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田障碍因子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消减冷浸型中低产田长期浸渍、泥温低、结构差、还原性物质毒害、有效养分低等障碍因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动态取样与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田障碍因子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方式比较,起垄栽培结合湿润灌溉方式增加了晴朗天气条件下冷浸田土壤温度,土壤气相比例提高3 倍,土壤液相比例减少20%,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降低了21.9%,土壤细菌数和微生物活性分别提高128.7%和3.8%,土壤排水通气性增强,还原性物质毒害减轻,土壤有效养分提升,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最终使早稻增产10.8%。起垄栽培结合湿润灌溉方式是适合于冷浸田早稻增产的农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偏垄通透栽培密度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冠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87-89
针对玉米偏垄通透栽培技术的特点,实现玉米增产的要求,对密度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拜泉偏垄通透栽培品种鑫鑫1号最佳密度为4760株/667㎡,产量达到728.48㎏/667㎡。  相似文献   

3.
目前,蔬菜根结线虫在全国许多蔬菜产区普遍发生且呈蔓延趋势,已成为威胁蔬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使用杀线剂处理土壤是蔬菜根结线虫综合防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就怎样合理选用杀线剂给菜农朋友三点建议:一、选用正式登记的杀线剂。已登记、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药剂有1.8%(或0.9%)阿维菌素乳油(商品名称爱福丁、虫螨克,分别为北京农大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广西桂林集琦药业有限公司产品)、10%噻唑膦颗粒剂(商品名称福气多,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品)、35%威百亩水剂(商品名称线克,沈阳农药有限公司产品)、98%棉隆微粒剂(商品名称垄鑫,江苏南通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全膜垄作栽培方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克新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设全膜双垄垄上播种(A1)、全膜单垄垄上播种(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A3)和露地常耕平作(CK)4种栽培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栽培方式均能够提高各生育时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效果最好;与露地常耕平作相比,全膜垄作栽培方式可以极显著或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冠幅、茎粗及叶片SPAD值。同时,全膜垄作栽培方式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降低马铃薯青薯率和烂薯率,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比全膜双垄垄上播种的产量增加5.53%, 比全膜单垄垄上播种的产量增加14.23%,其中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在这三相物质中,固相的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无有机质的“土粒”,就不称土壤。泥、砂混淆在一起,才是土壤的基本特点。土壤有机质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新鲜有机物,即未被分解或很少分解的动植物残体;第二类是多少已被分解的有机物,对疏松土壤有良好作用;第三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条件下地下部土壤微生态环境,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条件下作物根区土壤微生物量和产量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间作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整体代谢活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其中玉米/花生间作12垄,细菌高出对照62.5%、真菌是对照6倍、放线菌是对照8倍。不同的间作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是相当大,其中间作玉米/花生间作12垄高出玉米/花生间作4垄23.6%,玉米/花生间作8垄高出玉米/花生间作4垄22.5%。综合评价认为,玉米与花生间作最佳比例为4:12或12:12。辽宁省花生产区多为风沙土,土壤易风蚀,而且花生又忌连作,采用玉米花生间作对防风蚀、防重茬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主栽作物(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和花生)采用垄膜沟种田间微集水栽培方式,使自然降雨向沟内富集,能够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环境,提高农田降水资源利用率。垄膜具有产流和控制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的双重作用,既可增加土壤贮水量,又能减少作物棵间蒸发,有效抑制了农田水分的非目标性输出。通过2018—2019年垄膜沟种田间微集水栽培方式,春玉米增产19.36%、高粱增产38.24%、大豆增产30.44%、谷子增产19.33%、花生增产3.46%。垄膜沟种田间微集水栽培方式对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增产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且田间微集水栽培省工省时,一年挖沟可多年利用,该项技术还有减少地表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增加地温、减少田间杂草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2016年),沟垄覆盖种植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6.1%~13.2%,平均提高块茎形成期1.2~1.8 m土层含水量7.6%,全覆膜沟垄作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期0~0.2 m土壤含水量30.3%。在平水年份(2017年),除全覆膜沟垄种植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22.2%外,其余处理与露地平作无显著差异;沟垄覆盖种植0~2m土壤含水量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平均比露地平作高8.7%、13.0%和13.1%。与露地平作相比, 2个生长季沟垄覆盖种植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0~2 m土壤平均贮水量提高5.4%~15.5%,单株生物量增加12.8%~147.4%,成熟期株高增加21.1~39.7cm,进而马铃薯增产51.6%~8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8.2%~111.7%。以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增产增效最显著,2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经济收益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87.8%、97.5%和254.2%。因此,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全覆膜沟垄种植相比,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在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启山 《科学种养》2010,(10):63-63
<正>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基本特性,也是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酸碱物质的多少。酸性物质来源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氧化作用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肥加入的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一种稳定而长效的氮源物质,而且它还含有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土壤微生物生活、能量的来源。绿肥腐烂分解,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补充了土壤中大量的活性有机物质,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调节起垄造沟方式,2012—2014年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设置全膜覆盖垄上微沟(垄上营造10 cm高,20 cm宽的微沟,马铃薯种植在微垄顶部,RMF)、全膜覆盖垄沟种植(RF)和露地平作(CK)3个处理,测定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马铃薯产量,计算≥10℃地积温、作物生育期耗水量、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参数,研究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热环境和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MF和RF在平水年(2012年和2014年)可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10℃积温,在丰水年(2013年)则与CK无差异。块茎膨大期0~80 cm的土壤贮水量RMF比CK低28.20~31.61 mm,80~200 cm的土壤贮水量RMF高于RF和CK。与CK相比,RMF和RF明显提高马铃薯地上基部茎数、茎分枝数和茎干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CK提高60.78%~89.37%和41.91%~73.3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提高49.46%~82.55%和35.62%~65.66%。RMF块茎膨大期的耗水量比CK增加66.52%;在季节性干旱年份,0~20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量比RF增加14.19%,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凉两大主要限制因子,于2016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采用地膜半覆盖模式,设置5种不同覆膜起垄高度处理,进行了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垄高每增加5cm,玉米苗期垄侧播种行8cm日平均地温降低0.3℃;当覆膜垄高从0cm增加到5和10cm时,膜侧播种行0~2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3.6和5.3个百分点;覆膜垄高每增加10cm,玉米拔节期推迟1d,抽雄吐丝期相应推迟1d;覆膜垄高5cm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垄高15cm、垄高20cm和地膜平铺处理,与垄高10cm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覆膜垄高5和10c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平均较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分别提高2.1和2.2kg/(hm 2·mm),增幅分别为6.8%和7.2%。研究认为,微垄覆膜(垄高5~10cm)可以协调垄高增加引起的增温和微集水之间的矛盾,同时兼顾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和微集水效应,增产增效,是冷凉区旱地玉米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3.
