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流域山坡长度是指流域内山坡的山顶和山脚之间沿最陡坡向的水平距离,流域平均山坡长度是整个流域内山坡长度的平均值,它们是描述流域地形地貌特征的基本地理参数,广泛应用在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水土流失模型中。人工确定流域的山坡长度非常费时并会因不同用户的主观思维而不同,然而它的取值对于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否准确地模拟流域的水文过程十分重要。探讨了两种从DEM模型中提取此参数的方法,并以宜昌黄柏河流域为例,就其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中的应用及其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字流域水文模拟在增江流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拟已成为近年来流域水文模型的热点之一。探讨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入手,研究了数字高程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相结合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模思路,并把它应用于增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结果证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拟已成为近年来流域水文模型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探讨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入手,研究了数字高程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相结合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模思路,并把它应用于增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结果证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黄河下游分布式水资源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 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SWAT模型是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生态评价模型,可长时间、连续模拟和预测复杂的流域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条件下,流域内水分、泥沙和农业化学物质的流失量。介绍了SWAT的发展历程、建模原理、模块功能及其在灌区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评价、非点源污染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栅格型DEM数据的数字河网水系提取技术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立并应用提供了保障和基础。DEM水平分辨率不仅影响数字河网水系提取的结果,而且直接关系到水文模型计算单元的尺度。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河网水系提取软件DigitalHydro,以淮河史灌河流域黄泥庄站以上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辨率DEM数据对提取的流域特征的影响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流域地形被坦化,径流汇水长度变小,流域面积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按照综合分布式概念性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长处的建模思路,应用改进的格林-安普特下渗理论和地貌水文学的水滴运动理论,建立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松散结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型的产流方法融合了邓恩产流理论和霍顿超渗产流理论,考虑土壤水分剖面、土壤各向异性和地形坡度等对流域产流的影响;模型的汇流方法利用地貌水文学理论,寻求水文过程与流域地形地貌的相互作用及定量关系,以确定模型参数,其优势在于可以考虑净雨空间分布不均和流速空间分不均对流域汇流的影响问题。以湿润地区典型流域沿渡河为对象进行水文模拟应用研究,结果良好,说明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针对峰丛喀斯特流域山坡、洼地地貌特征,构建了反映导水介质慢速、快速水流入渗补给和蓄泄特征以及山坡-洼地水力联系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根据贵州省普定陈旗流域出口断面实测流量和洼地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选,计算山坡、洼地多重径流成分。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流量以及地下水动态过程;山坡是流域的重要补给源,其水量占总水量的76%;山坡、洼地地表径流、快速径流、慢速径流占总水量比例分别为3.8%、71.8%,24.4%,反映了喀斯特地区裂隙管道快速流对陡涨、陡落流量过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水文模型有效结合了流域地形,包括流域边界、坡度、流向、河网水系等地理信息特征,考虑了降雨、下垫面条件等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是现阶段水文模型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考虑水库调蓄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并用于乌江上游三岔河流域普定水库和高车水文站的洪水预报中。结果表明,普定水库和高车水文站洪水模拟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了0.85和0.95,可以为该地区的洪水预报以及流域内任意点的雨量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利用数学高程模型识别流域分水线、确定坡面水流方向以及计算流域参数的方法。通过实验流域的数据验证 ,表明该法能正确计算流域的有关参数 ,自动勾绘流域分水线 ,确定坡面水流方向。从而为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的研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田流域水文响应特征分析及模型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流域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复杂和农业管理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表现出了与自然流域不同的水文特征。通过对农业水文、农田水利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农田流域典型下垫面和农业管理活动2个角度,分析农田与自然流域水文响应差异,提出建立基于农田水文系统特征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若干考虑。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降水径流模型产流结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提高描述水文时空变化的精度,结合我国北方实际干旱半干旱流域的实际水文资料,以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已推导出的坡面流,壤中流和地下水的一维偏微分简化方程组来进行产汇流模拟计算,并且针对北京市怀柔水库流域的水流运动规律和水文特点建立了以水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分布式降水径流模型的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阐述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研究的基本状况。指出,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是基于一定水文规律的现状水资源的调控与开发利用。认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水文循环规律发生了变化,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为研究宏观尺度上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规律和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提供科学有力的工具。回顾了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发现状,认为目前我国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开发还不能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开发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文章最后给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过程中模型结构、尺度及模型参数的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川径流量显著减少,这已引起严峻的生活生产及生态等方面问题。本文基于SWAT模型,成功构建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皇甫川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1990-1999年月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2000-2004年月径流资料作为模型验证,对模型的适用性做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率定期的Nash-Sutcliffe系数Ens值和相关系数R2均为0.80,相对误差Re为-4.6%,验证期的Ens值为0.66,相关系数R2为0.67,相对误差Re为10.1%,总体模拟结果较为满意。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皇甫川流域未来的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A new watershed model, DRAIN-WARMF,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the nitrogen fate and transport that occur in small, predominantly subsurface-drained,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that experience periodic freezing and thawing conditions. In this modeling approach, surface flow is simulated using a watershed scale model, WARMF, and subsurface flow is estimated using a field-scale model for subsurface-drained shallow water table fields, DRAINMOD 5.1. For subsurface flow calculations, the watershed is subdivided into uniform cells, and DRAINMOD is run on each cell with input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 The coupling results in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that calculates the total flow at the outlet of a watershed as well as the nitrogen losses.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for the St. Esprit watershed, located approximately 50 km northeast of Montre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94 to 1996; data from 1994 and 1995 was used for model calibration and data from 1996 was used for model validation. The new model was able to adequately simulate the hydrologic response and nitrate losses at the outlet of the watershed. Comparing the observed daily flow/monthly nitrogen with the model's outputs over the validation period returned an R2 value of 0.74/0.86 and modeling efficiency of 0.72/0.83. This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model's ability to simulate hydrology and nitrogen losses occurring in small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in cold climates.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坝系具有拦截泥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淤地造田、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淤地坝系规划阶段水文计算的主要任务是计算设计暴雨量、设计洪水量和输沙量等重要特征参数。以某小流域坝系为例,对缺乏水文泥沙资料情况下,坝系规划中所依据的重要水文特征参数的确定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小流域淤地坝系的合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瞬时单位线的汇流参数是依据单站水文资料以分区综合的方式计算得到。在无资料地区,使用该法推求设计洪水时,可能出现汇流参数地区局部异常的情况,造成设计成果有偏差较大,引起工程不必要的浪费。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以ArcGis为平台,借助工程区域DEM数据,建立地貌瞬时单位线的方法来推求设计洪水,用以减小水文模型对于水文资料的依赖。最后,运用该方法推求琼江上游拦江流域设计洪水。设计成果与水科院推理公式法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合理。同时,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人员使用该法推求设计洪水时,需要对于设计流域的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实践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易行,容易被设计人员掌握,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的水文模型在沮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型是近年来水文模型的热点,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型一直是水文研究的一个难题。分析了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特性,建立了符合该产流特性的数字高程模型和陕北模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沮河流域桃曲坡水库的洪水预报中,计算结果证明该水文模型在干旱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