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低能氮离子束注入马齿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马齿苋种子进行了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通过离子注入提高了种子的萌发速率、发芽率,其中以剂量为1.5×1017N+/cm2的处理所表现的效应最显著。处理后的马齿苋植株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成活率曲线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马鞍型”曲线。低能N+注入后,对幼苗的致死率也有所降低。由此可见,一定剂量范围内的低能N+ 注入会提高马齿苋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低能Ar+注入樱桃萝卜点点红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cm2与3×1017Ar+/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三色堇的育种历史,分类及种质资源,对三色堇开花授粉特性及亲本选育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三色堇常规育种方法及非常规育种方法。以三色堇为母本,角堇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得到一个三色堇与角堇杂交种。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亲本相比,新品种的花径更大,花期更长,更为耐热,是一个适合北京地区的早春盆花新品种。通过航天搭载的方法得到的三色堇育种材料的花色更为丰富。试验结果表明,航天搭载技术可增加三色堇育种材料花色的变异几率。同时,探讨了三色堇F1代种子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日,青岛美田花卉种子有限公司分别在青岛总公司和北京植物园同时举办了草花新品种展示会。其中青岛展区展示了美田公司三色堇以及角堇、香堇品种163个,矮牵牛品种9个,石竹品种16个。北京展区则重点推出了适应我国北方种植的三色堇以及角堇、香堇品种46个,矮牵牛品种7个,石竹品种11个。  相似文献   

5.
离子注入对凤仙试管苗组织培养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茶花凤仙风干种子为材料,研究磷离子注入后对其组织培养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注入磷离子各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和试管苗株高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处理剂量的提高萌发率降低,平均株高增加;处理组试管苗分化率和生根率均低于对照组;低能磷离子注入能够诱导凤仙组培苗试管内开花,处理剂量为1×1016 ions/cm2时成花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氮离子注入对拟南芥的生理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拟南芥菜为研究对象,对低能氮离子注入对拟南芥干种子的萌发力、苗体生长形态性状的影响及过氧化物同工酶酶活性和酶谱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发芽率-剂量曲线呈“马鞍型”特性;离子注入对拟南芥菜生长有抑制作用,营养器官的损伤率-剂量关系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并且剂量间各性状差异极显著;离子注入后过氧化物同工酶酶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强,酶谱的变异体现在谱带强弱的变化而不是谱带增减上,初步探讨了各性状表现与POD酶活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N+离子束,对郑58、昌7-2和K12玉米自交系的干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和农艺性状变异都有很大差异,筛选出的N+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最佳诱变能量30 KV和剂量7×1016N +/cm2.同时利用10对SSR引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扩增,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等位基因2...  相似文献   

8.
~(60)Co γ-射线辐射对小报春种子萌发和M_1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茵  张启翔 《种子》2009,28(11)
用~(60)Co γ-射线辐射小报春的干种子,剂量分别为0(对照)、25、50、100、200、400 Gy,剂量率为1.0 Gy/min.对辐射后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M_1植株形态变异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γ射线辐射显著影响了小报春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综合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苗率等发现,100Gy剂量辐射后的种子发芽率为87.6%,成苗率为51.4%,确定小报春种子发芽和幼苗成长受到中等程度抑制的辐射剂量为100 Gy左右.本研究还对M_1植株形态变异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吕杰  李冠  王新绘 《种子》2004,23(8):32-34,41
以紫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N 离子注入后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剂量为6×1016N /cm2能提高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并且两个品种种子存活率剂量效应曲线呈"马鞍型".通过对发芽率的方差分析,得出N 离子注入后,品种间和剂量间差异显著,而品种与剂量互作效应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同时不同剂量离子注入可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说明适宜N 离子注入可提高紫花苗蓿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角堇(Viola cornuta),堇菜科堇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英名为Viola、Sweet Violet。花朵带点香味,所以又名香堇菜。角堇的花朵和一块钱硬币大小差不多,直径4~5厘米的三色堇和它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呆呆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将通过低温(3℃~5℃)干燥处理花椰菜完全开放的花和不同大小的蕾,利用花粉活力测定、花粉萌发观察和杂交结籽率检测等手段分析了低温保存对其花粉活力及授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开放花的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1.3%和45.6%,授粉效果也最好,每角果平均可收获11.3粒种子。3℃~5℃干燥储存8 d后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储存16 d后花粉杂交结籽率显著降低,不适合作为花粉供体;开花前1 d和2 d的蕾,3℃~5℃干燥储存8 d的花粉活力分别为88.3%和85.2%,萌发率均为32.4%左右,授粉杂交结籽率分别达到9.8和8.3粒种子/角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及萌发率逐渐降低。3℃~5℃干燥储存32 d的花粉杂交结籽率仍可达到8粒种子/角果。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一代制种和组合测配的花粉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蔡长龙  梁海锋  马睿  严一心 《种子》2012,31(8):49-51
采用生物改性离子注入设备对辣椒干种子进行了N+离子注入,详细进行了干种子注入N+离子后的育种和生长特性研究,主要研究了N+离子注入后辣椒种子的出苗率、出苗时间与N+离子注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获得了致死率为50%的离子注入工艺参数,同时,得到了离子能量和注入剂量相关的致死临界曲线,该致死临界曲线类似于反比例曲线。研究表明,致死临界曲线上任一点的离子能量和注入剂量之积在2×1017keV.ions/mm2-2.5×1017keV.ions/mm2范围内,即当离子能量与注入剂量之积大于2.5×1017keV.ions/mm2时,种子全部致死,当离子能量与注入剂量之积小于2×1017keV.ions/mm2时,将有一定比例的种子存活。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67-73
