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对出房的1日龄工蜂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明确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生长发育期代谢的影响。采用蜜蜂幼虫人工室内饲养技术,选取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研究对象,用含0.00001μg/μL亚致死剂量吡虫啉的日粮饲喂1日龄幼虫直至排便。记录蜜蜂的羽化率、初生重、出房时间;测量蜜蜂血淋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采用LC-MS方法检测亚致死剂量浓度吡虫啉处理蜜蜂羽化出房时的代谢物差异,对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引起蜜蜂出房时间显著延长(P0.05);使蜜蜂血淋巴的SOD和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supervised partial 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分析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明显分离。试验共鉴定出18个蜜蜂差异代谢物。本结果可对进一步研究吡虫啉胁迫蜜蜂代谢物的代谢规律、阐明蜜蜂解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在饲料中饲喂添加LD_(10)(0.01mg/ml)和LD_(50)(0.1mg/ml)的吡虫啉作为处理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实验室内人工饲育意大利蜜蜂1日龄幼虫直至羽化出房。记录幼虫成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测定各发育时期保护酶系的酶活力值,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结果表明,处理组中的保护酶系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吡虫啉的胁迫对蜜蜂体内保护酶系的生成起到了激活作用;保护酶系的酶活力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蛹期时达到最大,说明化蛹期是蜜蜂体内保护酶系活性较高且解毒功能较强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陈道泽 《蜜蜂杂志》2023,(12):68-69
<正>蜜蜂王国不同日龄的工蜂,其工作内容是不同的。刚羽化出房的幼蜂就成为“内勤蜂”,出房一日后的幼蜂开始担任饲喂工作,用蜂粮喂3日龄以上的大幼虫,出房的前3天的幼蜂为刚羽化过的蜜蜂巢房做清扫,6日龄幼蜂开始用自己分泌的王浆饲喂3日龄以下的小幼虫或者王台里的未来蜂王,  相似文献   

4.
吡虫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烟碱类农药,其不合理使用不仅破坏蜜蜂的记忆、嗅觉、采集能力,还能影响蜜蜂的生长发育情况。利用蜜蜂幼虫人工室内饲养技术,选取意大利蜜蜂为研究对象,用含1×10~(-5)μg/μL、1×10~(-4)μg/μL、1×10~(-3)μg/μL 3种浓度吡虫啉的日粮饲喂1日龄幼虫,记录蜜蜂幼虫的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并采用RT-qPCR方法,检测3种浓度吡虫啉对3日龄幼虫、6日龄幼虫、3日龄蛹、出房幼蜂4个时期的CYP9e2、Ace1、Ace2 3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10~(-4)μg/μL和1×10~(-3)μg/μL吡虫啉添加浓度显著降低蜜蜂的化蛹率(p0.05);蛹期的CYP9e2相对表达量最低;Ace1、Ace2相对表达量随着吡虫啉浓度增加呈现整体下降趋势。CYP9e2参与了西方蜜蜂吡虫啉的代谢与解毒过程,蛹期CYP9e2低表达量,可能是蛹对吡虫啉敏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患乳腺癌猫与健康猫体内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差异代谢物与猫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临床收集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猫乳腺癌血清样本6例作为试验组(T组),同时选取年龄相似,品种相同的健康猫血清6例作为对照组(C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两组猫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然后再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及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样本中共定性到159种差异代谢物。与C组相比,在T组中有49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下调,110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上调。最终共筛选出5种与猫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与C组相比,T组中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和肌酸(creatine)出现下调,吲哚乙酸(indolelactic acid,IAA)、胆碱(choline)和尿酸(uric acid)出现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表明,在猫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机体变化涉及了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异常和甘油磷脂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为今后深入研究猫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铜水平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饲粮中铜的适宜水平。选取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144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幼虫),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对照)、1.00、2.00、3.00、4.00和5.00μg/g的饲粮(实测饲粮铜水平分别为2.69、3.62、4.63、5.64、6.61和7.67μg/g),饲养至幼蜂羽化出房。分别取4、5、6日龄工蜂幼虫测定血淋巴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计算工蜂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结果表明:1)饲粮中铜水平对化蛹率和羽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羽化率在铜水平为3.62μg/g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5.64、6.61和7.67μg/g铜组(P<0.05)。2)饲粮中铜水平对血淋巴中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铜水平的升高,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TP、TCHO含量均持续下降。3)饲粮中铜水平对工蜂幼虫4、5和6日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6日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以及6日龄铜蓝蛋白(CP)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铜水平的升高,工蜂幼虫6日龄Cu/Zn SOD、GSH Px以及CP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分别在铜水平为3.62、5.64、6.61μg/g时达到最高。4)饲粮中铜水平对5日龄工蜂幼虫过氧化氢酶(CAT)、Cu/Zn 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铜水平的升高,5日龄工蜂幼虫CAT、Cu/Zn 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铜水平为3.62μg/g时达到最高。综述所述,饲粮中铜水平影响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以及抗氧化能力。分别对饲粮中铜水平与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的羽化率和6日龄GSH Px活性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饲粮中铜的适宜水平为4.96~5.34μg/g。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日龄骡鸭肝脏生长代谢物的变化差异情况,试验通过代谢组学分析70和90日龄公骡鸭肝脏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70和90日龄骡鸭肝脏显著差异代谢物共44种,除包括氨基酸类(9种)、脂肪酸类(7种)、有机酸类(4种)、碳水化合物(9种)、维生素(4种)和核苷酸类(6种)等物质外,还有尿囊素、肾上腺素和D-鞘氨醇等显著差异代谢物。