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州斑潜蝇对芸豆,黄瓜的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名榜  程玉琴 《植物检疫》1999,13(5):274-276
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虽虫叶率5%~70%情况下,虫叶率与产量扣失率之间有明显正相关系,其大棚芸豆、露地芸豆和露地黄瓜直线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3.58450+0.03165x、y=8.82943+0.05209x、y=5.45698+0.06528x。经济阈值数学模型分别为x=11.962ln(7.1941L/(23.929-L))、x=11.611ln(5.5166L/(41.503-L)、x=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荆州地区小麦白粉病19年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决定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当年早春3月上旬的菌源基数,3月的平均温度,3月的降水量以及3月份降水量与3月平均温度的乘积。提出了病害发生程度中期观测式:Y=4.686615+0.0708637599xl-0.2924674784x2-0.02424710805x3+0.002597252644x4,历史符合率90.5%,经1981 ̄199  相似文献   

3.
泽漆对小麦的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泽漆的发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人工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出草进行泽漆不同密度对小麦为害损失试验。1995-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泽漆发生密度和小麦产量及穗数损失率的最佳数学模型均直线函数关系,方程分别为:Y=-0.3918+1.519X,Y1=2.232+1.553X。泽漆的发生为害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经济阈值计算结果表明,用使它隆进行防除,泽漆发生密度达3.0株/m^3  相似文献   

4.
青稞品种抗麦鞘毛眼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青稞品种麦鞘毛眼水蝇着卵量与其倒三叶叶基部脉间距、平均严重度均呈正相关[Y=2.4769+0.0331X(r=0.5747)、Y=42.6346+1.3424x(r=O.7625)]此外,旗叶和倒一叶叶鞘内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与平均严重度也呈正相关[Y=30.7957+8.3442X(r=0.6191)、Y=23.67+3.9044x(r=0.5559)];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产量损失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55.1483-2.4633X(r=─0.5786)]。试验表明不同青稞品种对麦鞘毛眼水蝇存在着一定的理化抗性和耐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苏云金素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得出日均捕食量(y)与猎物(x1)和捕食者(x2)之产作关系模型。处理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21x1^2+1.211x2^2+0.8822x1-10,3465x2-0.0649x1x2+1.7174;对照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17x1^2+0.7734x2^2+0.6941x1-6.4914x2-0.0474x1x2  相似文献   

6.
东北春小麦丛矮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通过重病区的系统调查和流行因素定量测定,明确在灰飞虱是小玫丛矮病最主要的介体,占飞虱种群的95%以上。灰飞得在中肋地区1年发生3代,在麦茬、草根、土缝内越冬,老熟带毒若虫和成虫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数量和带毒率与小麦全矮病发病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求得如下关系:Y=0.1823Z1-5.7418X2-0.03099X3+1.1404X4。病情与小麦受侵洒时期密切相关。田间试验表明,三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苏云金素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得出日均捕食量(y)与猎物(x1)和捕食者(x2)之间互作关系模型。处理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21x21+1.2112x22+0.8822x1-10.3465x2-0.0649x1x2+1.7174;对照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17x21+0.7734x22+0.6941x1-6.4914x2-0.0474x1x2-0.4636。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苏云金素处理东亚小花蝽若虫,减弱了其对二斑叶螨卵的捕食能力,但二者的差异不显著,对种群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花生田二代棉铃虫卵属一般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初步建立理论抽样模型:n=172.41/x—-27.12和序贯抽样模型:T0(N)=0.9N±2.31N;探讨了有卵墩率与卵密度的关系:x—=1.4999〔-ln(1-p)〕1.0916。  相似文献   

9.
茶赤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8-1994年对茶赤叶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室内培养表明,22,24,26,28℃等4个处理均适宜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离体插枝接种显示,品种间有抗性差异,且以晚间接种发病率高。该病流行程度与5-7月3个月的平均RH(X1)呈正相关,与8月份雨日数(X2)呈负相关,其综合影响的二元回归式为Y=-37.3842+0.6471X1-0.7079X2,rY1.2=0.8274,rY2.1=-0.  相似文献   

10.
野燕麦、遏兰菜复合群体对小麦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野燕麦遏兰菜不同密度的复合群体与小麦减产率,穗数减少率,穗粒数减少率等指标函数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野燕麦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遏兰菜密度是次要因子。野燕麦,遏兰菜密度与小麦减产率,穗数减少率,穗粒数减少率在试验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小麦减产率回归方程为:Yy=20.70+6.0913x1+2.1563x2+4.3250x1x2-2.1355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