凋落物分解对森林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凋落物作为外源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其分解不但会增加土壤中碳源,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且还会增加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加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从而对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碳库动态对正确评价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对土壤碳库中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碳矿化及理化性质等影响进行综述,为土壤碳库周转动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烟稻轮作制度下,烟田起垄开沟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及烟株生长、产质量等影响,以稻茬烟田为试验平台,设置2个开沟深度[A1:浅沟(垄间开沟15cm);A2:深沟(垄间开沟25cm)]和2个起垄时间[B1:移栽前10d起垄(常规起垄);B2:翻耕后起垄],于2018年取样,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pH、主要养分含量和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株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深沟+翻耕后起垄处理(A2B2)的有效叶片数、烟叶最大叶长、叶宽和株高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pH处于优质烤烟生产要求范围;同时烟株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在各器官间分配合理;烤烟经济性状也表现为该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较高,表现较优。总之,翻耕后起垄+深开沟处理(A2B2)有利于烟株生长,提高烟株的品质,为烟叶优质适产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干旱是榆中县旱作区影响胡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胡麻生长环境和提高胡麻产量,开展了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减少了胡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胡麻生长期平均土壤含水量提高,胡麻的出苗率提高,胡麻有效分枝数、全株蒴果数、单蒴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634.2kg/hm2,产值提高4 439.4元/hm2,纯收入增加3 149.4元/hm2。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6日,天津市鑫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登记国内企业第1个烯丙苯噻唑制剂产品——8%颗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瘟病。此前,只有1家国外企业在我国登记有烯丙苯噻唑制剂产品(同为8%颗粒剂)。原药方面,除了国外企业外,国内企业  相似文献   

17.
旱地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能有效的改善旱田生态环境,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微集水技术在0~6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分别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提高了0·64%~0·87%、1·81%~2·12%,具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应;该技术还有较好的增温、保温效应,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加速有效养分的转化,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照强度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物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玉米垄向栽培,明确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高光效生产差异性。此试验通过设计东西垄、南北垄、东南西北垄、西南东北垄四种垄向(4种不同光照强度),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垄体温度、垄沟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4种光照强度对垄体温度总体表现南北垄>东西垄>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垄沟温度总体表现东南西北>南北垄>东西垄>西南东北,土壤相对含水量总体表现南北垄>东南西北>东西垄>西南东北,产量总体表现西南东北>南北垄>东西垄>东南西北,但所有测试指标处理间均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说明垄向栽培方式不是影响土壤物理指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试验数据和生产实践,黑龙江省采取南北垄和东西垄更有利于田间作业,降低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以中棉所79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在江苏大丰稻麦原种场盐碱地设计高垄覆膜、高垄不覆膜、土壤脱盐剂+覆膜、土壤脱盐剂+高垄覆膜、土壤脱盐剂+高垄不覆膜和平作覆膜6个处理对棉花出苗、产量及与抗盐相关的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覆膜相比(CK),高垄覆膜+土壤脱盐剂能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促进出苗,产量比对照提高32.00%~113.78%;土表20 cm土壤盐分降低最多,下降42.07%,出苗率提高148.8%。同时高垄覆膜+土壤脱盐剂处理能有效地减少棉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积累,降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因此,高垄覆膜与土壤脱盐剂的应用,由于能有效降低中重度盐碱地的盐分,从而有利于棉花发芽出苗,降低盐分逆境对棉苗的胁迫效应,最终促进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玉米机械化栽培作业的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菊英 《种子科技》2000,18(2):115-115
1 耕地作业的技术要求1.1 适时耕翻 ,既能抢农时 ,又能保证土壤墒情。1.2 耕深适当 ,深度均匀一致 ,一般春翻 18~ 2 2 cm,秋翻 2 3~ 2 5cm。耕得太深会将底层生土翻出影响产量 ,耕得太浅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 ,降低养分的分解和积累 ,阻碍作物根系发育。1.3 耕地时要求翻垡良好 ,无立垡、回垡。残株杂草覆盖严密 ,开闭垄作业方法交替进行。一块地不得重复一种耕翻方向 ,不能留下垄和沟。耕后要求地表平整 ,土壤松碎 ,开闭垄少 ,无重耕、漏耕现象。1.4 茬高草多的土地应先清株灭茬再耕翻。1.5 坡地耕翻时应沿坡度的等高线进行 ,以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