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Windows平台下土地资源评价信息的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评价的原理,在微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基于Windows平台,建立了土地资源评价信息系统(LAIS),该系统具有建库、增加、修改、删除数据等数据编辑和维护功能;在分析了多种土地评价因子类型基础上,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归纳出了4种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并将层次分析(AHP)的原理与方法引入土地评价以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将这些模型方法与系统集成快速完成土地评价;该系统与ARC/INFO连接或通讯,实现了空间数据的输入和土地评价专题图件的输出,以完成土地资源评价任务。  相似文献   

2.
侯华丽 《土壤通报》2007,38(3):417-421
将农民经验与专家土地评价有机结合,以建立参考田块质量指标体系为主要研究手段,构建了农民参与的县域双层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卧龙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参与的县域双层评价模式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2)可以建立一套能够表达县域耕地质量的参考田块数据体系,并且易于保存、更新;(3)可以克服土地资料缺乏或图件、数据不全等的影响,并且有效补充完善了现有土地资料;(4)农民及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易于被接受和应用,有利于今后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ViewGIS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ewGIS数据采集可利用GPS、RS、DPS及地图数字化等方式进行,其数据管理实现了操作一体化和多源信息管理一体化,同时提供了基于Arc/info、MapInfo、AutoCAD等多种图形和bmp、gif、jpg等类型图像数据接口。运用该系统处理后的信息准确、完整、易于存取,并可提供数字或文字形式的属性数据、地图形式的空间数据以及反映现状的时间数据,从而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动态管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作为GIS核心之一的数据库建设,往往占据了50%以上系统建设的工作量,能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转换,将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建库效率.CorelDRAW由于图形功能强大且操作简便,在水土保持部门制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探讨将CorelDRAW图件转换为GIS数据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建立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借助于CorelDRAW、AutoCAD和ArcGIS软件,作者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为例,实现了从CorelDRAW图件到GIS数据格式的转换,为今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Internet和WebGIS技术的发展,利用浏览器远程访问空间数据库得以实现,系统架构于IIS Web服务器上,通过Arcgis server服务器处理用户GIS数据请求,运用C#语言操纵ArcObjects实现用户查询与分析,GIS数据存储于SQL Server数据库中,遥感数据存储于目录文件中。本系统能动态直观地反映四湖流域土地利用信息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WebGIS实现方法,降低了开发成本,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和从事科学研究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GIS和条码技术的土壤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精准农业土壤肥力诊断的需要,基于条码技术和WebGIS构建了针对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和存储以及分析数据的空间管理与发布的松耦合系统。该系统基于条码技术对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及存储等流程进行管理,基于WebGIS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和发布,同时,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同步,较好地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异构数据库数据的同步问题。应用实践表明,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架构符合精准农业信息获取、信息管理的需要,同时,在大规模土壤调查、土壤监测领域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土壤普查项目中土壤空间数据校正难问题,运用ARCGIS中的VBA语言,设计了数据校正辅助系统,系统除了能自动将测土数据导入成矢量文件外,还结合1:5万县级乡镇行政图标出所有空间位置有问题的观测点,达到数据校正的目的。该系统是在ARCGIS中实现的,操作简单,扩展性能强,不需要太多的GIS专业知识,是农业技术人员土壤普查数据研究中进行空间数据校正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8.
图层,是GIS中数据组织及管理的基本单位。随着空间数据量的不断扩大,空间数据的有效组织管理成为如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大型GIS应用系统中,应用系统操作处理大量相关数据,高效的图层管理方式,充分满足各类数据的使用,需要图层数据对系统的充分支持。  相似文献   

9.
朱瑜馨  张锦宗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60-461,464
土地利用数据具有空间特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土地数据的科学高效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数据收集与采集规范的制定、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建立的建库技术流程,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及数据库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存储策略的农业装备可靠性试验数据存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农业装备可靠性试验数据存取过程中,KAM-500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取程序功能简单,只支持CF卡的整体数据读取,保存的数据格式有限,存储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存储策略的实测数据存取方法,实现了以数据描述文件为核心的数据存取程序,用于按照存储策略从所述数据存储卡中读取实测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存储为指定格式的数据文件,以供实测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达到了不同格式数据按需灵活存取的目的,有效提高实测数据存储效率。  相似文献   