与70日龄骡鸭相比,90日龄骡鸭的肝脏差异代谢物表达上调的有6种,表达下调的差异代谢物有38种。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嘌呤代谢、癌症中的中枢碳代谢、环腺苷酸信号途径、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等代谢通路在70和90日龄骡鸭的肝脏代谢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差异和参与的代谢通路大部分对骡鸭的肝脏生长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维持肝脏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幼年工蜂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旨在探究不同人工饲粮对幼年工蜂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蜂王邮寄的人工饲粮配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300只,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人工饲粮,每组30只工蜂。对照组饲粮:蔗糖粉∶蜂蜜=3∶1;试验组A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5∶1;试验组B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3∶1;试验组C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5∶1;试验组D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3∶1。用5种人工饲粮进行室内喂养,记录蜜蜂7 d内的死亡数量;解剖试验组A和对照组第1、3、5、7天的工蜂咽下腺,测定其平均重量、颜色和饱满度;采用LC-MS方法检测试验组A和对照组蜜蜂饲喂7 d后的代谢物差异,对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并鉴别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试验组A蜜蜂第1~5天时均没有出现死亡,在第6和7天时试验组A蜜蜂死亡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C、D的蜜蜂在6 d内全部死亡。2)试验组A第7天时的蜜蜂咽下腺平均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咽下腺颜色为全部乳白色,且咽下腺小体饱满。3)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A和对照组明显分离,共鉴定出23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类、糖类等,其中有10种代谢物上调,13种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差异极显著的通路有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生物合成通路、赖氨酸降解通路、戊糖磷酸盐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通路(P<0.01),差异显著的通路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碳代谢通路,丁酸代谢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P<0.05)。由此可见,试验组A的饲粮更适合蜜蜂工蜂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在邮寄环境中可代替常用的炼糖饲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杜仲叶(Eucommia ulmoides leaves,EUL)对绵羊营养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5~30 kg、70~80日龄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无杜仲叶日粮组,CTL)、低剂量添加组(10%杜仲叶日粮组,EUL1)、高剂量添加组(20%杜仲叶日粮组,EUL2)。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时,通过静脉采血,离心后分别取血浆和血清,血浆用于生化分析,血清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喂杜仲叶后,EUL1和EUL2组绵羊血浆中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EUL2组与CTL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EUL1组与CTL组差异不显著(P>0.05);EUL1和EUL2组尿素较CTL组极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EUL1和EUL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检测,在正模式下得到593个代谢物,在负模式下得到1 570个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各试验组间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能将其得分图明显区分。进一步对变量重要性因子大于1.0(VIP>1.0)的代谢物进行t检验后发现,各组之间有24种特征代谢物差异显著(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涉及体内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的代谢,有的代谢物还与动物的免疫机能相关。杜仲叶饲料对绵羊的营养代谢、生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代谢组学可有针对性地分析代谢物发生的步骤及生理作用,为阐明杜仲叶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利用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并探索其互作发酵机制。分别采取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FT组)和未发酵黄芪固态粉末(CT组),经样本前处理、LC-MS分析、生物学信息分析等探寻差异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显示,总离子流图峰图重现性良好,发酵黄芪主要代谢物共鉴定出183种代谢成分,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样品间关系PCA图均能良好区分。火山图分析表明,FT和CT组间的代谢物变化具有差异性,正离子模式上调的1 416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下调的935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负离子模式上调的1 040个代谢物富集到52个代谢途径,下调的809个代谢物富集到45个代谢途径。发酵黄芪差异代谢产物酸类、脂类、酮类等氨基酸显著增加,烯类等氨基酸显著下调,其中上调代谢物15个,下调代谢物2个,关键代谢产物主要为α-硫酸二乙酯、2-甲基柠檬酸、3-异丙烯基-6-氧代庚酸等,涉及到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等途径。本研究结果为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发酵互作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栽含水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中苜一号"种子,以SP1第3年龄的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含水量的紫花苜蓿植株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差异,地面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木豆种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贵州岩溶地区土壤富钙的生境(CK和50 mmol·L-1 CaCl2),以岩溶地区常见饲用灌木木豆(Cajanus cajan)为材料,研究外源钙对干旱胁迫(CK,5%,10%,20% PEG-6000)下木豆种子的萌发率、保护性酶活性(SOD,POD,CAT)及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豆种子萌发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呈显著线性下降趋势(P<0.01),施加外源钙对其无显著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保护酶SOD和POD成指数关系,CAT成负二次关系;施加外源钙能显著提高低浓度干旱胁迫下木豆种子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指数和二次曲线关系,施加外源钙显著提高了木豆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P<0.05)。