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陈温福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历经4年攻关,育成了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沈农9017”,通过灿粳稻杂交异地穿梭育种,育成了易脱粒型粳稻新品种“中粳564”,使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获得成功,并取得了突  相似文献   

2.
浙粳2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优质、杭病粳稻新品种。于1999年用优质高产晚粳秀水110做母本与高产大粒晚粳R9682作父本杂交,当代干种子经辐射诱变处理,2000年又以F1(秀水110/R9682)为母本与秀水110为父本回交,当代干种子再经辐射诱变处理,后经多代系统选育结合产量测定与抗性鉴定于2004年育成,2007年10月通过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审查小组的考察审查。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安庆地区推广的粳稻新品种,为安徽高产、优质的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12个优质高产新品系为试材,以当粳8号和宣粳2号为对照(CK)开展筛选试验,试验采用中、晚2季种植,对参试品系在一季中粳和双季晚粳种植中的生育期、田间抗性、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徽香粳77在作一季中粳种植中产量为781.3 kg/亩,较对照当粳8号增产11.84%,在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为669.5 kg/亩,较对照宣粳2号增产9.40%,作中粳和晚粳种植中其综合性状表现均较好,可作为优质香粳稻新品种在安徽示范种植。徽粳糯115在作一季中粳和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相当,在晚粳中产量居第一,并且作晚粳种植米质比作中粳优,因此可作为优质高产的双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省粳稻单产水平,改善稻米品质,满足农民对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的需求,我们选育出了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鄂晚15,介绍了其选育经过、应用效果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作物品种的优良种性是实现其“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内因和基础。适宜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单季粳(糯)稻优良品种,必须具备丰产性、稳产性、熟期性、优质性四个方面的优良种性。自1991年以来引进了20多个粳、糯稻新品种和新品系,在校内外农科教结合基地进行了观察试验、示范对比。对其中优良种性表现比较突出的杂交中粳稻204A/轮回422、迟熟中粳96-19、早熟晚粳94578和迟熟中粳糯95225等4个品系作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初步认定:这些粳稻新品系通过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可以填补全市水稻生产中的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空白,进而成为优良粳稻的接班和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6.
优质晚粳“宝农34”是宝山区农业良种繁育场以优质晚粳“寒丰”与特色香糯“口香红”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集于一体的粳稻品种。该品种株高95~100cm,分蘖力中等,全生育期15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良,口感极佳,适宜于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环境类型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常农粳8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对其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粳41”是浙江省品审委2009年审定的高产优质晚粳稻新品种.属中熟晚粳稻,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丰产性较好,后期转色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褐稻虱,适宜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包括:适时播种移栽、培育稀播壮秧、加强肥水和田间管理、把握适宜的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9.
宣粳9397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香粳9325和晚粳9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分析常规粳稻原种繁育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混合株行冷藏法,应用"掌握品种特征特性、选用非稻茬繁殖田、严格隔离、适时播种、加强单株选择和株行鉴定、优化栽培措施、防混杂、冷藏"等举措,并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实现宣粳9397原种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晚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是我院重点研究的领域和优势学科。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都获得了丰硕成果,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十五”期间选育的高产、多抗中熟晚粳品种甬粳18,获得了2001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甬粳18能成为“十五”期间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晚粳稻的主栽品种,因其具有如下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苏粳8号(原名苏3-28,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粳8号具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业科学院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林志清研究员,几十年来一直埋首于粳型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和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栽培的育种,以及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为新疆水稻育种、栽培研究和生产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林志清研究员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潜心倾力研究新疆粳型杂交水稻,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的"西北稻区杂交粳稻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疆粳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技部支撑计划"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的选育";承担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水稻转基因田间抗旱鉴定研究;连续26年承担国家北方稻区联合区域试验、"秋光组"在新疆米泉稻区的区试及生产试验;自治区科技厅的"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特种稻米选育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自治区科技厅的"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水稻优质、高产杂交组合的选育.主持自治区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自治区科技厅抗旱节水项目的"水稻膜下滴灌"品种筛选;新疆农科院"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一期研究项目;杂交稻的优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选育;新疆农科院"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二期研究项目;水稻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选育;新疆农科院"新疆‘野败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研究"等多项课题.  相似文献   

13.
晚粳505(原代号晚粳P27)是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香型晚粳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粳晴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中抗穗颈瘟的高产晚粳稻品种镇稻16为母本,早熟、优质、抗病超级稻品种辽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中长粒优质高产中熟中粳早熟类型的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41.8 d,比对照苏秀867早1.9 d。株高98.0 cm,有效穗340.5万/hm2,每穗总粒数126.1粒,结实率88.5%,千粒质量29.0 g。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相似文献   

15.
铁粳11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粳稻新品种,在2011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审定。本文作者通过介绍铁粳11的生物学特征、品质特性、产量表现、适宜区域等,探讨该品种在我国中早粳中熟稻区产业化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优质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农业科技》2011,(6):61-64
旗麟秧苗密度对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宁加朝,李德安,黄庆宇1(20)高产优质粳稻品种“楚恢7号”的选育…………………………陈建,周建英1(53)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6l”…………………………李群仙,熊艳竹1(55)早熟耐寒粳稻“会粳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董云忠,蒋先林,余加惠,等1(56)玉米新品种“保玉12号”选育、栽培与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和县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和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2014年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11个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嘉育中科4号、南粳5055、南粳9108、武运粳23、武运粳29、镇稻18和镇糯19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3,(2):56-56
辽宁省是我国商品粳稻的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由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主持的“北方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试验示范”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大项目支持。实施两年来,项目以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为核心技术,在北方适宜稻区进行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集成,建立了百亩试验点12个,千亩示范方6个,  相似文献   

19.
周守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26-27,31
晚粳W328为优质、抗病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为在安徽省及其适宜区域推广栽种,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根据试验示范结果特制定晚粳W328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范其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以达到其高产和优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比较、鉴定引进我市的双晚粳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特性,筛选出性状优良、高产稳产的新品种作为我市双晚粳稻主推品种。根据省推广总站的安排和指导,今年我市承担了湖南省2016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粳稻机械化轻简栽培高产技术试验示范及早籼晚粳稻示范项目。试点设在共华镇。试验实施结果总结如下:1目标与任务:目标:通过晚粳的品种试验和栽培生产示范,探索我市粳稻机械化轻简栽培高产栽培技术,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晚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