11.
Land classification assists in identifying optimal crop selection for a given field, and land use capability gives an indication of potential agronomic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se approaches are most germane to farming systems managed with high technology. This study sought to adapt land use capability to farming systems managed with low and intermediate levels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was conducted using erosion data as a primary indicator. The adapted (and currently in effect) criteria were compared in three regions in Minas Gerais, Brazil, each one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management levels. Erosion often results from inappropriate practices in land use or management. Therefore, maps of adequacy of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were used to measure how well each one corresponded to the erosion map. The adapted criteria chang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lasses of land use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way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land use/management map and the erosion map increased from 71% to 88.5% when the criteria adapted to an intermediate level of management were used. It also increased from 62.9% to 66.7% when the criteria adapted to a low level of management were considered, better reflecting current erosion. Therefore, adopting adapte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s recommended for planning land use in locations where farming systems with low and intermediate levels of management are common, requiring re‐adaptation and reassessment depending on socio‐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The indicator approach to categorical soil dat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of two, we present the indicator approach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categorical soil data. Indicator kriging is used to obtain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of soil data classes at unsampled locations. A new concept of map purity is defined. Using 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SIS), equiprobable realizations of classified maps can be drawn which reflect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each class and honour the observed spatial connectivity patterns of the classes and the classes found at the observation sites. When categorical data are used for land resources assessment, the uncertainties accruing from map impurities can be assessed by performing the analysis on each of the maps generated by SIS. In Part I1 of this series, the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a case study on the mapping of water table classes and a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for pasture.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农用地减少10994.82 hm2,林牧用地增加13083.56 hm2,未利用地减少1438.83 hm2。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等领域,而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仍是制约其应用深度的重要因素。该文在对比分析目前资源遥感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两个时相遥感影像的变化信息提取、基于遥感影像与基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变化信息提取和基于最新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提取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适合工程化和规模化应用的解决方案,为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逻辑回归(LogReg)、多层神经网络(MLP)和相似度加权学习(SimWeight)3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模型在多地类变化分析中的模拟效果与土地利用预测精度,为云贵高原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方法]以2000—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为例,分别采用3种模型对该区域建模,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和Kappa系数等多种方法评估精度。[结果]对于大多数地类的变化趋势,MLP和SimWeight模型的模拟效果要好于LogReg模型,特别是在未利用地的变化分析中MLP和SimWeight模型的AUC值均大于0.9。在整体土地利用变化预测上,LogReg, MLP和SimWeight3种模型的Kappa值分别为0.9066,0.904 1,0.925 3,整体预测结果表现接近,但SimWeight模型略微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对于昆明市LUCC建模的模型选择,若为追求更高精度可选择SimWeight模型,若更在意运算速度则优先选择MLP模型,若需要进一步分析驱动因子与土地变化的关系应选择LogReg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优化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为研究区,将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模型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以高度敏感区为CLUE-S模型中区域约束文件,突出研究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并以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区为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提出一种将生态敏感性融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的过程和结果中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并借助2006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对江川区自然发展情景和土地生态优化情景2种模式下202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优化配置,并基于生态敏感性分区对优化配置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景下2025年江川区土地利用格局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差异。在2种情景下均有效的保护了原有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格局,但新增林地、草地等空间分布格局不同。根据2025年2种情景与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在不同敏感性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表明,情景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于自然发展情景和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结果认为土地生态优化情景更为合理,该结果可为江川区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县上黄村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拟定了该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总体构思,农林牧优化配置方案及实施技术,经过13年的实践和监测,获得了极高的可信度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对黄土丘陵西部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持续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利用GIS与TM资料集成技术估算龙游县早稻面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提出利用GIS 与TM资料集成技术估算中国南方丘陵山地早稻种植面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ARC/INFO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数字化,建立拓朴关系后将其转化为栅格,然后进行投影变换,使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图、TM数据具有相同的坐标,最后利用土地现状图,提取水田分布图,对水田分布图进行分类估算早稻种植面积。不同方法比较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法不能用于提取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只用TM资料估算龙游县早稻面积,与统计数据相比,平行六面体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精度分别达到82.83%和59.95%;而用GIS 与TM资料集成技术对水田分布图进行分类估算早稻面积,平行六面体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的估算精度分别达到93.98%和60.65%,所以利用平行六面体分类法对南方丘陵山地早稻种植面积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GIS的农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农场+生产队"管理模式的大中型农场农业生产管理的需求,该文设计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Java作为开发语言,属性数据库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作为WebGIS前端开发技术,实现农场农业生产各关键环节数据的填报、统计以及可视化。功能模块包括:农场机构管理、生产资料管理、生产数据上报、专题分析、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管理。目前系统已在安徽龙亢农场,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农场、特泥河农场、院士工作站等农场或农业基地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简单易用、普适性强、扩展性好等特点,可协助农场生产管理者科学、便捷、高效地进行生产管理,提升农场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决策层的宏观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危小建    赵莉  程朋根    谢亚娟  王慧敏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370-376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对生态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990—2018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ESV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ESV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ESV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社会经济指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除草地面积减少外,其他用地类型均有增加,各用地类型的动态度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随年份有所增加; 研究期内,ESV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不同土地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1; 研究期内生态服务价值变动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负相关,各年份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指标综合值的双变量LISA图空间特征较为一致,低—高型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较快的中、东部地区,高—低型则主要分布于草地面积广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不同用地类型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区域ESV影响具有一定差异,可为实现中国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