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奶母牛瘤胃保护蛋氨酸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质的提高,研究集中在增加对高产奶牛的氨基酸供给。业已证明,蛋氨酸是奶牛乳和乳蛋白质合成的最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如果给母牛喂未保护的结晶氨基酸,瘤胃细菌就会将其降解,达到小肠的蛋氨酸就增加很少。保护蛋氨酸免受瘤胃降解可增加蛋氨酸通过瘤胃达到小肠的数量。保护蛋氨酸主要有蛋氨酸类似  相似文献   

2.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粮中大部分蛋白质在瘤胃中被降解,而增加日粮蛋白质的饲喂量,随之会增加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量。为了减少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损失,曾采用各种措施提高日粮中瘤胃非降解蛋白质(UDP)的量,但过多的UDP又会影响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进入小肠的微生物蛋白质的数量减少。蛋氨酸和赖氨酸被认为是合成乳和乳蛋白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而添加游离的氨基酸在瘤胃中很快被降解,必需以某种形式加以保护,使其在瘤胃内稳定,在真胃释放,在小肠吸收。本文综述了瘤胃保护性氨基酸(RPAA)的保护形式、包被物、RPAA的作用以及影响RPAA利用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数量充足和配比合理的营养对家畜生产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蛋白质的种类和水平决定着动物机体组成及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供应。对反刍动物来说,蛋白质的作用是双方面,既要满足瘤胃厌氧微生物发酵的需要,又要满足动物成长的营养需要。然而,由于瘤胃的发酵作用,日粮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在瘤胃内被降解(称为瘤胃降解蛋白,RDP),只有小部分能通过瘤胃在小肠内吸收(称为非瘤胃降解蛋白,RUP),因此用于厌氧合成微生物蛋白的RDP以及RUP的种类决定了反刍动物日粮和机体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微生物蛋白和过瘤胃蛋白决定了高产动物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供应。因此,饲喂过瘤胃蛋白和氨基酸被认为是满足反刍动物生理以及生产需要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过瘤胃蛋白、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以及对奶牛、绵羊干物质采食量、消化率、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蛋白质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限制性营养,由RDP和RUP组成。瘤胃微生物通过将RDP降解成小肽、氨基酸和氨等来合成微生物蛋白,其数量主要受日粮中瘤胃发酵率的制约。因此,RDP和RUP或氨基酸的供应对于满足反刍动物营养需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饲喂低水平日粮的反刍动物。添加瘤胃保护蛋白和瘤胃保护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能提高奶牛、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同时,还能够提高生长性能、繁殖效率和产奶量。不管是单独添加,还是与赖氨酸同时添加,如果蛋氨酸的添加量大于肠道的可消化吸收量时,则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奶牛泌乳早期的低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蛋氨酸,能避免奶牛长期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反刍动物在低营养水平下添加瘤胃保护蛋白质和氨基酸,能提高饲料采食量、消化率以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李军 《中国饲料》2001,(11):29-31
最近的研究表明,补加氨基酸可减少奶牛日粮中过瘤胃蛋白质(UDP)的供应量,同时提高总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 在泌乳前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较低,而泌乳量较高。这就需要在日粮中有足够的可利用能量和蛋白质。现在瘤胃保护脂肪或过瘤胃脂肪被用来补充以谷类为基础的传统精料,为高产奶牛提供了可通过瘤胃的足够能量。相类似地提供足够的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以便提供足够的氨基酸,从而使高产奶牛获得最大产奶量和乳蛋白。20世纪90年代早期,人们就发现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合成奶蛋白的限制性氨基酸,在此基础上奶牛营养学家借助计算…  相似文献   

