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这种病主要侵害的器官是法氏囊。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只有正确地接种鸡法氏囊病疫苗才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可导致免疫抑制造成免疫接种失败,诱发多种疫病.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常见和多发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并容易并发和继发其他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往我们主要采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采用IBD高免蛋黄液和高免血清治疗,又存在隐性垂直感染因子危害的弊端。从1998年开始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囊炎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青年鸡)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性是因免疫失…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程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因其是一种免疫抑制病,雏鸡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往往易激发或混合感染其它一种或多种疫病,从而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和危害程度。1临床症状1.1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缩颈呆立,畏寒怕冷,羽毛脏乱蓬松,鸡冠苍白,冠后羽毛逆立,鼻液增多,呼吸困难;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最后极度衰竭,脱水而死。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法氏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鸡孵出时法氏囊已存在,性成熟前发育最大,此后逐渐萎缩(鸡10个月),直至完全消失,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腹泻,法氏囊水肿、出血、有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暴发了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各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新特点、流行新情况以及防治新技术,做了详细阐述,供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极度虚弱、法氏囊、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此病发病率高、病程短,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病鸡法氏囊受损害,免疫功能不健全,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进而引起更大的经济损失。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2~15周龄的鸡。在自然条件下,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或超强毒株流行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常呈现暴发性死亡,然后鸡群迅速康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会严重威胁到鸡的免疫系统,导致出现免疫抑制,使其它疫苗免疫失败,鸡群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诱发多种疫病,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的短、主要感染雏鸡,2~15周龄均可发生,已2~7周龄多发,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能引起机体发生原发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外,更严重的是致使被感染鸡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产生免疫抑制,结果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致使鸡并发或继发多种疾病后,造成更大的损失。现将我县某鸡场发生的一起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任何品种、任何季节均可感染,传播性快,死亡率高,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下面就我市暴发的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然而,又因为多数雏鸡是在母源抗体水平甚高的日龄被感染的,所以病毒感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引起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本文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对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呈明显的尖峰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20%,而且该病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引起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一旦发病,较难彻底根除,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