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棉花调控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是无限生长作物,在新疆要获得高产、高效、优质就要要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还有提高棉花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加效益的作用。本文对新疆棉花调控技术进行总结,主要有三条:一是化学调控,从而保证作物的早熟,优质,高产和高效;二是人工调控,打顶整枝:三是水肥调控,合理灌水,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棉花新陆早23号的种植密度、化学调控及人工整枝等综合措施的研究,确定新陆早23号群体与个体发育协调发展的最佳摸式,为指导新品种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在棉花生产中由于整枝带来的费时费工问题,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以简化整枝、化学调控、扩行降密等措施为主的棉花简化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棉花化学调控是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和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化学调控的重点:控好无效高度,留够有效高度。  相似文献   

5.
一、棉花化学调控的必要性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其生育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也长,加之生长发育期间气候条件变化大,如果此时管理不当或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往往会使棉株营养生长过量,蕾铃脱落严重,造成棉花晚熟,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化学调控是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应用生长调节剂,调节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和病虫害发生,促进棉铃早熟,有利于高产高效。在棉花高产栽培中,使用的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6.
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群体,为棉花的高产优质打下基础。本文重点阐述了棉花化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并提出了怎么减少误区、避免误区以及正确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系统调控是实现棉花"早、密、矮"栽培的重要保证,是棉花栽培技术较难把握而技术含量又较高的综合增产措施。科学地促控、塑造合理株型、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认真抓好棉花系统调控技术,防止棉花"高、大、空",实施好以"控群体、壮个体"为中心的"早、密、矮"技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冀东棉区以盐碱地为主,棉花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棉花的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到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密度设置、浇水施肥、整枝打杈、化学调控、中耕培土等栽培管理关键环节着手,系统调控,灵活管理,塑造理想群体结构,这些调控措施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棉花高产早熟优质。一、播种至苗期调控管理措施冀东地区土壤盐碱,春季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对出苗保苗十分不利。因此播种至苗期培  相似文献   

9.
邵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20-120,122
在棉花的生育期全程化学调控,可以达到籽棉高产优质的目的。详细介绍了棉花化学调控的作用、体会、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棉花化学调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棉花化学调控失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化学调控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栽培技术措施.适时适量地化学调控,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株型,使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优质稻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优质稻高产群体的发展概况、群体指标特征、高产优质调控技术,展望了优质稻高产群体调控的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优质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的原理和技术,认为调控中后期群体尤其是群体中后期的叶面积及其形态对于优质稻优质高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植棉效益一直较好,农民种棉积极性较高,但在棉花生产上。棉花用工较多,成本较高,棉农迫切需求不用整枝的“懒棉种”,但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懒棉种”。所谓“懒棉种”,是采用杂交棉种或短枝节品种,通过合理密植、简化整枝、化学调控的一种简化栽培管理的新技术。通过几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棉花高产栽培简化管理技术,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棉花生产上多采用人工整枝的方法,包括去叶枝、打顶、打顶心、抹赘芽、打老叶等,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易操作不慎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济宁农校农学教研室对棉花进行了化学整枝的多年试验,结果证明,化学整枝既达到整枝的理想效果,增加了产量,又用工少,操作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棉花系列调控技术能够塑造很好的株型及群体结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协调好营养与生殖生长,形成田间高光效,提高内围的比重和品质。在宽膜栽培下,棉株生育进程加快,棉田群体加大,科学系统调控棉花群体结构对促进高产、优质尤其重要。针对上述情况,对棉花栽培在“水、肥、膜、化”技术的运用上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缩节胺喷雾代替人工打顶、整枝、抑制棉花顶端生长,塑造理想株型,改善棉田通风透光,对实现真正意义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与人工打顶对比,探究化学打顶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及节本增效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选用氟节胺复配型、缩节胺复配型2种化学打顶剂,研究田间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株型特征、冠层结构、群体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45号)和主推品种(系)(中棉所50、45-21)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常规人工打顶的棉花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系)株高、株宽、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冠层不同部位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研究化学打顶技术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化学打顶的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且喷药后生长量较大;株宽显著小于人工打顶处理,喷药后横向生长被明显抑制。化学打顶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高值持续期长,至初絮期(出苗后115 d)仍维持较高的值,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上、中部透光率较高,生育后期冠层下部漏光损失较小。化学打顶的棉花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且高值持续期长,至初絮期仍维持在16.04 μmol·m-2·s-1以上,较人工打顶的棉花高出14.35%-36.3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群体呼吸速率在达到峰值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的棉花,峰值后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无显著差异;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速率的比率高于人工打顶的棉花。化学打顶的棉花单株结铃多,其中氟节胺处理棉花产量高于人工打顶。【结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具有塑造株型、调节棉花冠层结构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棉花冠层上、中部透光率大,改善了冠层中下部光环境,保证了冠层各部位均匀的光分布。化学打顶的棉花叶面积指数高且高值持续期长,增加了光合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且高值持续时间长,延长了光合时间,保证了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及长的光合功能持续期。  相似文献   

17.
<正> 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不整枝,是获得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高密化除棉是:改早播为适时晚播;改人工中耕除草为化学除草不中耕;改常规稀植为高度密植;改晚打顶为早打顶、小打顶;改精细整枝打权为仅打正顶;改分散施肥、争“三桃满挂”为重施花铃肥、主攻伏桃;改立体利用光能为平面利用光能,充分发挥群体增产优势;改一年一熟为油、棉二熟。几年来,通过全省重点社队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8.
棉花栽培全程化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调控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棉花的生长发育,防止徒长,并配合一系列的农业措施,促使棉花稳长稳发,进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把系统化控贯穿在棉花栽培的全程中,把农业措施的“促”和化学调控的“控”结合起来,塑造理想的株型,达到高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棉花化学整枝技术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禾田福可与缩节胺喷雾代替人工打顶的技术。棉花化学整枝可有效抑制棉花顶尖生长、塑造理想株型、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提高棉花的化学脱叶效果。化学整枝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对实现真正意义的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本地主栽品种新陆早52号。试验地  相似文献   

20.
由于棉花人工打顶费用的不断上涨,棉农开始使用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本文就禾田福可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对棉花进行2次喷施与正常人工打顶进行对比,调查棉田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打顶整枝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