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黄牛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西藏黄牛的普通核型和C带核型,着重分析了Y染色体的形态。结果表明,西藏黄牛核型为2N=60,公牛为XY,母牛为XX,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中中部着丝粒杂色体。根据Y染色体的形态讨论了西藏黄牛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岩羊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火焰干燥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技术,对青海省珍稀野生经济动物岩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岩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臂数NF=60;常染色体形态为4个近端(ST)着丝粒染色体,48个端(A)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形态为X是较大的中(M)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中(M)着丝粒染色体。公母岩羊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54,XY和54,XX。  相似文献   

3.
丹麦红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7头(3公4母)丹麦红牛的染色体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丹麦红牛二倍体为2n=60,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x染色体为一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臂比为1.722。丹麦红牛的核型和C带带型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观察统计了343个细胞的Ag—NoRs数,平均每细胞为5.314±0.181,变化范围为2~9个。分析了正常半体细胞多倍体的出现率,平均为3.4±1.2%。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手段,对青海省西宁动物园饲养的马鹿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马鹿染色体数目为2n=68,染色体臂数NF=70(♀)、71();常染色体类型为2条中(M)着丝粒,64条近端或端(A)着丝粒;性染色体类型X为近端(A),Y为近中(sM)着丝粒;公母鹿核型式为68,XY和68XX。  相似文献   

5.
家牦牛与不同野血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比较分析了家牦牛、1/2野血牦牛及3/4野血牦牛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家牦牛、1/2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家牦牛和野牦牛的染色体组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了狸獭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狸獭染色体除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n=42,无随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我国北方一种主要的农田害鼠,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fumacasThomas)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标本采用骨髓细胞材料,按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成。黑线仓鼠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4,常染色体臂数M=20,X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较小的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手段,对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饲养的哈白兔×日本大耳兔F1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的染色体数目2n=44,染色体臂数NF=78(♂);常染色体类型1~7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8~10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11~16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7~21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性染色体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公兔核型式为44,XY(♂)。  相似文献   

9.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了狸獭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狸獭染色体除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n=42,无随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徐淮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C-带。结果表明,徐淮白山羊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1号和2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为60.XX。大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显示阳性C带。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连城白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连城白鸭体细胞数目为2n=78±,1号常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常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9号常染色体及W性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Z性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连城白鸭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串叶松香草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数为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4m+6sm+4st,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2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为2对。核型类型为3B。  相似文献   

13.
寄生环形泰勒虫裂殖体的淋巴样细胞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寄生有环形泰勒虫开明殖体的黑白花牛8301淋巴经14、34和90代细胞用乳叶培养液培养后制备标本,,观察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变化情况。各代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常染色体29对,均蛘 丝粒洒色体性染色体1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各代次细胞染色体均未见嵌合、裂隙及断裂现象,表明该细胞株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4.
对已封闭饲养40多年的AMS封闭群大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和生化金矿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大鼠染色体数目为42条,其中第2和第4-10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为末端着丝粒,第14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第1,3,11-13,15-20条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X染色体缺乏多形性,为单一的Xt型;染色体G带带型基本上与标准模式图相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岭牛外周血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制作染色体G带标本,结果显示,云岭牛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牛核型为60,XY;母牛核型为60,XX。其中1~29号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较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瘤牛型的Y染色体。云岭牛染色体G带明暗相间,与其他牛品种间的带纹特征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牛羊所采食。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市的白草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草染色体总长度为45.87 μm,平均臂比为1.23,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4.83;所有染色体的臂比在1.08至1.70范围内,其中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1对,其余17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所有染色体未观测到随体出现;白草染色体基数为9,核型为2n=4x=36=34 m+2 sm,属于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1A,是进化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斗鸡染色体核型及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 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河南斗鸡的核型、G带进行了研究。核型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斗鸡染色体数目2n=78,1号和Z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2、7、W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6、8、9、10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4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st)染色体。G带研究结果表明:前10对大型染色体可分为25个区,152条深带和浅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番红花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番红花为2倍体(2n=2x=24)植物,核型公式为K(2n)=2x=24=2t+2st+8sm+12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6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对,端着丝粒染色体(t)1对.核型类型为2B,并且倍性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和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对分布于青藏高原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扇穗茅核型特征及进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扇穗茅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8;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粒(m)型和亚中部着丝粒(sm)型,中部着丝粒型占比更高;平均臂比介于1.27~1.44之间,长度比为1.95~2.56,核不对称系数处于55.64%~57.88%之间;核型类型有1B,2A和2B三种;所有居群中,居群83的染色体核型进化程度最高,居群67的进化程度最低;当遗传距离为1时,居群119和120优先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扇穗茅的染色体核型数目、特征和进化趋势,为今后进一步探明扇穗茅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细胞学佐证。  相似文献   

20.
核型快速进化是马属动物基因组进化的最显著特征,很多染色体内或染色体间的重排以及融合裂变事件可解释其核型多样化,然而非重排所致的着丝粒重定位也对染色体形态产生影响。据报道,着丝粒重定位事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基因组,尤其马属动物上出现较频繁,因此人们开始研究着丝粒特征及进化模式,试图揭示着丝粒移动的机制及其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但着丝粒重定位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它介导动粒装配参与染色体的分离和稳定遗传。着丝粒的功能高度保守,但其结构在物种间甚至在同一物种不同染色体间也有差异,并且着丝粒序列由大量重复序列构成,因此对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对马属动物着丝粒结构进化及着丝粒重定位事件的新进展进行概述,并探讨了马属核型的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