为了研究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节效应,通过盆栽条件下3种生长调节剂5个剂量拌种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适宜的施用剂量。结果表明: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进行小麦拌种均能提高种子胚乳消耗初始速率,加快种子胚乳消耗转化,促进种子萌发,有降低发芽势、提高发芽率效应,达到早出苗的效果。多效唑拌种对麦苗有加快生育进程、缩短叶片长度、降低苗高、增加叶片宽度、促进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达到壮苗效果,拌种浓度以1~1.5 g/kg为宜。种衣剂、拌种剂拌种对麦苗有加快叶龄进程、增加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形成壮苗,拌种浓度分别以8~10 g/kg、1.5~2 g/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连粳7号’水稻种子发芽率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温度和水分联合作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以含水量和贮存温度为考察因素,选用3×3析因试验设计、采用SPSS软件辅助数据分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4.5%的水稻种子在25℃下贮存180天后其发芽率仍可达89%,含水量为11.5%的水稻种子在5℃下贮存180天后其发芽率仍可达96.6%,水稻种子发芽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含水量和贮存温度为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分胁迫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的效应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用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和混合盐溶液(2.9g/L,5.9g/L,11.7g/L,17.6g/L,23.4g/L,35.1g/L)处理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种子,以研究不同盐分对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降低,萌发率与处理盐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aCl和混合盐溶液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4;盐地碱蓬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率最高,并且单盐NaC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混合盐溶液;未发芽的种子转至蒸馏水中后最终萌发率都达到了对照种子的85%以上,表明盐胁迫下种子仍保持较高的萌发潜力;种子萌发恢复率与处理盐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外源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比较研究了外源植物激素ABA(脱落酸)与植物生长抑制剂MH(马来酰肼)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以期阐明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学作用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BA与MH虽然都具有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作用,但两者生理作用性质不同,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是延缓种子发芽,而MH是降低种子活性,对种子发芽具遏制、伤害作用。MH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分布较为广泛的7份野生画眉草属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弯叶画眉草为对照,对种子产量及萌发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确定云南野生画眉草属植物的结实性能和发芽规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表现出较好的开花结实性能,种子产量以弯叶画眉草最高,达525.4 kg/hm2,黑穗画眉草次之,知风草最低;种子千粒重为弯叶画眉草>知风草>黑穗画眉草;种间相比较,弯叶画眉草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91.7%和93.0%,显著高于黑穗画眉草和知风草(p<0.01);种内相比较,5份黑稳画眉草间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较大(p<0.01或p<0.05),2份知风草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B. J. Oh    M. K. Ko  C. H. Lee 《Plant Breeding》1998,117(3):295-296
Although many Viola species are grown as ornamentals, no information on molecular markers is availabl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breeding of Viol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series-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from the series Pinnatae, Chinensis, and Variegatae of Viola species in the subsection Patellares. We report eight RAPD markers which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three different series of Viola specie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eight RAPD markers we identified could be useful to classify Viola species and to assist the hybrid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9.
张斌 《种子》2017,(9):22-26
为探索不同离子源对杉木种子发芽生理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氮、钛2种离子源,以当年生杉木优良种子为试材开展种子发芽生理及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氮、钛2种离子注入杉木种子后,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质量,其中发芽率提高18.85%~20.00%,发芽整齐性提高16.83%~34.67%,种子活力指数提高43.47%~57.44%;对种子的质膜透性及酶活性影响,钛离子注入的效果强于氮离子注入,MDA含量、SOD、POD活性分别比氮离子注入处理高出16.82%、29.22%、12.29%,而CAT含量相对降低了7.69%,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weed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tef. Flower, stem, root and leaf aqueous extracts of Parthenium at 0, 1, 5, and 10 % concentration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tef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Parthenium from leaf and flower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and complete failure of seed germination was recorded when the extract concentration from the leaf part was 10 %. In contrast, aqueous extracts from stem and root had no effect on tef seed germination. Roots appeared more sensitive to allelopathic effect than shoots. Extracts from flower, root and stem had a stimulatory effect on shoot length at all concentration levels, as against an inhibitory effect of leaf extracts. Root extracts at low concentration (1 %) greatly promoted root length but aqueous extracts from leaf and flower inhibited root l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