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回归分析表明,水稻最大施肥量为N206.1kg/hm~2,P 20.4kg/hm~2,K 63.15kg/hm~2,水稻产量达到6 322.05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9.45kg/hm~2,P 50.1kg/hm~2,K 89.1kg/hm~2,水稻产量达到6 323.55kg/hm~2。  相似文献   

2.
麦稻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水稻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磷养分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当季作物有增产效果,而磷肥残效对后茬作物增产明显。1个轮作周期一次性施磷(P2O5)45kg·hm-2即可保持麦稻两季作物高产;磷肥施用在小麦季水稻利用其后效,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6%~13.6%,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3%~12.2%,累积利用率为14.9%~25.8%;磷肥施用在水稻季小麦利用其后效,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9%~12.7%,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8%~12.2%,累积利用率为15.7%~24.9%。1个轮作周期后还有74.2%~85.1%磷积累在土壤中。磷平衡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经过3个轮作周期后,不施磷处理磷素亏缺144.73~145.22kg·hm-2,施磷(P2O5)45kg·hm-2亏缺磷素(P2O5)41.82~41.83kg·hm-2,施磷(P2O5)90kg·hm-2磷素盈余(P2O5)77.42~78.85kg·hm-2,施磷(P2O5)135kg·hm-2磷素盈余(P2O5)200.78~201.77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明显递增趋势,小麦—水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水稻季施用(P2O5)45kg·hm-2就可以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从磷素平衡角度来说,施入的磷肥量应大体上等于作物吸收带走的量,土壤施用磷肥(P2O5)45~90kg·hm-2之间就可以维持土壤-作物体系中磷素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相似文献   

4.
水稻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田间施N、P2O5、K2O肥,及各种肥料不同比例试验,测出小区产量,经过回归分析,掌握最高、最经济施肥量,结合田间土壤N、P2O5、K2O含量,计算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构建该区域水稻施肥模式,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稻田间施N,P,K肥,及各种肥料不同比例试验,测出小区产量,经过回归分析,掌握最高、最经济施肥量,结合田间土壤N,P,K含量,计算出土壤养分较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构建该区域水稻施肥模式,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宁夏灌淤土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3个施肥水平对水稻(宁粳28号)产量、养分累积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累积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磷肥有利于穗粒数的形成,过量施用氮肥还会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本试验水稻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254.3、P2O5150.8和K2O 145.6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的最大施肥量组合分别为N 309.3、P2O5253.9和K2O177.6 kg/hm2。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抚州地区水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抚州地区中潴乌潮沙泥田水稻土样进行了养分状况综合评价,确定限制作物生长的养分因互及最佳施肥技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高梁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Ca,盆栽中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5%,68%,79%,72%,70%,87%;水稻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盆栽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2%,79%,58%,74%,9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肥对水稻的生产有极显的影响,每公顷施59-98kg纯K,比对照增产306-417kg,增产率为4.5%-6.1%,增产显。S肥和Zn肥的试验则表明,在施用先进量N,P,K肥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kgS肥比不施S肥处理,产量增加153kg,增产率为2.13%;每公顷施用6kg纯Zn比不施Zn肥的处理,产量增加127.5kg,增产率为1.78%;S肥和Zn肥综合施用增产显,增产达372kg/hm^2,增产率达5.19%。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个日光温室,均设5个施肥处理:对照(CK)不施无机肥;最佳施肥量处理(OPT)温室1施N675 kg/hm2、P2O5171 kg/hm2、K2O 810 kg/hm2,温室2施N 788 kg/hm2、P2O5200 kg/hm2、K2O 945kg/hm2;50%N处理,施N量为OPT的50%,P2O5、K2O用量同OPT处理;150%N处理,施N量为OPT的150%,P2O5、K2O用量同OPT处理;菜农传统施肥处理(FP),温室1施N 848 kg/hm2、P2O5277 kg/hm2、K2O 1 307kg/hm2,温室2施N884 kg/hm2、P2O5338 kg/hm2、K2O1 249 kg/hm2,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NO3--N含量及黄瓜产量、总干物质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结果】温室1和2中150%N处理土壤NO3--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较OPT处理提高了10.0%和20.0%。温室1、2中OPT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达到135和169 t/hm2,分别较其CK、50%N处理增加了61.1%和8.0%,24.5%和4.8%;OPT处理黄瓜的总干物质量也较高,为5.6和10.3 t/hm2,分别较其CK、50%N处理提高了17.9%和43.1%,3.0%和34.3%;OPT处理黄瓜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8.8%和16.8%,76和16 kg/kg,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累积。温室1、2中150%N处理黄瓜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较OPT处理分别降低了14.9%和2.1%,76.1%和67.3%,56.2%和52.5%。