,净效益可提高39.7%,净效益年值可提高38.6%,效益费用比可提高12.2%,工程投资回收期提虫1  相似文献   

4.
土地复垦是恢复土地使用价值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进入到最活跃、最迅速的发展期,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土地复垦政策的执行和复垦工作的成效。对土地复垦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进行了概述,结合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内容、框架及关键指标,对不同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典型分析,并从复垦项目的明确性、复垦方案的整体性、复垦的可行性、复垦措施的针对性、复垦经费的合理性等5个方面,阐述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应当把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薛建春  白中科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246-249,276
随着采矿业的迅速发展,矿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矿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凸现。而土地复垦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我国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矿区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复垦的研究当中,复垦方案实施监测评价有其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矿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评价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监测的五级评价等级,并划分了土地质量监测、生态监测、经济监测、社会监测和资金监测5个准则层21个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监测进行实例研究,发现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实施总体水平较好,通过复垦实施可以改善矿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土地质量状况一般。因此,在今后的复垦实施中要加大对土地质量的监测,采用多种手段改良目前的土地质量状况,确保复垦修复良性发展,增强复垦效益。  相似文献   

6.
矿区土地复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矿区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复垦类型划分对指导土地复垦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满城县李兵露天采石场废弃地立地特性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叠加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矿区土地农用复垦类型划分的研究,并对划分结果从复垦类型空间分布、总体数量结构和复垦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构建的矿区土地农用复垦类型划分体系科学合理的将研究区土地划分为宜耕地区、宜园地区、宜林地区和宜牧草地区四个类型区域,并取得十分显著的综合效益。本文以矿业快速发展的满城县为研究区,得到的土地复垦类型划分符合实际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需求,为建立矿区土地复垦理论体系与技术规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分析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耗散结构为指导,配置了水保林体系的中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区,在调节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净效益和净现值均在1000万左右,效益费用比大于5,实际投资回收期为1.6年,内部收益为184.37%,从整个流域来看,生态系统已由恶性循环转入良性循环,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功能基本完善,但中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还没有达到优质状态,其限制因子主要是经济效益,只要注重经济开发,其经济效益就会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中土地复垦工程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同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在设计上存在的重复和矛盾,建议对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地复垦工程进行界定,并提出了工程界定的3个原则,即:生产性原则、永久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根据这3个原则,对生产建设项目中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了界定,得出表土剥离、临时用地在终止使用后的土地整治和植被建设工程属于土地复垦工程。建议在编制和评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时各方应加强沟通和联系,避免出现矛盾和重复,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9.
复垦方案是一种基于科学预测的超前规划,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动态性,通过分析土地复垦中表现出的问题及弊端,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对于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1684年至1987年在全省开展了水土流失现状普查和1985~2000年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本文对规划方案应用动态方法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效益费用比为4.79, 投资回收年限为2.41年, 内部回收率为22.48%, 是费小效宏的合理方案, 应尽快抓紧实施, 早生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益,为其他同类地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EA-Gini准则对甘肃省庆阳市14个土地整治项目的整治综合效益进行定量描述并评价。[结果]涉及的14个土地整治项目中合水县丑家庄土地整治项目、镇原乡山岔镇土地整治项目和正宁县西坡乡土地整治项目的整治综合效益偏低,分别为0.308,0.378,0.342;宁县南义乡和平子镇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比较高,分别为0.972,0.708;其余9个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处于中等水平。[结论]利用DEA-Gini准则评价结果表明14个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较大地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方案设计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物元特性的规划方案设计方法。在分析物元特性:发散、可扩、相关、共轭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土地复垦的物元模型,该物元模型的特征值包括:自然状况、地质构造、复垦工艺、沉陷状况、开采状况、资金、政策措施以及保护意识。首先根据物元特性,对物元三要素:事物、特征、量值进行物元变换,得到多个物元模型,建立复垦方案集,并依据实测特征量值获得复垦初选方案;进一步建立以土地生产值、生产成本、农民人均增加收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为特征值的物元模型,对初选方案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评价初选方案的优化程度获得最终方案。以项目区的冯村沉陷地块复垦为例,介绍了采用物元模型和优化程度评价方法进行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的过程,体现该方法的推演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多煤层老矿区采煤沉陷地损毁特征与复垦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煤层老矿区开采时间长,土地损毁程度严重,沉陷地再利用情况复杂。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搜集各煤矿地质地形图、采掘图、储量图和采矿历史等资料,借助矿区沉陷预计软件(MSPS),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鹤岗矿区沉陷地近期(2014-2020年)和远景(2021年-闭矿)2个阶段进行沉陷预测,并采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有关规程中各地类沉陷地损毁程度判定标准对鹤岗采煤沉陷地损毁程度进行划分。基于鹤岗采煤沉陷地损毁特征,提出鹤岗矿区沉陷地时空复垦的规划模式。结果表明:随着煤炭不断开采,多煤层老矿区沉陷范围不断扩大,土地损毁程度加重,地表最大下沉深度达39.4 m;沉陷地在进行再利用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可根据特定阶段沉陷地损毁特征制定土地用途。沉陷地区域稳定性特征和损毁程度是进行沉陷地时空复垦规划的重要依据。