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安庆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09-109,154
本文对玉米与大豆、玉米与小麦、玉米与马铃薯、玉米与大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与流通的区域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智先 《农业展望》2008,4(8):14-16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及商品粮玉米集散地,其玉米生产与流通在全国占有较重要地位。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与流通的区域性特征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玉米播种面积大,商品率高,辐射范围广,但粗放式经营占主体,流通成本过高。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与流通的措施:从玉米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化转变,提升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构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合理布局玉米深加工企业。最后展望了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与流通的发展趋势,预期未来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将再上台阶,流通将更为顺畅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高赖氨酸玉米和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简称双高玉米)4种杂交类型的F1和F2与双亲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双高玉米与双高玉米或双高玉米与高赖氨酸玉米较易组配超亲优势组合;选配双高玉米杂交种以双高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的组合方式最佳.2)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遗传效应复杂,用较高蛋白质含量的亲本作母本有利于提高杂交种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上隔天雨、下隔地下水的测坑内研究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苗期夏玉米耗水量与土层含水百分率呈正相关 ;拔节抽雄期夏玉米耗水量与玉米叶面积系数呈正相关 ;灌浆期夏玉米耗水量与玉米叶面积系数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鹏  王珍珊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94-94,186
玉米与玉竹间作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玉米、玉竹产量有所降低,但玉米与玉竹间作总体上比玉米单作或玉竹单作收益高。玉米与玉竹问作的立体种植模式对提高经济收入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各类玉米产区生产与需求动态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加工作物,中国是玉米第2大生产国,从全国范围看,玉米总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但各省区玉米生产发展很不平衡,玉米的消费水平差异也很大,呈现出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的局面。本文依据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玉米消费情况把我国玉米产区划分为3种类型,即玉米主产区、非主产区和中间产区。分析了各类产区玉米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动态及采取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山东最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规模增大,但玉米病虫害对玉米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该文介绍了乐陵市玉米种植现状,分析了该市主要玉米病虫害大斑病、玉米螟虫和蚜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提出加强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以及地方政府进行政策扶持,以期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播期对粗缩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玉米播期关系极为密切,适当推迟夏玉米播期,使玉米易感病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错开,可以有效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甘肃旱作区玉米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玉米在甘肃旱作区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从旱作区玉米育种目标与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与发展旱作玉米技术体系、根据干旱特点确定旱作区玉米的抗旱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旱作区玉米育种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利于优化玉米作物生长环境,缩短作物污水生长周期,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该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与应用效果进行简单论述,介绍了玉米灭高茬整地与宽窄行留高茬交叉种植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爆发频率与程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为富硒玉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环境中48块样地土壤及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的硒含量,分析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土壤平均硒含量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与土壤平均硒含量的比值为0.196 3~0.201 6,玉米对土壤硒的吸收稳定。【结论】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在发展富硒玉米时,选择硒含量较高土壤种植玉米,以保证玉米产品的高硒含量。  相似文献   

12.
刘静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9-339,343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大宗谷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可加工品种很多。总结了玉米凉粉、玉米奶饮料、玉米蛋糕、香酥玉米豆、玉米饴糖与玉米醋、玉米粉条、玉米面包、玉米片、玉米方便粥、甜玉米饮料等11种玉米食品加工技术,以供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套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方式相比,玉米与不同作物间套作更能提高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以及产量。4种间套作方式中,玉米花生、玉米大豆间作在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方面提高幅度较大;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方面,则以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氮素累积最大,可达224.6 kg/hm2,以玉米红薯套作处理的磷、钾养分累积最大,分别为117.72、352.84 kg/hm2;产量方面,玉米红薯套作、玉米大豆间作较玉米单作增产率分别达75.7%、47.5%。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特种玉米育种工作的现状 ,特种玉米的研究与利用 ,搞好特种玉米的途径与方法 ,以及发展特种玉米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我国特种玉米育种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爽甜糯玉米资源发现的背景与经过,介绍了爽甜糯玉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论述了爽甜糯玉米的遗传与应用,并介绍了爽甜糯玉米杂交种的种植要点,以期为该类玉米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色玉米作为一种新开发出来的玉米品种,它具有与普通玉米不同的地方,一般的特色玉米都作鲜食用,具有香、甜、粘糯、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同时特色玉米色彩斑斓,有黄、白、黑、花等色彩。在品种分类上,特色玉米与普通玉米相同,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栽培管理与普通玉米基本相同。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8-30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二大国,玉米的用途对国民经济构成影响巨大。玉米由于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并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加,以下文章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兴电灌区主要间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兴电灌区不同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产量优势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油葵、胡麻、豌豆的单作产量均高于间作,其中玉米与豌豆的间作优势最明显,LER达1.51;油葵与胡麻的间作优势相对较差,LER为1.38。玉米与胡麻、玉米与豌豆的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稳定性较差。间套作种植后,玉米和油葵植株矮化或弱化,主要产量要素降低;胡麻、豌豆与玉米间作可改善经济性状,而与油葵间作则相反。玉米与胡麻间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玉米与豌豆间作。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的整体产量和效益,以玉米、大豆纯作为对照,对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玉米或大豆纯作,其中2行玉米与6行大豆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12 413元/hm~2;2行玉米与2行大豆间作处理次之,经济效益为11 915元/hm~2。2行玉米与2行大豆间作处理的作物总产量最高,达到了10 317 kg/hm~2,该模式下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明显低于大豆纯作以及其他间作模式,而玉米产量明显高于玉米纯作。建议在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地区,尽量采用2行玉米与2行大豆间作模式,既能增加玉米产量,又能增收大豆,同时还能培肥地力;在以夏大豆生产为主的地区,尽量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间作模式,在确保一定大豆产量的同时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