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蛎的微生物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皓文  陈阳 《水产科学》2007,26(9):531-534
牡蛎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养殖史。它是当今世界上贝类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各临海国家均有生产,其产量居养殖贝类之首。在我国主要养殖种类有:长牡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褶牡蛎(O 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O.rivu-laris)、大连湾牡蛎(O.talienwhanensis)、密鳞牡蛎(O.denseanellosa)和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等6种。其他国家养殖的品种有:欧洲巨蛎(C.angulata)、商业巨蛎(澳大利亚岩牡蛎C.comm ercialis)、C.gryphoides、C.rhizopho-rae、美洲巨蛎(C.virginica、O.equestris)、叶片牡蛎(…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牧蛎养殖模式,处延牧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为发展太平洋牧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牧蛎良种构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牧蛎三倍体育苗达到 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牧蛎养殖的可续发展规划,搞好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宽牧蛎销售渠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褶牡蛎是福建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历来是在潮间带的滩涂上,用竖叠石条或插竹进行养殖,一般并不缺苗。但是,个别海区在某些年景,如莆田县湄洲湾,在1961~1963年曾发生过严重缺苗现象、影响生产。又如霞浦县东吾洋插竹养蛎,附苗区与养殖区不在同一地方,一万根蛎竹(可养一亩)要交付六十元作为代管费,且附苗量并不稳定。蛎民盼望的是能附足养殖期较短、产量高的“梅蛎苗”,可是并不年年如愿,常不得不改附“寡蛎苗”(也称“八月蛎苗”)。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农村部第2515号公告公布了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团头鲂"华海1号"、黄骨鱼"金鳞1号"等14个水产新品种。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一、品种概况(一)品种特性长牡蛎"海大2号"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目、牡蛎科、巨蛎  相似文献   

5.
牡蛎俗称蛎黄、蛎钩,为浙江乐清湾的3大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现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自然海区采苗技术,棚架式、延绳武等新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田 《福建水产》1986,(1):55-55
惠安县山腰乡锦川村庄宝元大胆改革牡蛎养殖方法,弃传统的竖石养蛎为栅栏式吊养,获得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良好效果。去年他吊养30亩,预计亩产鲜蛎肉14担,比老法养殖增产1.8倍,为牡蛎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其生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马来西亚生产的牡蛎到1993年中期可望成为国际市场相当受欢迎的品种,因而国孟水产部门采取措施大规模促进这种海鲜品的生产。主要养殖品种为肉质洁白的巨蛎。1991年马来西亚出口533t,价值约60万马来西亚元,同时又进150t。  相似文献   

8.
除鲜食外,牡蛎还可以速冻、制作罐头、加工蚝鼓和蚝油,而韩国栉目蛎的营养丰富,生长周期短,非常适合黄海北部地区进行养殖,并且经济效益较高,也可以出口创汇。一、养殖海区的选择韩国栉目蛎个体较大,固着点小,抗风浪性较差,养殖海区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的海区。如果采用吊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条石养蛎,是我国南方沿海普遍采用的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L.)养殖技术。采用水泥板代替条石作蛎苗附着基,是对传统养蛎技术的一项革新。水泥板比条石具有价格便宜,结实耐用,附苗牢固,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北方,特别是辽宁沿海,历来都是采捕野生牡蛎。由于只捕不养,产量逐年下降;目前,蛎肉已成为市场上的中高档水产品。为了提高牡蛎产量,有必要在辽宁南部冬冻较轻的海涂,开展人工养殖牡蛎的实验,建立牡蛎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长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巨蛎属,又称太平洋牡蛎、日本真牡蛎,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原产于日本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品种。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是一种适合我国沿海养殖的优良品种,大量出口,经济效益显著。海州湾渔场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项目养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宁海县牡蛎养殖历史悠久,据《宁海县志》记载,相传宋咸谆四年(公元1268年)就开始抛石养蛎,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该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沿用原始古老的“块石地播”法养殖牡蛎,用工多而产量低,近几年全县推广水泥条立体养蛎,比“块石地播”法增产3倍~4倍多,经济效益显著。一、根据牡蛎的生物学特性,选好采苗海区。牡蛎是一种营国着生活的海产贝类,各地养殖用的蛎苗都是采集海洋中的自然苗。俗语说:“苗好三分收”,要使牡蛎高产,采好蛎苗是关键。采集蛎苗的海区宜选择沿海内湾,风浪小,流速慢,并有淡水注入的中、低潮海区(潮水干…  相似文献   