5.
过瘤胃氨基酸可以直接为奶牛提供理想的小肠氨基酸,能够提升奶产量和乳品质,对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缓解奶牛夏季热应激,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采食量和蛋白利用率等的影响,并从奶牛日粮类型及泌乳期等方面论述了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在生产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奶牛健康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刍家畜蛋白质饲料过瘤胃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反刍家畜从小肠吸收蛋白质消化产生的氨基酸用于维持和生产。小肠内的蛋白质有两个来源,一是瘤胃内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一是饲料在瘤胃内未降解的蛋白质,即过瘤胃蛋白质。由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很稳定,并且只能满足中、低产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因此对于生长牛和高产奶牛就需要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目前常常通过对蛋白质饲料进行保护以减少其在瘤胃内的降解,来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7.
过瘤胃蛋氨酸是奶牛泌乳和乳蛋白合成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小肠可消化蛋氨酸的缺乏是影响奶牛高产和乳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添加过瘤胃蛋氨酸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
现已认识到奶牛对非降解蛋白质的需要被过高估计 ,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对奶牛产奶性能有负面影响 ( Santos等 ,1 998)。目前在饲粮配方中使用的许多过瘤胃蛋白质饲料的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尽管这些过瘤胃蛋白质使氨基酸的总代谢量增加 ,但潜在限制性氨基酸数量的增加却极少 ,因而限制了奶牛的反应 ,并使过量氨基酸脱氨基而被排泄。这是乳合成中更易被利用的一条能量渠道。应用现代配方系统 (如 Cornell Penn Miner,CPM)可以动态形式描述瘤胃过程 ,并能根据各种氨基酸计算可代谢蛋白质的供应量。这样就可配制出更能满足奶牛对各种氨基酸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蛋氨酸是奶牛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之一。为了避免结晶型蛋氨酸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即形成过瘤胃蛋氨酸产品。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在维持奶牛的生长、繁殖和泌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过瘤胃蛋氨酸还能够增强奶牛的免疫功能。研究通过对奶牛体细胞、淋巴细胞、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嗜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和氧化应激进行分析,对过瘤胃蛋氨酸在奶牛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掌握奶牛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来源,调控氨基酸组成是提高奶牛乳产量和乳蛋白率的主要措施。本文概括了有关瘤胃微生物和非降解饲料来源的氨基酸组成和消化吸收效率。同时,还对近年来开展的瘤胃后补充酪蛋白、小肽、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支链氨基酸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而传统的饲喂高蛋白质日粮或添加游离蛋氨酸和赖氨酸并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现在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瘤胃保护性氨基酸上。作者阐述了瘤胃保护性氨基酸的概念、保护措施、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营养,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奶牛代谢蛋白(MP)中的限制性氨基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对氨基酸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种氨基酸上.反刍动物由于具有复杂的瘤胃系统,日粮中添加游离赖氨酸和游离蛋氨酸的作用甚微.因此,补充的赖氨酸和蛋氨酸营养素如何有效地通过瘤胃,被机体有效吸收、利用和代谢,一直是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就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量、保护技术、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及添加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及对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蛋氨酸或赖氨酸通常被认为是合成奶牛乳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反刍动物来说,补充游离氨基酸效果不佳,对氨基酸加以保护可以弥补一缺陷。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的类似物、衍生物或聚合物,另一类是包被氨基酸。不同的保护方法,其抵抗微生物降解的能力和肠道内的可利用性不一,同一包被氨基酸在不同的日粮类型中其稳定性也有差异,其中以对pH不敏感的多聚合物包被氨基酸效果较好。饲喂保护氨基酸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增加乳蛋白含量,对菌体蛋白的合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过瘤胃保护性氨基酸由于加工处理方式不同,易造成过度保护或保护不够.有关保护性氨基酸制剂,一些国家已研制出并投放市场,但效果并不一致.试验的目的就是给奶牛饲喂一种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美斯特,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蛋氨酸是泌乳奶牛的限制性氨基酸(Schwab 等,1992),蛋氨酸缺乏将限制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但添加未经处理的游离蛋氨酸,在奶牛瘤胃中会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无法进入小肠,因此需对奶牛日粮中蛋氨酸进行保护处理.目前,蛋氨酸过瘤胃的保护方法主要有物理包被和化学修饰,但物理包被可能引起蛋氨酸的过度保护或保护不够(谢实勇等,2003),且成本较高.而成本相对较低的经化学修饰的蛋氨酸类似物日益受到重视,在反刍动物饲料生产应用中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氨基酸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在泌乳盛期常会出现赖氨酸和蛋氨酸摄取量不足的情况,直接补饲会被瘤胃微生物迅速降解,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甚至失去补充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奶牛在盛乳期获得充足的氨基酸,促进泌乳,有关研究部门探索采用特制瘤胃保护性氨基酸作为补充。 我们于1996年7月15日开始,在乌海市奶牛场进行了为期9周的在盛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保护性氨基酸试验,所用添  相似文献   

17.
蛋氨酸是奶牛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成分,直接添加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影响机体吸收利用。保护性蛋氨酸能够避免在瘤胃内降解,满足奶牛蛋氨酸需要,提高生产性能。作者从代谢吸收、营养功能、影响保护性蛋氨酸利用的因素及生产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奶牛小肠蛋白质体系的局限性与氨基酸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国内外已将奶牛的可消化粗蛋白体系改进为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但由于小肠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变异性很大,其CV高达5.6%~19.2%,因而导致可代谢蛋白质的转化效率不稳定,表观效率便会掩盖实际需要。奶牛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和蛋氨酸,较多研究认为组氨酸为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但当肝后部提供的组氨酸不能满足产奶需要时,组氨酸可来自体储存的分解,因此尚不能完全确定。据对87个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瘤胃后供给额外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则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量、乳蛋白率均明显增加;对48个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可代谢蛋白质被满足供应的基础上,当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达到7.08%和2.35%时,乳蛋白质产量达到最高点。法国INRA在其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小肠可消化真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适宜含量为7.3%和2.5%,由于我国现行的是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故建议其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为6.0%和1.9%,但须评定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非降解蛋白质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并调整日粮使其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赖氨酸(Lv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饲喂玉米为基础日粮合成蛋白质时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在确定日粮配方时,尤其对高产动物需要高的过瘤胃蛋白(RUP)日粮时,只能通过饲料蛋白质添加物来达到预期的乳蛋白(MP)中Lvs和Met的含量。而添加结晶型的Lys和Met没有效果,因为它们会在瘤胃中迅速的发生脱氨基作用(chalupa,1976;Onodei-a,1993)。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限度,但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仍难以满足现代高产家畜的营养需要.必须增加进入小肠的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而蛋白质的过瘤胃保护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过瘤胃氨基酸上。作者从RPAA的保护材料和方法、保护原理、保护效果评价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以泌乳中后期奶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瘤胃补充保护蛋氨酸及十二指肠灌注蛋氨酸对生产性能、乳成分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补充保护蛋氨酸及十二指肠灌注蛋氨酸能显著增加血浆尿素氮、血浆甘油三酯、奶中尿素氮浓度(P〈0.05),对产奶量、乳成分、瘤胃液氨氮、血浆葡萄糖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