表明外源钙的施加能缓解木豆种子受到的干旱伤害,提高木豆苗期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8,12和16h不同的光照时间对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Verna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ernal的SOD和POD的活性呈现出8h光照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同一光周期条件下,SOD、POD的活性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升高,说明SOD、POD的活性与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增强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桦木酸(BA)对小鼠免疫器官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昆明系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每天每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0.25、0.50、1.00 mg的剂量给予BA,BA混悬于0.2 mL1%可溶性淀粉溶液中.以灌胃方式给予,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14 d后,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和胸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BA可使小鼠脾脏和胸腺中SOD、GSH-Px活性以及T-AOC升高,MDA含量降低.其中,每千克体重灌胃0.50 mg BA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脾脏和胸腺中GSH-Px活性和T-AOC(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胸腺和脾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每千克体重灌胃1.00 mg BA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脾脏和胸腺中SOD活性、T-AOC以及脾脏中GSH-Px活性(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胸腺和脾脏中MDA含量(P<0.01).由此得出,BA能有效地增强小鼠免疫器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沿阶草不同叶片对土壤铅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城市园林地被植物对日益增长的Pb污染的生理生化响应,采用盆栽控制实验,研究了Pb胁迫对沿阶草新生叶片(freshly leaf, FL)、成熟叶片(mature leaf, ML)和老叶叶片(old leaf, 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胁迫对沿阶草不同叶片SOD、POD、CAT活性以及游离Pro和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设计的土壤Pb浓度下,沿阶草不同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随着土壤Pb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游离Pro和MDA含量则随着土壤Pb浓度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叶片对土壤Pb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以FL最敏感,ML次之,OL最不敏感。这表明,沿阶草能适应一定浓度范围的Pb污染胁迫,但不同叶片对Pb污染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存在差异,FL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更敏感,而OL对Pb污染胁迫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匍匐翦股颖在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模拟盐胁迫条件,用0 mol/L(CK),0.2 mol/L的NaCl溶液对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Penncross和SeasideⅡ进行处理,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匍匐翦股颖CytSOD,FeSOD,CAT,APX,POD的部分片段,并设计了5个基因的qRT-PC引物,对5个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进行了荧光实时定量测定,分析了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在盐胁迫初期,盐敏感的Penncross SOD活性比耐盐的SeasideⅡ高,盐处理中、后期Penncross SOD活性快速下降,SeasideⅡSOD活性下降慢而且能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阶段SeasideⅡSOD活性显著高于Penncross;CAT,APX和POD活性随着盐处理的延长,酶活性增加,Penncross CAT和APX活性低于SeasideⅡ,POD活性两者差异不大。盐胁迫下,Penncross CytCu/ZnSOD,CAT、APX 和POD表达量上调,而FeSOD下调;SeasideⅡ5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上调,CytCu/ZnSOD,FeSOD,CAT和APX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enncross,而POD表达量差异不大。两种匍匐翦股颖CytCu/ZnSOD、CAT、APX和POD表达量变化与酶的活性变化较一致,而盐敏感的FeSOD的表达量变化与SOD活性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罗汉果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pH值(2.5,3,4,5)及pH 5.6(CK)对罗汉果幼苗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及CAT、POD、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模拟酸雨处理罗汉果幼苗中MDA含量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罗汉果幼苗叶绿素含量、CAT活性随pH值的减小而显著降低。当pH值大于4时,罗汉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H值的增大而显著增强,罗汉果幼苗体内POD和SOD活性随pH值增大而降低,当pH值小于4时,随pH值的减小罗汉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SOD活性显著降低。当PH值等于4时,罗汉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POD和SOD活性最强。CAT、POD、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与这三种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POD、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柠檬酸对小鼠睾丸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40只健康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柠檬酸低(180mg/kg)、中(270mg/kg)、高(360mg/kg)剂量组,各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试剂0.2mL,连续注射3周,第3次注射后的第7天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其睾丸组织制作匀浆液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柠檬酸剂量组小鼠睾丸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柠檬酸处理组GSH-Px活性、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随着柠檬酸剂量的增加,LDH、NOS活性分别呈下降、上升趋势。此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柠檬酸可以降低小鼠睾丸组织SOD、GSH-Px活性,但可能通过NO途径减少睾丸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光周期对秋眠型苜蓿Vernal 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6h(long day,LD)、12h(middle day,MD)8h(short day,SD)三个不同的光照时间对秋眠型苜蓿Vern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苜蓿秋眠性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秋眠型苜蓿Vernal SOD和POD的活性呈现8 h光照处理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同一光周期条件下,SOD、POD的活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提示SOD、POD的活性与苜蓿的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