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亚 《农家科技》2014,(6):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新一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在林业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之际,重庆林业按照中央赋予的“四大地位”、“四大使命”。牢牢把握林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确立了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和深化林业改革,为推动重庆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天津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现状的分析,试图按照市委、市政府大都市发展战略思路,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提出全市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进而提出调整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功能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建设,并总结分析了全市“九五”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经验,提出加快天津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家科技》2013,(12):86-89
重庆市四届三次全会作出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巫山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赋予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产业的职能。结合巫山县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巫山县委县政府在实践过程中,找准两者的结合点,也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巫山实际的生态涵养发展之路: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全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育县、科教兴县、民生稳县“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幸福渝东门户。  相似文献   

4.
林业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与生态功能进一步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介绍了青海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以及发展战略,以期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自70年代植树造林以来,栽植并保存人工林42万hm^2,同时建成了五大体系(工程),即农田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兼用材林工程,三北区域各防风固沙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江河堤库防浪林工程,形成了生态林业体系框架,成为庇护农垦大地的绿色屏障。为进一步完善高效生态林业体系和多元产业体系,提出在“九五”期间完成“五五一”工程及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建菲  任强 《乡村科技》2020,(10):80-81
林业生态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采取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有针对性地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通过顶层设计,将林业产业建设与保护联合起来,通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林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林业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林业建设是事关民族发展大计,事关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生命文明建设战略全面推进,林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林业生产 活动中育苗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重要环节,苗木培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打造 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绿色青山,我们要统筹规划,整体推动,因地制宜,科学种植,规范开展林业育苗管理工作,提升苗 木成活率,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阮晓芳 《农家科技》2013,(12):7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概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生态文明”成为一个热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一个刻不容缓的使命。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北碚肩负更重的生态责任。以“生态宜居城区”、“都市休闲旅游区”等发展定位和“五区四带"的区域布局为承载,北碚区林业在这场生态战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林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备显著的经济功能、突出的文化功能,换言之,林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青海高原独有的地理生态环境,以及其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共同造就了独特的高原生态文化,而林业则是促进高原生态文化及其产业持续性发展的催化剂,对于推进青海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以青海林业发展作为探究对象,结合着新时期时代发展潮流,发展青海林业,推进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规律、分析原因,阐述加快青海林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太原市林业发展形势,包括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三农问题等,提出了太原市按照森林景观化大生态发展战略的要求,以打造“全省现代林业示范县”为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升水平”为重点,着力深化改革,加快机制创新,整体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保障和经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林业产生的背景、国际林业政策的演变、我国林业的发展战略等方面阐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指出现代林业的哲学基础是辩证法,它以系统论、协同论及生态经济学等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它所追求的是多元效益的有机统一,其发展方式是多角度和立体的。林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承载着促进生态建设、保证林产品供给、繁荣森林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2.
泾县林业社会化与森林资源培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生态"与"民生"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关键词。通过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林业建设,走森林资源培育社会化道路,是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介绍了泾县林业社会化与森林培育措施,以期推动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林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林区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江西农垦安基山林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承接惠林政策,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林场。一、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生态文明林区,做实民生普惠文章长期以来,安基山林场由于地理、  相似文献   

14.
林业生态县,是指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基本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比较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初步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人居生态安全环境,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县级行政区域。2006年,河南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1/3的县市区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县的目标。2007年,南召县作为全省第二批创建县,通过扎实工作,全面实现了林业生态县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政府专家组的检查验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称号,创造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南召经验”。  相似文献   

15.
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内涵,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和关系,并就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概念,并强调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亦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本文围绕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现代林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助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玉溪市林业资源、经济状况、林业产业等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分析玉溪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玉溪市今后重点发展的林业产业: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特色优质经济林果产业、绿化美化为主的种苗产业、林产品加工业、非木质林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通过以上产业的发展,达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终满足人类社会对生态的第一需求和对多种林业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陈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20-222
科学发展林业高职教育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产业”建设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实施“绿色富民”战略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需求的智力支撑,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安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省加快建设“绿色湖南”的战略背景出发,阐述了隆回县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建议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隆回县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林业发展要践行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本文在阐述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林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林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