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5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中草药水提液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以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金银花、蒲公英、连翘、板蓝根和甘草的水提物对本地分离的5株禽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对本地5株禽源大肠杆菌抑菌圈最大的是连翘、金银花,其抑菌圈直径约在15~20mm,其次为蒲公英,其抑菌圈直径在10~15mm.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最小抑菌浓度在0.031~0.5g/mL,甘草对两种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在0.5g/mL.说明除板蓝根外,其余4种中草药对上述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连翘、金银花的抑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银花等6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用金银花、黄连、五倍子、连翘、穿心莲和蒲公英6种中草药,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对这6种中药提取物在体外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金银花、黄连、五倍子、连翘、穿心莲、蒲公英这6种中草药的提取液对痢疾杆菌表现了不同的抑菌效果,其中连翘和黄连的抑菌效果较好,测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和31.3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3和31.3 mg/ml。[结论]不同中草药的抑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良好疗效的中草药,选取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13种中草药,运用水煎法提取其有效成分;从兰州周边6个奶牛场采集奶样,从中分离得到4种引起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利用提取的中草药有效成分对这4种致病菌做体外抑菌试验,运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中药单味药和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连、大黄、蒲公英、鱼腥草4味中药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良好;板兰根、金银花、连翘、黄柏、大青叶、紫花地丁具一定抑菌效果,而王不留行、黄芪、天花粉抑菌效果较差.同时还发现,复方中同时含有黄连、大黄、蒲公英、鱼腥草4种药物的复方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20种水产养殖常用中草药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选择大黄、黄芪、黄芩等20种中草药对淡水养殖常见2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黄芩、穿心莲、连翘、贯众的抑菌效果最好,从而为研制水产用的中草药方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在畜牧业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爽  李琳 《饲料博览》2003,(5):41-42
1中草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应用中草药能杀灭病原微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提高机体抵抗力。其中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者,称抗病原生物中草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热等功效。常用的有: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忍冬藤、连翘、板蓝根、穿心莲、青蒿、鱼腥草、千里光、山豆根、猪胆汁、野菊花、马齿苋、龙胆草、半边莲、桅子、红花、淫羊藿等等。黄芩对几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g/mL)分别为:大肠杆菌0.0032,金黄色葡萄球菌0.0032,链球菌0.05,绿脓杆菌>0.10。淫羊藿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g/mL)分别为:大肠…  相似文献   

6.
艾叶等20种中药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提取艾叶等2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血清型A∶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艾叶、黄连、黄柏、秦皮、地榆、虎杖6种中药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范围在6.25~50mg/mL;赤芍、何首乌、茵陈、射干、甘草、蒲公英、白鲜皮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范围在50~100mg/mL;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夏枯草、穿心莲、知母、苦参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大于100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柏、秦皮、虎杖和艾叶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0.5,黄柏、秦皮、黄连和虎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秦皮、地榆和黄柏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连、黄柏、地榆、艾叶对巴氏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黄连、黄柏、地榆和艾叶为相加、协同作用;地榆和黄柏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8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猪源大肠杆菌的中药,选取板蓝根、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连翘和金银花等8种中药进行煎液(相当于1g/mL生药),采用纸片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对具抑菌作用的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板蓝根、五倍子、穿心莲、黄连和黄芩等5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TXH11-1)具抑制作用,五倍子的作用最强,对3株菌(TXH11-1、TXH5-2和MAZW7-3)的MIC均为31.25 mg/mL,MBC为62.50~125.00mg/mL;其次是黄连,平均MIC、MBC分别为62.50mg/mL和208.33mg/mL;穿心莲平均MIC为104.17mg/mL,MBC为125.00~500.00 mg/mL;黄芩抑菌效果稍弱,平均MIC为208.33 mg/mL,仅对TXH11-1和MAZW7-3有杀菌作用,MBC≥250.00mg/mL;板蓝根的作用最弱,仅对TXH11-1和TXH5-2具抑制作用,MIC≥250.00mg/mL,对TXH11-1有杀菌作用,MBC为500.00mg/mL;金银花、连翘和鱼腥草对3株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10味中草药对3种肠源性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鸡、鱼、鹅3种动物的粪便中分离出大肠杆菌。通过水煎煮法提取石榴皮、白术、黄芩、连翘、乌梅、黄连、柴胡、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10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通过K-B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石榴皮、白术、黄芩、连翘、野菊花对鸡源性大肠杆菌存在抑制作用;石榴皮、白术、黄芩、柴胡对鱼源性大肠杆菌存在抑制作用;石榴皮、白术、连翘、乌梅对鹅源性大肠杆菌存在抑制作用。其中石榴皮的抑菌范围最广,抑菌作用最强,对鸡源、鱼源和鹅源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25、0.25和0.25 g·mL~(-1),MBC分别为1.0、1.0和0.5 g·mL~(-1);而黄芩仅对鱼源性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0.5 g·mL~(-1),MBC为1.0 g·mL~(-1);黄连、蒲公英和金银花对任一肠源性大肠杆菌均未表现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24种中药对猪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马齿苋、石榴皮等24种单味中药以及12个复方中药对3株猪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抑菌效果与最低抑菌浓度值随着中药成分与菌株的不同而呈差异,金银花、诃子、黄芩等12种单味中药对猪沙门氏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黄芩、黄连、黄柏(三黄汤)为主的复方及含有诃子、苦参、白头翁的9个复方具有良好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22种中草药对畜禽常见肠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种中草药对常见畜禽肠道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不同提取成分的抑菌活性,确定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对9种常见肠道病原菌(大肠杆菌(O2、O8、O78、O139)、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的为黄芩、五倍子、乌梅,其抑菌圈直径在15~25mm,其次为诃子、大黄、草河车,其抑菌圈直径在10~20mm;五倍子、诃子、黄芩、乌梅最小抑菌浓度在0.031~0.125g/mL,石榴皮、地榆、黄连、大黄、艾叶最小抑菌浓度在0.031~0.250g/mL.