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能力最强;而紫花苜蓿硒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基施硒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有机硒的转化率(P<0.05),当施硒量≥0.45 mg·kg-1时,有机硒转化率 > 50%.紫花苜蓿有机硒转化率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紫花苜蓿对硒肥的利用率很低,不超过1.5%;并随生育期的进程先升后降,初花期硒肥利用率最高.施硒量与不同生育期苜蓿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基施硒肥与苗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9912x+0.1827(R2=0.9696),基施硒肥与分枝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7394x+0.1724(R2=0.9670),基施硒肥与孕蕾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5045x+0.1542(R2=0.9694),基施硒肥与初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2547x+0.1588(R2=0.9835),基施硒肥与盛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0044x+0.1500(R2=0.9904).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充分供应情况下,基施不同量硒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育期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草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株高和叶茎比。基施0.45 kg·hm-2硒的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其草产量、株高和叶茎比方面均表现最佳,草产量分别比未施硒提高32.67%、24.78%和37.93%,株高分别比未施硒提高10.01%、14.00%和10.51%。叶茎比分别比未施硒提高6.43%、8.00%和12.80%。而干物质积累在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分别以0.45、1.05和0.75 kg·hm-2处理积累速率最高。未施硒处理生长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初花期有所下降,但施硒处理均进入生长高峰,积累速率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为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L.)营养品质,探索不同生育期营养积累分配的动态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不同生育期营养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基施硒肥能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钾的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以基施硒量0.45kg·hm-2效果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分枝期最高,初花期最低;而NDF含量孕蕾期最大,ADF和钾含量盛花期最大,钾、NDF和ADF含量苗期最小;粗脂肪含量初花期最高,苗期最低;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钾的贡献率均高于50%,而叶NDF和ADF贡献率低于50%。适量基施硒肥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叶粗脂肪、叶磷、叶钾贡献率及孕蕾期叶粗蛋白、NDF贡献率(P<0.05),苗期叶ADF贡献率和分枝期叶粗灰分贡献率,以基施硒肥0.45kg·hm-2时达到最大。综上可知,叶是苜蓿营养的重要来源,适量基施硒肥能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并提高叶营养贡献率;分枝期是苜蓿营养相对较高的生育期,以基施硒肥0.4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硒肥基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不同形态硒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硒量增加,紫花苜蓿全硒、无机硒、有机硒含量和积累量逐渐升高,以施硒量为1.05kg/hm2时达到最大值,同时紫花苜蓿各形态硒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而积累量却不断增加。随施硒量的增加,各生育期有机硒转化率逐渐升高,以施硒量为1.05kg/hm2的处理最高。因此,可通过基施适量的硒提高草产量,并提高硒含量和积累量以及有机硒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基施硒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微量元素硒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抵抗逆境环境的能力和机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草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硒可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各生育期均以施硒量为0.45 kg·hm-2草产量最高,当施硒量再增加,草产量增幅反而降低;不同生育期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施硒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硒量为0.45kg·hm-2 (Se4)时达到最大值;其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其中施硒量为0.35kg·hm-2时,MDA含量最低.说明在施硒量较低时,硒提高了紫花苜蓿抗氧化作用的能力,而施硒量较高时,硒对其抗氧化能力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沿黄滩区,通过播前基施硒钴配合微肥研究其对紫花苜蓿光合能力以及生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钴配合微肥均能够显著提高从现蕾期到开花期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能力,提高苜蓿单位叶面积生产干物质的速率.其中,硒肥570g/hm2、钴肥762g/hm2配合基施的效果最佳,和对照相比,从现蕾期到开花期苜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硒肥利用率,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硒特性,采用叶面施硒方法,研究硒肥对苜蓿产草量及吸收、转化、利用硒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能提高苜蓿产草量,并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以施硒100 mg·kg-1增产最好,显著高于未施硒苜蓿(P<0.05),但与施硒50,70和200 mg·kg-1苜蓿差异不显著;苜蓿吸收外源硒能力随施硒量增加而提升,而有机硒转化率及硒肥利用率随施硒量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施硒苜蓿有机硒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未施硒苜蓿(P<0.05),但施硒苜蓿间差异不显著,而硒肥利用率以施硒50 mg·kg-1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紫花苜蓿的镉累积并实现富硒目的,探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及富硒降镉特性的影响。以草原三号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硒肥的方式,在初花期测量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并检测根茎叶部位的总硒、硒代蛋氨酸(SeMet)、镉等含量,分析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硒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富硒量均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总硒和SeMet含量均显著提高,镉含量、镉富集系数、镉转运系数均显著下降。相同喷施硒肥浓度下,低浓度镉污染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高浓度镉污染则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100 mg·kg-1时,紫花苜蓿中硒含量最高、镉含量最低,各组织中总硒、SeMet含量:叶>茎>根,镉含量:茎<叶<根。相同条件下,中苜一号的生物量、总硒、SeMet含量均高于草原三号,镉含量低于草原三号,且在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50 mg·kg-1的条件下富硒降...  相似文献   

9.
