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情况羊传染性脓疱病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时有发生,据调查,在过去的散发或地方性的几次流行中,人们常按“口炎”进行防治。由于该病在科左中旗流行以唇型为常见型,病情缓慢、死亡率不高,多为良性经过,因而未被人们重视,缺乏疫病的确切定性诊断。2002年9月25日,该旗海力锦苏木宝德乐嘎查包某家饲养的48只羔羊,有25只羔羊发病,发病率为52.1%,无死亡。经诊断为羊传染性脓疱病。2临床症状病羊患病初期,在口角、唇部、鼻镜附近有散在的红色突起,后变成水泡或脓疱,此时有的病羊体温稍高,一般在39.5~41℃之间。水泡或脓疱迅速破裂后,由渗出…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盛夏之季是该病多发季节,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系病毒所致。主要侵割绵、山羊、羔羊。以口唇等处的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破溃、厚痂的特殊症状区别于羊痘、溃疡性皮炎和坏死杆菌病。我县1980年前曾流行过,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人们已忽略了该病的防治。 1994年3月中旬,哈拉海、兴隆川和永发三个乡,六个村的8群绵羊(1080只)中的423只4月龄羔羊发生传染性脓疱病,均为唇型。没发现蹄型和外阴型。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或称"烂嘴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通常危害绵羊和山羊[1].临床特征表现为羊的口唇内外皮肤和粘膜形成红斑、丘疹、水泡、脓疱、溃疡,最后形成疣状厚痂[2].马山县是广西养羊大县,年山羊存栏量约18万只,但本县一年四季都有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在春秋季节呈群发性流行,常见于断奶前后的羔羊,给养羊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发病羊进行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为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羊以口腔、嘴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痂垢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一般羊群多呈群发性流行,且以3~6月龄以下的羔羊和幼龄羊最易感,未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疫苗的成年羊也可发病,  相似文献   

6.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羊传染性脓疱口炎,俗称羊口疮,是羊的一种主要以口腔黏膜发生脓疮、烂斑和疣状增生为特征的病毒性传势病。本病常继发坏死杆菌感染,主要危害幼龄羔羊,在很多养羊地区流行比较普遍。1流行病学1.1自然易感动物本病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危害幼龄羔羊,绵羊、山羊羔皆患。羔羊发病的年龄一般在数日至3月龄左右,但以1月龄左右羔羊居多。细毛和细毛杂种羔羊比土种羔羊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又名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痘病毒科的副痘病毒属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所致的一种绵、山羊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羔羊多为群发流行.本病在甘肃省流行较为广泛,肃南县是高发区之一,最早发生于1969年.几十年来肃南县虽然采取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但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此病每年都给当地牧民群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探明羊传染性脓疱的发病规律,笔者于2005-2006年,对肃南县康乐乡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诊、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文对2.5~3月龄羔羊发生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2年5~6月份,某养羊场饲养的波尔山羊,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羊、杂交二代羊、杂交三代羊中有28只羔羊相继发生传染性脓疱病。病羊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减退。发病第三天,可见唇部、口角有红斑、丘疹。本病的发病率14%,死亡率2%~3%,病程2~3周,呈散发性流行。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患羊…  相似文献   

9.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叫"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有唇型、蹄型、外阴型。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对32只唇型羊传染性脓疱病羊进行治疗,治愈率达93.75%(30/32),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流行特点此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季发病较多,传染快,常波及全群,羔羊和3~6月龄幼羊发病较高,成年羊也时有发病。主要通过损伤皮肤黏膜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病~([1])。该病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或羊口疮,根据临床症状可分唇型、蹄型和外阴型3种类型,也有混合型感染病例报道。现将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例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断与防治,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吉林省某羊场存栏山羊120多只,成年羊、育肥羊和羔羊同群饲养。2017年4月,畜主发  相似文献   

11.
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分析羊传染性脓疱病现场诊断、解剖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要点,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控制方法加以分析,以期能够为有效干预并防控羊传染性脓疱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春夏季节,华安县山羊发生羊传染性脓疱,呈地方性流行.波及6个乡镇18个行政村的23户羊群,发病羊群共存栏3230只,发病1343只,死亡148只,发病率41.5%.致死率11%。该病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以群发性发生为特征。羔羊最易感,且常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乳羊一经感染.泌乳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此病在农户养羊中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1流行特点本病只危害山羊与绵羊,以3~6月龄的羔羊和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可高达10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人和猫也可感染发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羊常因皮肤、黏膜擦  相似文献   

16.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 ,又叫绵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传染性唇皮炎、接触传染性脓疱口炎等。世界上几乎所有养羊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本病。我国首先发现于甘肃、宁夏、四川、云南等地 ,黑龙江省也有发病流行。2 0 0 1年 9月份 ,我们根据对某羊场的调查 ,怀疑其一批5~ 6月龄羔羊疑似本病 ,鉴于其它羊也陆续发病 ,从中抽检症状严重者 10只进行了化验室诊断。1 症状与病变多数羊初期口唇周围潮红、轻度肿胀并逐渐形成丘珍 ,后成为水疱或脓疱 ,破溃、结痂。严重者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椹样突起 ,影响采食 ,病羊日趋衰弱而死。羔羊常继发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7.
<正>223团绒山羊羔羊群发生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山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主要发生在2~3月,发病率达25%,病死率达3.1%。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每年的2~3月,多发于幼龄的羔羊(3~6月龄羔羊),病死率较高,成年羊发病较少,呈散发性传染。病羊  相似文献   

18.
羔羊传染性脓疱也叫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所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在口腔内外,皮肤和粘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及痂块。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本病主要在产羔的季节发生和流行。绵羊和山羊可交互感染。人工接种可使犊牛、兔、幼犬发病,本病也感染人,所以为人畜共患病。羔羊的易感性比成羊强,其中3~6月龄羔羊多发,常为群发,而成年羊呈散发。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病羊和带毒羊与健康羊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经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羊舍、草…  相似文献   

19.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羊口疮”。该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结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传播速度快,流行广泛。主要对羔羊危害大,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结痂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病。该病发病快,传播迅速,多呈地方型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2012年9月,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青岗村发生了以引进小尾寒羊为主的羊的传染性脓疱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