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自2017~2019年采集锦州地区某规模化牛场患有乳房炎的奶牛乳样150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并使用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试验共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总分离率为32%;抗菌肽NZ2114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于葡萄球菌细胞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经过抗菌肽NZ2114处理后相关病菌体对于部分抗生素敏感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杀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停乳链球菌CVCC 3938耐药性,通过NZ2114对停乳链球菌CVCC 3938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和全脂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牛奶中的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测定评价其抗菌特性;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NZ2114作用下的细菌形态变化;使用凝胶阻滞、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进一步分析NZ2114对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结果显示,停乳链球菌对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均产生耐药性,临床分离菌株则呈现多重耐药性,NZ2114对受试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11~0.45 μmol/L。抗菌肽在TSB培养基和全脂灭菌牛奶中均具有抑菌活性,且在短时间内(0.5~3 h)可使停乳链球菌菌落数下降3个数量级。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抗菌肽NZ2114能够破坏停乳链球菌细胞膜,导致其内容物泄漏。凝胶阻滞、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证实抗菌肽穿过细胞膜后与细菌基因组结合,破坏了DNA,以此达到杀菌目的。上述结果表明,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杀菌活性强,其破坏菌体细胞膜后可直接作用于胞内的基因组DNA并改变其二级结构。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停乳链球菌引起乳腺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杀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停乳链球菌CVCC 3938耐药性,通过NZ2114对停乳链球菌CVCC 3938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和全脂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牛奶中的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测定评价其抗菌特性;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NZ2114作用下的细菌形态变化;使用凝胶阻滞、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进一步分析NZ2114对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结果显示,停乳链球菌对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均产生耐药性,临床分离菌株则呈现多重耐药性,NZ2114对受试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11~0.45μmol/L。抗菌肽在TSB培养基和全脂灭菌牛奶中均具有抑菌活性,且在短时间内(0.5~3 h)可使停乳链球菌菌落数下降3个数量级。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抗菌肽NZ2114能够破坏停乳链球菌细胞膜,导致其内容物泄漏。凝胶阻滞、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证实抗菌肽穿过细胞膜后与细菌基因组结合,破坏了DNA,以此达到杀菌目的。上述结果表明,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杀菌活性强,其破坏菌体细胞膜后可直接作用于胞内的基因组DNA并改变其二级结构。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停乳链球菌引起乳腺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抗菌肽NZ2114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和相关机制,本试验以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杀菌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和电镜学试验对抗菌肽NZ2114杀菌特性和杀菌机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无乳链球菌生物膜和持留菌的抑制和消除作用。结果显示,NZ2114对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的MIC为0.23 μmol/L,对3株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菌株CAU-FRI 1、2和3的MIC均为0.11 μmol/L,万古霉素对以上4株受试菌株的MIC值均为0.67 μmol/L,因此NZ2114的抗菌活性是万古霉素的2.91和6.09倍。同时,2×MIC、4×MIC浓度的NZ2114可在0.5 h内杀灭99.9%细菌,且持续药效作用可达270 mi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NZ2114处理后,细菌表面出现皱缩甚至破裂,细菌产生的生物膜消除。NZ2114在2×MIC下,24 h对早期生物膜抑制率为99.9%;在32×MIC下,24 h对成熟生物膜消除率达99.9%。此外,NZ2114在16×MIC时,对生物膜内的菌体具有99.9%以上的杀灭效果;万古霉素无法清除的持留菌经0.5×MIC的NZ2114处理后,也可以达到99%以上的消除率。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NZ2114处理后的生物膜厚度从28.48 μm减少到10.32 μm,证明了其强效杀菌和抑制生物膜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NZ2114对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杀菌活性高、速度快、抑制/去除生物膜能力强,并对膜内菌及持留菌具有高效杀菌作用,且作用显著高于万古霉素。因此,NZ2114具有开发成为治疗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新型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抗菌肽NZ2114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和相关机制,本试验以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杀菌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和电镜学试验对抗菌肽NZ2114杀菌特性和杀菌机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无乳链球菌生物膜和持留菌的抑制和消除作用。结果显示,NZ2114对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的MIC为0.23μmol/L,对3株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菌株CAU-FRI 1、2和3的MIC均为0.11μmol/L,万古霉素对以上4株受试菌株的MIC值均为0.67μmol/L,因此NZ2114的抗菌活性是万古霉素的2.91和6.09倍。同时,2×MIC、4×MIC浓度的NZ2114可在0.5 h内杀灭99.9%细菌,且持续药效作用可达270 mi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NZ2114处理后,细菌表面出现皱缩甚至破裂,细菌产生的生物膜消除。NZ2114在2×MIC下,24 h对早期生物膜抑制率为99.9%;在32×MIC下,24 h对成熟生物膜消除率达99.9%。此外,NZ2114在16×MIC时,对生物膜内的菌体具有99.9%以上的杀灭效果;万古霉素无法清除的持留菌经0.5×MIC的NZ2114处理后,也可以达到99%以上的消除率。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NZ2114处理后的生物膜厚度从28.48μm减少到10.32μm,证明了其强效杀菌和抑制生物膜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NZ2114对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杀菌活性高、速度快、抑制/去除生物膜能力强,并对膜内菌及持留菌具有高效杀菌作用,且作用显著高于万古霉素。因此,NZ2114具有开发成为治疗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新型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奶牛乳房炎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四环素耐药机制,本研究以K-B法和常量肉汤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26株奶牛乳房炎S.aureus进行四环素耐药表型检测及加入利血平后的MIC值检测;以PCR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和tetK,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检测结果表明:26株菌株中,7株对四环素耐药,19株敏感;利血平能显著降低部分耐药株对四环素的MIC值;在7株耐药菌株中,1株检测出tetM基因,6株检测出tetK基因,没有检测到tetL和tetO基因;tetK基因与S.aureus质粒pT181同源性为100%,tetM基因与转座子Tn916序列同源性为99.9%。实验研究表明,26株奶牛乳房炎S.aureus四环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符,耐药机制以外排蛋白介导为主,并在国内牛源S.aureus中首次检测到tetK基因。