从时间安排看,应以闭矿沉陷地损毁程度为着眼点,全面考虑,确定各区域稳沉时序,鹤岗采煤沉陷划分为优先永久治理区、优先临时治理区、动态治理区和未来治理区;从空间布局看,前3个治理区功能定位依次为接续替代产业用地、短期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业序列的中国多层次土地复垦标准体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健康发展,该文根据标准体系以及土地复垦行业的具体特点初步阐述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涵,提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在分析中国土地复垦标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按土地复垦的专业序列(包括调查、评价、规划、设计、预算、施工、监测与管理)从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初步构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中国土地复垦标准体系表,提出了27个标准,可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供技术 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在省际间分配及土地整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不同资金分配目标下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简称中央分成"新增费")省际分配方案对土地整治效果的影响,该文在分析"新增费"分配使用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央分成"新增费"省际分配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反映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数额与土地整治效益动态变化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下的土地整治效益进行预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配目标下,相关因素对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效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因素选取及权重确定应按照不同分配目标进行灵活设定。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目标下,中央分成"新增费"产生的土地整治效益中,社会效益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最弱;同一类型的土地整治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效率目标、土地利用效率目标、耕地保护目标、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目标;不同省份的土地整治效果根据不同的分配目标和土地整治的效益变化各异,但经优化设计后,整体上效益值呈现增长的比例较高,显示出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经优化设计后,土地整治效益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复垦省际格局分异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索土地复垦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制定全面推进土地复垦的策略。该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因子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9-2013年中国(除港、澳、台)复垦土地数量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复垦土地数量水平呈现弱空间自相关和三级梯度空间特征;空间聚集性较弱,探测到一个高-高的复垦数量水平聚集区,位于华东地区;任务、驱动、保障是影响土地复垦格局及数量水平的三类重要因子,当前中国土地复垦主要以经济驱动为主,任务驱动为次;东部地区主要动力为资源压力和经济吸引力,中部地区亦受土地资源压力驱动,但活跃的矿业活动负面影响了复垦土地数量水平,西部地区复垦任务重,但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作用。最后,从完善复垦任务驱动机制、改革复垦政策导向、加强复垦科技转移、统筹协调复垦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方法的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兰州市市区土地利用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区所处发展阶段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C2 R模型对该区1997—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较高,但DEA无效年份土地投入冗余,且产出不足。结合兰州市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从加大土地集约利用力度,盘活低效率用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注重人地协调4个方面提出提高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Reclamation of land disturbed due to min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environments occurs across the globe. Large-scale surface mines provide unique opportunities to examine the reclamation process across a landscap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1) measure infiltration rates in reclaimed surface coal mines and (2)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oil properties on ground cover on infiltration rates of surface coal mines. In this study, reclaimed land 10?C15 and 20?C25?years old, and native reference site (undisturbed) were investigated at two large surface coal mines in Wyoming, USA. Infiltra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using double-ring infiltrometer method. The soil properties including bulk density, pH, carbonate content,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ggregate stabilit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oil texture were analyzed using standard methods. The ground cover was estimated visually.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any correlations between infiltration rate and soil properties and ground cover exist. Results suggest that at Mine 1, infiltration rates on reclaimed land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20?C25-year-old reclamation than the 10?C15-year-old reclamation and the native site. At Mine 2, the native sit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filtration than 20?C25-year-old reclamation, which in tur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filtration rates than the 10?C15-year-old reclaimed site. Along with infiltration, soil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 Overall,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soil texture and plant cov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infiltration rates in reclaimed surface coal min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可拓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土地整理工程中,建立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和待评物元模型,借助可拓方法中距,建立了关联函数模型;通过简单关联函数计算指标的权重值,建立各指标与标准等级的综合关联度模型,将关联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加权关联度值,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综合关联度值,然后计算出评价等级值。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计算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等级值为2.204,属于"良好"级别。实例研究证明,基于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拓展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方法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