【结论】当日光温室黄瓜目标产量为120~140 t/hm2时,最适施N量为675~788 kg/hm2(目标产量对应N肥用量减去测定的土壤NO3--N含量),这可以兼顾产量和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几种施肥结构对辣椒和茄子产量及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供试土壤条件下,茄子和辣椒的地力产量相差不大,但茄子的施肥效应远远大于辣椒。不同施肥处理相比,无论茄子还是辣椒,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施用蔬菜专用配方肥均可显著提高蔬菜产量,其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和NPK处理。(2)与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茄子和辣椒的氮、磷、钾吸收量和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肥施用量明显高于茄子和辣椒的需要量,而施钾量明显偏低,因而其对氮、磷肥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平衡施肥处理。(3)茄子对菜地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低于辣椒,而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却大于辣椒。因此,在同样土壤肥力条件下,茄子的施肥量应大于辣椒的施肥量。(4)在供试土壤条件下,茄子和辣椒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8.94、100.16、212.46 kg/hm2和132.37、59.55、133.77 kg/hm2,茄子和辣椒所施肥料的N∶P2O5∶K2O值分别为1∶0.53∶1.12和1∶0.45∶1.01。据此,可以制定供试土壤条件下茄子和辣椒的平衡施肥量和研制其专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10.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利用率为4.3%~97.3%。基肥和追肥是影响田面水和地下水中N、P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在N素污染中,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地下水以NO3--N为主。田面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2.46 mg/L,50 cm渗漏水和100 cm浅层地下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1.57和68.64 mg/L,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施肥是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NO3--N高于10 mg/L,大大超过WHO饮用水标准;综合产量、养分吸收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本试验水稻当季N和P肥合理配比是N 225 kg/hm2和P 4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水稻-大麦长期轮作体系钾肥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钾肥对旱季作物的增产贡献率高于水季,其中钾肥对大麦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平均为17.9%,比水稻的高36.1%。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不施肥的作物平均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钾量相当于相应平衡施肥的59.1%和58.3%。作物地上部吸钾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秸秆。其中大麦地上部吸钾量的81.7%来源于秸秆,水稻为74.2%-87.6%。旱季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低于水季。大麦生长期平均每年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为69.8%,比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分别低15.5%、19.7%和19.4%。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大麦生长期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以每年1.6%的速率降低,但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20年定位试验后仍维持在80%以上。尽管施钾肥降低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但是年度间各施肥处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吸收1 kg钾素,大麦、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可生产籽粒平均为42.4、44.7、41.3和44.8 kg。每施入1 kg钾肥可生产籽粒分别为83.5、79.7、71.6和69.7 kg。旱季钾肥效率高于水季。在一年两熟轮作制中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为29.5%,而在一年三熟轮作制中,表观利用率可达41.5%。由于作物对钾素不断的吸收,造成在一年两熟和三熟水旱轮作系统中不施肥(CK)的土壤每年钾素亏缺148.2和182.7 kg•hm-2,而且施氮磷肥加速了土壤钾素的耗竭,每年多携带走钾素57.8和65.0 kg•hm-2。尽管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不足,但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施钾土壤平均每年仍亏钾分别为146.5和85.5 kg•hm-2。【结论】在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高于麦季,但旱季钾肥的利用效率高于水季,在年施钾量(K2O)187.5 kg•hm 2的条件下,土壤钾素仍表现亏缺,因此,应该重视土壤钾素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氮(X1)、磷(X2)、钾(X3)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和施肥量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与肥料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301.48+178.19 X1+27.64 X2+40.29 X3-56.18 X12-22.08 X22-13.05 X32+22.87 X1X2+6.14 X1X3+2.93 X2X3,该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5(纯氮),84.0(P2O5)和84.0(K2O)kg.hm-2,最高产量为8 371.95kg.hm-2,施肥配比为1∶0.36∶0.36。该试验区土地肥力情况为氮素水平低下,磷素、钾素水平中等。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1%、磷肥为17.5%、钾肥为41.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51(氮)、1.14(磷)、0.56(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江汉平原腹地江北农场5个分场布置中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中稻的增产效果明显,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小。稻谷最高增产695.1~2 414.7kg.hm-2,相应增产率为8.6%~37.8%,纯增收1 011.2~3 563.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中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180~200kg.hm-2,P2O555~60kg.hm-2,K2O 50~60kg.hm-2。  相似文献   

14.