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致病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耐药性致病菌,本研究针对西安地区显性乳房炎奶样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学鉴定法对34头(次)荷斯坦牛76个乳区152份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进行了分离培养,共检出92株阳性菌株,检出率为60.5%;对其进行S.aureus致病基因nuc的特异性PCR检测,共检出28株含nuc基因的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0.4%;进一步针对MRSA耐药基因mec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共检出5株MRSA,检出率为17.9%。研究结果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17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本试验以山东省某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乳样中分离和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药敏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确定金黄葡萄球菌对17味中药的药物敏感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此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的中药两两组合制成双联中药复方,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双联中药复方的分级抑菌浓度(FIC)。[结果]黄芩、连翘和五倍子3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表现为高度敏感;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7.813 mg/mL和15.625 mg/mL;连翘和五倍子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625 mg/mL和31.25 mg/mL;黄芩+连翘、黄芩+五倍子、连翘+五倍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的检测结果均为15.625 mg/mL,且双联中药间均表现无关作用。[结论]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后,其抑菌效果未必增强。  相似文献   

10.
艾叶提取液体外抑菌及耐药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叶提取液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耐药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中药药敏纸片法、微量稀释法、琼脂打孔培养法和抗菌药药敏纸片法考察艾叶提取液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及耐药抑制作用。结果:艾叶提取液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耐药逆转试验结果表明,艾叶提取液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耐药逆转作用。结论:艾叶提取液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和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晶  王晓  王新  郭刚  王雅春  俞英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0):213-218
本研究旨在检测并对比分析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的流行情况及乳汁中总菌群的抗生素耐药性。试验采集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的生产群奶样、大罐奶样和临床型乳房炎牛奶样共181份,首先采用Baird-Parker选择性培养基对金葡菌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特异性PCR方法鉴定含金葡菌特异基因nuc的金葡菌菌株;最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奶样中总菌群及金葡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发现,181份奶样带菌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03%,分离纯化了48株金葡菌。奶样总菌群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耐药性均较高,达89%以上;对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达80%以上;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过半;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8%~58%)。对金葡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3个牛场金葡菌对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有较高耐药性,但均对阿米卡星、氯霉素、加替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3个牛场绝大多数菌株都产生了多重耐药谱。研究结果为奶牛场乳源总菌群、金葡菌耐药性情况及科学用药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causing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ic E.coli,the milk samples from 75 dairy cow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or mastitis in certain large-scale dairy farm in Liaoning were collected.The bacteria in milk were cultured and isolated with biochemical methods an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isolated E.coli str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for dairy cow mastitis were E.coli(separation rate 58.7%),S.aureus(64.0%)and S.agalactiae(54.7%),and multiple infection including double and triple infection were identifi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on the isolated E.col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i isolat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sulfonamides(resistance rate>85%)and chloramphenicol(resistance rate>30%),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low resistant to ampicillin(9.5%),ciprofloxacin(9.5%),ceftiofur(7.1%)and ofloxacin(4.8%).The results was able to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rea.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以生物被膜的群落形式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降低药物敏感性,从而导致奶牛乳房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顽固性乳房炎。研究显示,天然抗生物被膜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和天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为科学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选择了石河子周边地区不同规模的11个奶牛场,通过采用LMT法检测其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并从采集到的313份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总阳性率为44.56%(869/195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44.71%(93/208);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四环素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2.30%(24/26)、80.77%(21/26)、80.77%(21/26);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唑啉表现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57.70%(15/26)、76.92%(20/26)、76.92%(20/26);部分菌株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敏感率为46.15%(12/26)。建议在选用抗生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时,以流行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患乳房炎奶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性和耐药性状况,试验自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采集了新疆地区70例和内蒙古地区50例患乳房炎奶牛生鲜乳样。通过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增菌培养、分离纯化,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PCR耐药基因检测发现,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28.6%和54.0%;新疆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最高(75.0%),其次是磺胺异噁唑(60.0%)、林可霉素(55.0%);内蒙古地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同样对青霉素G高度耐受,耐药率为70.4%,其次为林可霉素(63.0%)、克林霉素(51.9%);两地区所分离菌株中,88.9%以上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性;两地区所检出的高频耐药基因分别是新疆地区的ermA(30.0%)、dfrS1(30.0%)基因和内蒙古地区的lnuA(46.2%)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