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单孢子分离方法选育的菌株,生长速率一般大于常规菌株。单孢子菌株按生长形态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类型、菌丝密集、气生菌丝较多类型,菌丝稀疏、气生菌丝少、匍匐生长类型。从各类型菌株的出菇情况看,出菇时间较母株稍迟,但菇体结实。单孢子菌株的产量变化较大,从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并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可筛选出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木霉属真菌分泌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及筛选获得降解植物锈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对4个种48株木霉进行接种保湿培养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的长枝木霉所有菌株在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堆上生长都较弱,且对锈孢子壁没有破坏作用,而其他3个种的部分菌株能在锈孢子堆上生长且对锈孢子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不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对锈孢子的破坏能力差异较大;3种木霉中,深绿木霉的多数菌株在锈孢子堆上的生长良好,对锈孢子壁的破坏作用最强,康宁木霉和哈茨木霉的部分菌株次之;采用DNS显色法检测锈孢子壁诱导3株木霉分泌的胞壁降解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显示其诱导酶活的强度与菌株破坏接种锈孢子壁的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香菇担孢子交配型比例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水明  林范学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96-2302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对加工番茄列当具有强致病力的菌株,丰富加工番茄列当生物防治菌株资源。【方法】采集新疆加工番茄田间自然发病列当,组织分离获得菌株。采用滤纸平板法,测试菌株发酵液和粗毒素提取液对列当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针刺、涂抹和喷雾接种法,测试菌株对列当植株致病性;盆栽实验测试菌株孢子悬浮液对列当出土抑制效果;用形态学并辅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结果】22个菌株中14个菌株粗毒素提取液母液对列当种子萌芽抑制效果在90%以上,其中7个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大菌株孢子悬浮液均对列当植株具有致病性,菌株2016-42 、2016-36和2017-6孢子悬浮液在3种接种方式下均可致病。盆栽实验中菌株2017-6孢子悬浮液对列当出土抑制效果最高,为94.65%,其他两个菌株对列当出土抑制效果较低。形态学观察辅以分子生物方法鉴定菌株2017-6为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结论】筛选的菌株2017-6粗毒素提取液对加工番茄田列当种子萌芽具有抑制作用、其孢子悬浮液对列当植株具有强致病性,对列当出土具有较好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许鹏辉  邢顺林  段双全  张正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4-12356,12381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农田常用农药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12种农田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因农药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呈现差异.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3类药剂中,杀虫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最好,吡虫啉、溴氰菊酯、对硫磷和氧化乐果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几乎都没有抑制作用;杀菌剂则与SYAU-06菌株完全不相容,供试的4种药剂在1/10田间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超过65%,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55%;除草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介于杀虫剂和杀菌剂之间,低浓度下除氟乐灵外其余3种除草剂与草茎点霉孢子相容,几乎不影响孢子萌发,但所有除草剂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相似文献   

9.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生偏分离现象。因此,挑取时间作为一个人为因素会导致生长速度极慢的菌株丢失,而表现出虚假的偏分离现象,所以担子菌的交配型偏分离应该是孢子萌发力或生长速度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孢子比例差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1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KM9803A菌株、KM9803F菌株、KM9803G菌株、Z1菌株、Z2菌株、H2菌株耐紫外线能力较强。KM9803A与KM9803C两菌株的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仍以出发菌株KM9803菌株最多。35℃孢子萌芽率最高为KM9803C菌株。出发菌株KM9803的孢子萌发率较大多数菌株低。初步研究了室外紫外线照射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9803A菌株和KM9803G菌株在室外紫外线照射下的孢子萌发率较高,说明耐紫外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建立掘氏疫霉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是研究疫霉菌遗传学的重要试验手段。采用常规的实验室诱发掘氏疫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方法,其单游动孢子发育为有效菌株的比率较低(一般低于50%)。作者经过多次比较试验,对诱导产生孢子囊的方法和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改进,使有效菌株率提高到80%以上,每小时可分离60-80个单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原镰刀菌大分生孢子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植物病原镰刀菌的分离培养及种类鉴定的过程中,对原来没有或后期失去大分生孢子而只有小分生孢子的80个菌株,用7种方法进行了大分生孢子的诱导研究。其中更换不同类型培养基如绿豆培养基、麦粒培养基、Bilai培养基等,及原寄主重接种等方法诱导大分生孢子效果较好,有40株被诱导出大分生孢子,运用传统的分类方法鉴定,其分属于13个种和3个变种,从而为镰刀菌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段双全  邢顺林  许鹏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68-14171
