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榨菜引种栽培郭文忠榨菜(学名茎用芥菜)因其含有特殊的含硫配糖体——芥子糖,经水解作用可产生挥发性的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富含的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又比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多;矿物质含量丰富,故适宜腌制加工。其加工产品香气扑...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种植茎瘤芥(榨菜)杂交新品种涪杂7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茎瘤芥(榨菜)新品种区试资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均值一变异系数法”和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涪杂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涪杂7号属丰产、稳产型茎瘤芥(榨菜)杂交种,适宜于重庆市海拔600-800rn作早熟鲜食栽培和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榨菜作为我国独有的蔬菜品种,质地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是我国传统的名特产蔬菜。目前辽阳市销售的榨菜以腌制榨菜为主,少见鲜榨菜和榨菜叶销售,其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潜在的生产优势。1品种选择榨菜对高温敏感,高温条件下易通过春化而抽薹、肉质茎易纤维化,影响食用。据3 a的引种栽培经验,河南的北方榨菜早熟且球茎质量好,纤维少,生长期约70 d,抽薹率低,较适合辽阳市各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宁波市榨菜种植面积达1万hm~2左右,年生产鲜榨菜50万t,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之一。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有榨菜加工企业百余家,年产值达10亿元,榨菜的生产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榨菜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宁波市榨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前景广阔。但生产上多采用地方榨菜品种,且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常发生瘤状茎空心、加工品质差、采收期集中、先期抽薹等问  相似文献   

5.
在稻田空问套种大头种榨菜,晚稻每667m^2产量为375kg,产值675元,榨菜每667m^2产量为2500kg,产值1250元,合计取得1925元的好效益,实现了粮、菜双丰收,留下的榨菜叶又是很好的绿肥,能培肥地力,下茬早稻可少施肥料。从而为稻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开发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迪轩 《蔬菜》2000,(2):20-21
方便榨菜,是以传统方法腌制生产的不加辣椒末及香料末的成品白块榨菜为原料,经改形、调味、称重、装袋、抽气、密封、杀菌、冷却而制成的多风味、清洁卫生、开袋即食、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的小包装榨菜,其制作工艺流程如下:白块榨菜-开坛-切丝-拌料调味-称量-装袋-真空封袋-杀菌冷却-检验-装箱-打包成件-交库验收。一、原料及开坛方便榨菜的原料为成熟的未加调味料的榨菜(即白块榨菜)。白块榨菜用陶坛保存或大池保存。陶坛保存,是按传统的方法进行,但不加调味料;大池保存,是经第2次腌制后,修剪去筋,淘洗,上囤的净熟…  相似文献   

7.
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的主产区,其栽培方式主要以育苗移栽为主,为更有效地减少劳动用工,提高榨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该地区的气候和种植特点,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和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从榨菜播前准备到成熟采收的一整套榨菜机械直播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榨莱(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var tsatsai Mao,原产我国川东地区,其加工技术也发源于此。浙江榨菜是1931年从四川引入,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栽培品种,栽培季节,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都有较大的差异。浙江榨菜采用密植栽培,菜头适于整形加工,成品呈圆型,美观卫生,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浙江为我国第二个榨菜产区。而浙北的海宁、桐乡则是最早栽培榨菜的地区,几十年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榨菜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榨菜加工企业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同时,榨菜可充分利用冬闲田栽培,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冬季抛荒,实现绿色过冬。上世纪70年代在我区东片地区大量种植,后因病毒病发生严重,面积逐渐减少。近年来,榨菜种植已向南片稻区发展,但也有病毒病发生,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不断降低。为切实解决我区榨菜病毒病问题,有效提高产量,我们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育苗覆盖材料和种子消毒方式试验,以期在农业、物理、化学上筛选出最适宜我区的榨菜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榨菜(菱角菜)是鲜食和加工兼用的蔬菜,发展榨菜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冬闲地,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榨菜还能加工增值.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攻关,基本掌握了榨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选用良种 选择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叶少球大的高产榨菜品种,如永安小叶(扳倒砍),杂交种涪杂2号、涪杂5号等.  相似文献   