说明22种中草药对上述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尤以五倍子、诃子、黄芩、地榆、乌梅较其他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更佳(P<0.05).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花粉活力,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蔗糖含量、硼酸含量等因子对野生黄连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期为探索梵净山野生黄连的生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60%时,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达最大值(45.9%),比温度20℃、相对湿度70%时的花粉活力(10.5%)增加35.4个百分点。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或降低,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均呈下降的趋势。当蔗糖含量20%、硼酸含量0.006%时,花粉活力为93.4%,当蔗糖含量大于或小于20%,硼酸含量大于或小于0.006%时,梵净山野生黄连的花粉活力均表现为下降。因此,在梵净山野生黄连开花时,控制温度26℃、相对湿度60%,同时喷施20%蔗糖、0.006%硼酸,可以大大提高黄连的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党辉  沈洁  罗安才  柳建平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9):1273-1275,1285
[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蕨类植物进行种属分类。[方法]以采集于重庆市缙云山的27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其嫩叶为材料用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蕨类植物的基因组DNA,用凝胶电泳和吸光值法对总DNA的质量进行检测,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这27种蕨类植物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27种蕨类植物的SRAP标记聚类分析图谱表明,卷柏科与里白科、木贼科与鳞毛蕨科、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铁角蕨科与蹄盖蕨科、鳞始蕨科与鳞毛蕨科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试验结果与传统分类学中贯众属属于鳞毛蕨科有冲突。[结论]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很小,试验结果可以为重建蕨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连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使用HNO3~HClO4体系消解样品,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6种不同来源的黄连中的Mg、Fe、Mn、Cu和Zn等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黄连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其中Mg的含量最高,Fe、Mn和Zn含量相差不大,Cu的含量最低;加标回收率在100.10%~107.24%,相对标准偏差在0.19%~3.69%(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连的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4.
黄连黄柏协同抗痛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连和黄柏的协同抗痛风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平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黄连组、黄柏组、黄连黄柏低、中、高剂量组,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评价黄连和黄柏联用抗痛风作用.[结果]黄连和黄柏联用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可显著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5).同剂量时,其抗痛风作用强于二者单独使用.[结论]黄连和黄柏具有协同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湖北恩施地区黄连中的Mn、Cu和Pb含量。[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黄连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中的Cu、Mn和P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恩施本地黄连中Mn、Cu的含量丰富,分别为1 084.5和20.05μg/g,但重金属元素Pb未检出;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105.5%和99.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黄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3种药用蕨类植物水提取液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江市3种重要的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凤尾蕨(Pteris multifida)、肾蕨(Nephriosorus auriculata)和贯众(Cyrtomium fortunei)的水提取液为试验材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浓杆菌的抑菌活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对不同的菌种的抑菌效果不同,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效果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次之,对浓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18.
党辉  沈洁  罗安才  柳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75-17777
[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蕨类植物进行种属分类。[方法]以采集于重庆市缙云山的27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其嫩叶为材料,用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蕨类植物的基因组DNA,用凝胶电泳和吸光值法对总DNA的质量进行检测,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这27种蕨类植物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27种蕨类植物的SRAP标记聚类分析图谱表明,卷柏科与里白科、木贼科与鳞毛蕨科、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铁角蕨科与蹄盖蕨科、鳞始蕨科与鳞毛蕨科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试验结果与传统分类学中贯众属属于鳞毛蕨科有冲突。[结论]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很小,试验结果可以为重建蕨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连中小檗碱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檗碱是一种从黄连等植物中提取的季胺类生物碱,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黄连中小檗碱的各种提取工艺及工艺原理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味中草药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文强  吴润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30-2531
[目的]通过黄连、黄柏、地榆、五味子4味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炭疽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6株细菌的抗菌试验,比较不同药物活性大小。[方法]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然后采用改进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并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4味中草药均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菌次之;对其余3种细菌仅部分药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4味中草药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