12.
陈皓文  王波 《河北渔业》2008,(1):31-32,42
论述了养殖牡蛎面临的敌害问题,所涉及的敌害包括绿蛎病、瘤、敌害生物、赤潮、环境压力和综合性因素的恶化等,相信中国的相关研究将走向深广。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太平洋牡蛎生物学特性,结合金州湾环境条件的实际,1993年开展了较大规模生产性试验:采用5月中旬出池的升温促熟苗进行筏式养殖,10月下旬收获,共生长170天,平均壳长达到84mm,蛎肉个体平均重8.76g,出肉率14.43%,蛎肉各项标准达到了出口要求。台产量达到1.078kg,台纯利比原有养殖品种海湾扇贝高1.8倍,达到676.6元,试验结果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今后渤海金州湾筏式养殖增添了一个优良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渤海金州湾试验筏地自然条件及其特点,太平洋牡蛎试养方法,试验结果以及今后生产应注意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综合开发浅海、滩涂资源,提高养殖产量,我县水产科技人员自1980年起,进行褶牡蛎养殖法改革工作,摸索了棚架式、浮台式,蛎面套养挂壳串三种养殖方式,并积累了一定经验。1985年推广试养面积达806亩,经五个多月的养管后现场验收:浮台式亩产1,446千克;棚架式亩产1,070千克;蛎石套养亩产520千克。比传统养殖法分别增4.2倍、2.2倍和1.4倍。该养殖方法取材容易,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2005,30(3):45-46
问:“巨鲸水产丰”适用于哪些养殖对象?答:巨鲸水产丰适用范围广,对鱼、虾、蟹、贝、珍珠和藻类等各种淡、海水养殖种类都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滤食性鱼类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3,(5):20-20
1971年在新西兰奥克兰的北方意外地出现日本牡蛎,经鉴定认为可能是日本或太平洋牡蛎,巨蛎亚属(Crassostrea gigas)。  相似文献   

17.
牡蛎是福建省漳浦县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该县养殖牡蛎面积有3.7万亩,1988年生产牡蛎肉5750吨,主要运销香港。传统的牡蛎养殖方法是把乱石和破旧陶瓦片等堆放在滩涂上作为附苗器,因有效附苗面积小,产量低。七十年代未期,该县曾推广条石养蛎法,产量成倍增长。但条石养蛎受潮水限制,不易推向潮间带下缘,干露时间长,牡蛎个体小。1986年,县海珍品实验场在古雷乡进行棚架式牡蛎吊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1988年在全乡推广该技术,1260亩吊养面积总  相似文献   

18.
孙山 《福建水产》1986,(2):72-72
惠安县大力改革牡蛎传统养殖老法,积极推广棚架式,浮筏式和蛎石挂养的吊养牡蛎新法。至8月底,全县已落实这种新法的养殖面积8千亩,比去年增加2千1百94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饲料组成对花刺参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50%自配饲料+50%蛎壳粉(A)、50%自配饲料+40%蛎壳粉+10%海泥(B)、50%自配饲料+30%蛎壳粉+20%海泥(C)、50%自配饲料+20%蛎壳粉+30%海泥(D)、50%自配饲料+10%蛎壳粉+40%海泥(E)、50%自配饲料+50%海泥(F)和自制配合饲料(G)7种饲料投喂花刺参,进行了为期90天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A组和C组次之;D组、E组、F组和G组的投喂效果不理想。研究表明降低饲料中海泥的比例,适当提高蛎壳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花刺参饲料的适口性,促进花刺参生长。  相似文献   

20.
近江牡蛎Ostrea vivularis Gould深水桩式吊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江特蛎是一种浅海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其味美肉细,营养丰富。近几年来广西合浦廉州镇掀起了一种牡蛎深水桩式吊养方法。本文作者将其养殖方法作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