11.
榨菜是重庆市特色优势蔬菜作物之一,但栽培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先期抽薹,严重影响榨菜产量与质量。在调查了解榨菜种植、管理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榨菜先期抽薹的原因,同时结合榨菜生长发育特性,提出了榨菜先期抽薹防控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晚稻套种榨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瑞安市阁巷等乡镇素有种植榨菜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当地菜农利用晚稻冬闲田套种榨菜,将榨菜的定植期提早,瘤状茎的膨大期提前,在农历春节过后就可采收,经过简单的加工提早上市,价格高,效益好,很有特色。采用该种栽培模式,水稻后期的生产管理基本不受影响,值得其他农区蔬菜基地学习借鉴。1 预先留好榨菜种植畦 晚稻插秧时,每插12米(m)左右空出一条20厘米(cm)宽左右的畦沟不插,供后期榨菜套种时移栽用。畦沟既可用作水稻田追肥、喷药时的操作沟,后期还可增加作物的通风透光性,因而虽然水稻插秧面积略减,但对总产影响不大。2 选择良…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年试验,初步摸索出榨菜在我地栽培的适宜播期为8月l—5日,以及所需要的积温、日照等气象条件,证明了榨菜在我地栽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榨菜传统栽培方法步骤繁多,机械化程度明显偏低,耗时耗工,劳动成本高,效益很难提高,实行榨菜轻简化栽培是当前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涪陵早市青菜头(鲜榨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俗称青菜头、榨菜,系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的原料,为重庆市特别是涪陵区的特色农业资源。目前涪陵是全国最大的榨菜产销区,其茎瘤芥常年栽培面积在80 000 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江津至云阳的10余个区县。  相似文献   

16.
正芥菜有两类变种,一类是食用变态茎的,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还有一类是食用变态芽的,如市场上的儿菜。榨菜质地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榨菜在洞庭湖地区已有多年栽培历史,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培育壮苗1.1选择品种以本地产南丰2号板叶榨菜为宜,适当发展浙江引进的高产花叶榨菜。1.2整地施肥苗床应选择排灌方便带沙性的土壤,要求每  相似文献   

17.
孙尧灵  苏小英 《蔬菜》1996,(5):20-22
榨菜的引进与栽培技术研究471003河南省洛阳市西郊蔬菜技术服务站孙尧灵,苏小英榨菜系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类芥菜种蔬菜,亦称茎用芥菜,原产亚洲暖温带地区。我国南方广为种植,尤以四川榨菜最为有名,在北方海洋性气候地区也有栽培。其商品主要是短缩的“肥茎”,...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市涪陵区进行榨菜根肿病控防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根肿消"、"嘉特生物肥2号"对榨菜根肿病的控防效果较明显,分别比对照高95.6%,62.2%;(2)从青菜头产量结果看,"根肿消"比对照高9.7%,"嘉特2号"比对照高4.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进2个不同产地的榨菜品种,对辽阳地区榨菜种植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辽阳地区栽培榨菜应选择生育期为70天左右的早熟榨菜,比较适宜的播期为8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正榨菜是洞庭湖区冬季栽培蔬菜之一,病虫害少,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首选,其主要产品器官膨大瘤状茎既可以鲜食,又是非常好的腌制加工原材料,其加工品香脆可口,备受消费者青睐。洞庭湖区榨菜常年栽培面积6 667 hm~2,主要分布在常德、益阳、岳阳等市,当前生产上以农户自留种为主,存在生物混杂严重、种性退化、田间长势不齐、一致性差、商品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榨菜产业健康发展;杨连勇等[1]、戈加欣[2]、刘义华等[3]、张红等[4]、孟秋峰等[5]、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