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凉州区黄羊河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基础上,以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提出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凉州区祁连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到农村农业经营和发展的稳定,在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农村小流域的用水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本文就农村综合治理的措施进行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对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案和措施,以期对农村小流域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临夏州水土流失现状及小流域治理情况,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效。坚持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出今后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应树立统筹协调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深入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以动态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思想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 ,研制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向动态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模块、指标体系管理模块、单项指标评价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组成 .为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 ,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匣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效益的评价 .运行结果表明 :系统设计合理 ,运行良好 ,易于操作 ,功能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分别讨论了水土保持耕作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工作思路,并对几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榆林青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深入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动态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思想,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制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向动态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该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模块、指标体系管理模块、单项指标评价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组成.为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匣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效益的评价.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运行良好,易于操作,功能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多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中讲的小流域,一般是指流域面积5~30km^2,最多不超过50km^2的沟道。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称为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铁炉沟小流域是水利部“948”项目实施小流域,在综合治理中突出了以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坡改梯工程和以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为特色的开发性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保持措施产业化和社会效益可视化,同时也达到理想的生态效益目标。在此,研究了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总结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砂泥岩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观当前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并不乐观。由此可见,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为此,全文通过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后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最后分析了相关的效益,意在提升小流域的整体水土保持水平,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流域治理思路、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泊尔、非洲)小流域治理的思路、技术及模式等,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考和展望: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治理需遵循因地制宜、适度治理的原则;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综合治理的对象、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菊安 《农业展望》2013,(10):41-44
目前,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地方政府未来工作重点。中国流域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流域经济。同时,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参照2002年农业部出台的中国十大农业生态模式,结合目前流域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小流域治理型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划分为治理前期、治理期、验收期和治理期后共4个阶段,采用经济评价、多专家多指标评价以及层次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对应于4个治理阶段的评价体系,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通县寺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本文研究了寺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内容及其效益,提出青海省浅山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水”关键,在综合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4.
以具有西南土石山区典型特点的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等现代科学技术,对重庆市璧山小流域进行了生态修复监测研究。经过3年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结果显示,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提高、植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泥沙量和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修复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对影响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因子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年限、人口环境容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璧山小流域最适合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近自然式生态修复,修复年限越长、人口环境容量越小,修复成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朱慧敏 《北京农业》2012,(27):120-121
甲积峪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属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崆峒项目区,该项目主要注重引进参与式理念,通过进行项目宣传、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充分体现政府部门引导、社区组织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探索参与式流域治理管理的可操作模式,加上项目措施的实施及其发挥的成效,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小流域示范区。并使该示范流域综合开发以减贫为重点的最佳小流域治理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继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9-300,302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龙头沟小流域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2批重点小流域,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效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18.
以泉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水磨河,存在着人为因素诱发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流域在干旱半干旱的新疆低山丘陵区,位于乌鲁木齐近郊,所以,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要考虑生物和工程措施,还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梁国军  彭明春  程方平  朱先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44-18646,18667
[目的]分析云南怒江流域植被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影像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云南植被》将云南怒江流域植被划分为19种自然植被和1种人工林。以2009年TM影像为数据源对保护区植被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利用MODIS NDVI数据提取各类型的MODIS NDVI季节变化信息,构建5个光谱特征季节变化指标来对研究区植被进行了全年分析。[结果]NDVIjmax:常绿类型大于落叶,森林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NDVIjmin:森林类型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NDVIjm:常绿阔叶林类型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针叶林类型以及落叶阔叶林、人工林和竹林,灌草丛及草甸类型相对较低,2种草甸类型最小。NDVIjr:一般是落叶大于常绿,灌丛及灌草丛类型大于其他类型,水热好的大于其他区域类型。NDVIja:基本上是森林类型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结论]构建的5个光谱特征季节变化指标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植被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及流域分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罗甸县石漠化面积为103479.65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35%,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83%),明确了罗甸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罗甸县石漠化的危害。根据石漠化现状及分布,其防治分区以流域、主要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及防治方向、区域资源条件为划分依据,并采取二级分区等级系统将石漠化综合防治分为4个大区(其中包括11个小区),并对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