[目的]研究西藏龙胆根内寄生附球霉属真菌的菌株特性。[方法]以从新鲜西藏龙胆根部内分离得到的附球霉属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①菌株在PDA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垫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黄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黄色;而在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绒毛状,菌落到后期变黄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黄色;②菌株在25℃下培养2 d后,分生孢子在黄色菌落表面形成分散的点状黑色菌落,并有黄色色素分泌。[结论]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发现分离得到的菌株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附球霉属的一种;菌株孢子的外形与附球霉孢子的外形相似,但在孢子纵、横隔膜隘缩的描述和柄细胞结构上与有关文献的描述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菌链状分生孢子形成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途径得到了稻瘟病菌产生链状着生分生孢子的突变体菌株,并对这些突变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致病性及孢子形成等特性与原菌株分别作了比较研究。用复合位点探针MAGGY和MGR586进行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确系野生型稻瘟病菌的突变体。虽然这些突变菌株都能产生病斑,但其致病性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叶鞘接种结果表明,所用突变菌株均能形成附着孢并能穿透寄主细胞壁。突变菌株能形成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多数有两个分隔,呈弯膝形或长镰刀状,透明或灰橄榄色。突变菌株在病斑上和燕麦片培养基上都能产生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也能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通过单孢分离后,在燕麦片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孢子的比例基本稳定,表明突变菌株的孢子形成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稳定性状。  相似文献   

16.
芦笋茎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和作用根部存在大量有益的拮抗细菌,其中A06、A209和S34,3个菌株对芦笋茎枯病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对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宽度分别为16.66mm,10.0mm和8.6mm;对器孢子萌发的抑制圈半径分别为9.3mm,8.7mm和9.2mm,且这些菌株的发酵液也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省烟草赤星病病原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取28份供试菌株的菌丝基因组DNA,进行rDNA ITS序列及两侧ITS序列扩增。28个供试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链格孢属7个种(包括5个小孢子种Alternaria citri,A.alternata,A.longipes,A.mali,A.gaisen和2个大孢子种A.porri,A.solani)14个菌株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42个菌株明显地分成两支,供试菌株与5个小孢子种聚为一个分支,序列同源性高达99%~100%,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但另2个大孢子种聚为单独的一支,明显地与供试菌株和其他5个小孢子种区分开。rDNA ITSl 58S ITS2序列在相对保守的基础上又存在一定变异,在一些菌物属的研究中可作为分类鉴定、分子标记、系统发育的重要依据,但通过对世界各地Alternaria菌株序列的分析发现,rDNA ITS1 58S ITS2仅能将大孢子种和小孢子种分开,还不能作为区分不同地域不同来源菌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异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但V3450菌株生长速度最快,孢子GT50最短;V16063和Vp28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孢子GT50较短;V07菌株生长速度最慢,孢子GT50最长。榕母管蓟马成虫受供试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菌剂中的变幅则明显不同,侵染致死效果依次为V3450V16063Vp28V07,LT50依次为V3450V16063Vp28V0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菌株生长速度和孢子GT50对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T50的作用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在供试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时,菌株生长速度和孢子GT50可作为评判蜡蚧轮枝菌对榕母管蓟马毒力大小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Bb2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僵菌Bb2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0~6.0.孢子萌发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测定结果表明,Bb2菌株对两种小麦蚜虫的毒力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不产子实体蛹虫草单孢子分离株的获得及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势蛹虫草原始菌株WWM04进行单孢子分离,共获得9个单孢子分离株,采用米饭培养基培养确证并且获得6个完全不产子实体的单孢子分离株。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菌落差异的4个菌落特征典型的不产子实体单孢子分离株(SSP2、SSP7、SSP19和SSP21)、原始菌株以及由原始菌株12次转接后退化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37、S61对6个菌株的扩增谱带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异性,该结果为蛹虫草退化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蛹虫草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