硒以及硒钴配合施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叶面喷洒硒肥以及硒钴配合肥研究其对不同生育期内紫花苜蓿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2种微肥在苜蓿分枝期到开花期期间施用均能显著提高其茎叶比,降低鲜干比;(2)硒肥仅增加苜蓿营养生长期间的地上生物量,硒钴配合肥则显著增加苜蓿整个生长期间的地上生物量;(3)2种微肥均能够显著增加紫花苜蓿10~20cm土层中的地下生物量,有利于苜蓿对耕作层内土壤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叶面喷洒硒钴配合肥使10~20cm和0~50cm土层中的地下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9%和7.5%,比单施硒肥效果好;(4)硒肥以及硒钴配合肥对30~50cm土层地下生物量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到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且硒钴配合肥比硒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喷施亚硒酸钠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施硒水平(50、100、200 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4茬每茬次干草产量都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对不同茬次的干草产量影响不同,适量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P<0.05),年产量以施肥量50 mg/kg的亚硒酸钠最高.喷施硒肥对每茬次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4个处理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及植株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则随着喷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粗纤维以100 mg/kg处理最高,粗脂肪以200 mg/kg处理最高,但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年积累量都随着施硒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50 mg/kg处理最高,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瘤胃硒丸的补硒功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10只山羊、25只绵羊给5%元素硒、重10g的铁丸1枚/只,40只山羊每10天注射1次0.2%亚硒酸钠注射液0.5ml,以与硒丸比较效果。70只山羊、25只绵羊作对照。对T细胞转化率、谷草转氨酶(GOT)、增重及毛、全血硒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一次性投入瘤胃硒丸类似定期注射亚硒酸钠,且对动物无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硒对动物体影响的研究,逐渐认识到了微量硒对生命过程的重要性。我国近来在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国外,科学家们在硒的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从最近的报道得知,体内有28种硒蛋白,已经克隆并测定哺乳动物9种硒蛋白的DNA序列,其它硒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1硒的生物学功能动物摄取硒的主要来源为食物,食入的硒通过肠道(十二指肠)吸收。吸收的硒首先进入血液,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然后由血液转运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肝有贮蓄过量…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修复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变的功能;本文系统介绍了柑橘的富硒技术。通过施用柑橘富硒增甜素,柑橘果品硒的含量为0.01mg/kg~0.043mg/kg,之间。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硒的卫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硒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硒中毒的主要原因、畜禽对硒的需要量与耐受量、硒对动物的毒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为动物硒中毒病的诊断、防治及在饲料中合理使用硒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硒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琪  刘博  肖小珺 《饲料广角》2003,(16):38-40
硒是动物体内的必需营养元素,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发挥活性必需的组成成分。参与谷胱甘肽的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本文主要叙述了硒的生物学活性、营养作用,并分析了硒中毒的原因以及介绍了其在畜禽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硒的生物化学功能硒作为一种化学元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对人畜有毒的物质。直到1957年,Schwarz等发现从酿酒酵母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因子Ⅲ(即硒),能预防老鼠因VE缺乏而引起的肝坏死,才使人们认识到硒是动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硒的生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抗氧化作用的实现主要通过酶和非酶两个途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被公认的含硒酶,于1957年由Mills和Randall首先发现,但直到1971年才由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GSH—PX的组成物质…  相似文献   

19.
对9份牛乳中硒和GSH-PX进行了测定,结果,乳硒含量为(2.68±0.99)μg/100mL;GSH-PX为125.39±22.83(GSH-PX活力单位/mL),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GSH-PX=硒浓度×12.70 85.56,R=0.8392(P<0.0025),乳硒与GSH-PX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有机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动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在动物体内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5’ -脱碘酶的必需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体内许多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对动物机体抗氧化、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硒研究的深入 ,硒对动物机体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硒进入机体主要通过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 ,对于动物 ,食物是摄取硒的主要来源。饲料牧草中含硒量低于 0 .0 5μg/g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而我国约有 2 /3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因此补硒在我国动物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1 有机硒与无机硒长期以来 ,人们采用无机硒—亚硒酸钠作为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