姚建族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1045-105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芥菜氮磷钾肥效及其施肥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芥菜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只有26.3%,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产55.5%、14.1%和15.3%,平均产投比分别为36.9、21.3和12.2,表明芥菜施用氮磷钾肥料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芥菜种植地土壤Olsen-P高产丰缺指标为42 mg· kg-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短期内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与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增幅分别6.2%、8.4%、27.3%、19.5%、5.0%和7.0%、10.9%、17.7%、7.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地上部氮磷累积量。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地上部作物氮素、磷素累积量均值分别为105.0、20.4和134.3、36.7 kg·hm-2,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氮素累积量增加28.9%和7.8%,磷素增加12.1%和5.9%。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周年产量,其中SF较F处理显著提高7.8%(2017年)和6.4%(2019年)。【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氮磷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16.
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肥效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赞德 《福建农业学报》2016,(12):1294-1298
为探讨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推荐施肥技术,应用"3414"设计开展15个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目标产量受到空白区产量水平的强烈影响,二者间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关系;平衡施肥的处理(6)平均产量为8 397kg·hm-2,氮磷钾化肥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6.2%、6.5%和8.3%,平均净产值为21 663元·hm-2,比氮、磷、钾缺素区的净产值分别提高了14.4%、4.5%和6.3%。按照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3个类型对多点试验资料进行归类和回归建模,表明中稻N、P2O5、K2O平均推荐施肥量分别为219、95、154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43∶0.70。但3种稻田类型的稻谷产量水平有显著差异,氮磷钾最佳施用量有明显的差别,在施肥实践中应因土、因产量确定适宜施肥量。结果为中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施肥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以N和Ca最高,P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高于乔木层各组分。土壤各层中养分元素含量均以K最高。枫香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99 963.181 kg.hm-2,其中乔木层5种元素养分总量为2 049.652 kg.hm-2,占总贮量的2.05%,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二者的养分总量为288.74 kg.hm-2,占总贮量的0.28%。营养元素的年积累量为177.793 kg.hm-.2a-1,以Ca的积累量最大。枫香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335.975、254.590、81.386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750,利用系数为0.179,周转期为8.960 a,循环速率为P>N>K>Ca>Mg。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紫云英(Astragaius sinicus L.)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Oryza sativa L.)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化肥配施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80%化肥的4个处理水稻的总产量为37205.63kg·hm-2,60%化肥的4个处理水稻的总产量为37395.01kg·hm-2。从紫云英翻压量来看,150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9297.901kg·hm-2,225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8956.25kg·hm-2,300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7718.76kg·hm-2,375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8628.13kg·hm-2。总的来看,化肥量60%和紫云英翻压量15000kg·hm-2、22500kg·hm-2配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进行“3414”田间试验,建立蔬菜氮磷钾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研究三要素最佳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经济施肥量平均分别为,叶菜类蔬菜N(231士63)kg· hm-2、P2O5(77士30)kg·hm-2和K2O( 190士48)kg·hm-2,根茎类蔬菜N(183士37)kg·hm-2、P2 O5(130士40)kg·h...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生产水平,为高产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在黑龙江省黑土和白浆土甜菜主产区,采用3×3优化施肥设计开展甜菜优化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中氮和钾的适宜用量为90~135kg.hm-2,磷的适宜用量为80~120kg.hm-2,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N∶P2O5∶K2O=1.13∶1.00∶1.69。不施氮肥平均减产33.8%,不施磷肥平均减产21.1%,不施钾肥平均减产21.6%。从产量上看,最佳处理为N2P2K3,即N 90kg.hm-2、P2O 80kg.hm-2、K2O 13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3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